年销售额超3亿,它是如何凭借差异化设计俘获一众年轻人的
从设计总监到剃须刀“破局者”:经超的“有色”野心
谁还没被千篇一律的剃须刀“劝退”过?爷爷用的、爸爸用的,好像永远是那副黑乎乎、硬邦邦的老古董模样。经超记得自己第一次买电动剃须刀时的崩溃——商场里要么是博朗的极简黑白, 要么是飞科的廉价塑料,仿佛整个行业的审美还停留在十年前。作为佳简几何的联合创始人, 他参与设计过让女生尖叫的Ulike脱毛仪、猫王音箱,却在剃须刀面前束手无策。“我们做了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剃须刀不能也‘潮’一点?”2020年,带着这个疑问,经超创立了yoose有色,试图用设计给这个传统行业“增色”。
其实yoose的“底子”相当厚实。母公司佳简几何是一家聚焦品牌年轻化的工业设计公司, 从2014年成立起,就靠着“设计驱动型解决方案”在业内站稳脚跟。腾讯的智能硬件、美的的小家电、360的平安设备,甚至Amiro的美妆镜,都留下过他们设计的痕迹。160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 包括红点、iF、IDEA、G-Mark这些行业“奥斯卡”,证明了经超团队的设计功力。但做设计和做品牌是两回事, 尤其在一个被松下、博朗、飞科垄断了70%市场份额的行业,一个年轻品牌怎么突围?经超给的答案是:不做“可有可无”的产品,只做“独一无二”的存在。

当剃须刀不再“老气”:跑车轮毂+霓虹彩, 年轻人的第一把潮流单品
“我们在海外特别是亚马逊,其实并不是传统的选品思维,而是品牌思维。”经超反复强调这句话。传统剃须刀赛道,要么拼参数,要么拼价格,但yoose偏要走“第三条路”——用设计撬动年轻人的钱包。他们推出的第一款MINI系列剃须刀, 就让行业眼前一亮:机身借鉴了跑车轮毂的流线造型,外壳不是沉闷的黑灰,而是雾面蓝、浅粉、薄荷绿这种“反常规”配色,连刀头都设计成了“甜甜圈”形状。这哪是剃须刀?分明是个潮玩摆件。
“我们考虑的是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喜欢什么样的风格,然后他们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经超说。团队翻遍了INS上的小众设计账号, 研究了Z世代的“颜值经济”,甚至把美妆包装的“渐变色”工艺用到了剃须刀上。为了一个配色,他们打样了27次;为了优化握感,设计师连续一个月带着原型机上下班,在地铁上反复测试。这种“较真”换来了市场反馈:MINI系列上市3个月, 就在电商平台霸榜“95后最爱买的剃须刀”,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8%。
更“离谱”的是他们后来的跑车系列设计。经超团队收集了上百张超跑图片,把兰博基尼的“蜂窝格栅”、法拉利的“溜背线条”都浓缩进了剃须刀机身。“这是小礼物,也是我们对‘打破常规’的态度。”他说。没想到这波“硬核”设计直接戳中了一批汽车爱好者社群, 有用户甚至在社交平台晒出“剃须刀与跑车合影”,配文“终于找到了能配得上我车库的单品”。这种“用户自发传播”,让yoose省了上百万营销费。
联名不是随便玩:凯斯·哈林如何让剃须刀成为“艺术载体”
2023年, yoose有色的联名款在亚马逊卖疯了——不是和哪个网红IP,而是和80年代纽约街头涂鸦大师凯斯·哈林。这个让年轻人惊呼“完美契合”的合作,背后藏着经超的“小心思”。凯斯·哈林的作品以简洁的线条、 跳跃的色彩著称,打破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恰好契合yoose“用设计连接年轻人”的理念。
“谁掌握了年轻人,谁就掌握了未来。”这句话被行业说了无数遍,但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yoose的打法很“贼”:他们不请流量明星,而是找那些在小众圈层有“话语权”的
这次联名的效果超乎预期。据品牌方舟BrandArk观察, 2023年Q3,yoose在亚马逊美国站的搜索量环比提升42%,联名款转化率比普通款高出35%。更关键的是它帮yoose打开了“艺术圈”和“潮流圈”的年轻人市场——这些人以前根本不会关注剃须刀品类。经超说:“我们不想做‘快消联名’,只想做‘有灵魂的碰撞’。哈林的作品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这和yoose‘Reshape&Innovation’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
节日营销做对了:情人节礼盒卖爆, 年轻人愿意为“仪式感”买单
“214情人节,我们的‘爱心剃须刀’礼盒上架3小时就断货了。”经超提到这个案例时语气里带着得意。传统剃须刀品牌很少做节日营销,在他们看来“剃须刀”和“情人节”根本不沾边。但yoose偏要把“送礼”这个场景做到极致:他们把剃须刀放进粉色礼盒, 搭配定制贺卡和情侣钥匙扣,甚至教用户怎么用剃须刀拍“男友力”照片。
“目前消费者结构年轻化, 消费需求升级,消费者对于个护小家电产品已从一开始的刚需和功能性需求向时尚个性化转变。”经超曾这样分析市场。抓住这个趋势, yoose把营销重心放在年轻人最在意的“送礼时间点”:520、七夕、圣诞节、父亲节……每个节日都推限定主题礼盒。比如2023年父亲节, 他们做了“老爸的复古时光”礼盒,剃须刀机身做旧处理,搭配皮质收纳袋,主打“情怀牌”;圣诞节则推出“圣诞麋鹿”限定款,刀头变成麋鹿角形状,包装盒能当装饰品。
这种“节日+礼品+潮玩”的组合拳,直接让yoose的客单价提升了40%。据第三方数据监测, 2023年“双十一”期间,yoose在电商平台的美妆个护类目中,礼盒销售额占比达6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有意思的是 很多用户买礼盒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晒朋友圈”——有女生晒出给男友买的粉色剃须刀,配文“比口红更实用的礼物”;也有男生晒父亲节礼盒,说“老爸第一次收到这么特别的剃须刀”。
出海第一步:亚马逊“内卷”变“外卷”, 设计语言比低价更重要
2023年初,yoose有色通过亚马逊大客户计划成功入驻海外市场。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剃须刀赛道在亚马逊早就是红海,靠什么和飞利浦、博朗抢市场?”经超的回答很简单:“我们不跟他们拼低价,拼设计。”
在亚马逊上, 传统剃须刀品牌打的是“参数战”——刀头数量、续航时间、防水等级,价格从3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但yoose发现,欧美年轻人对“设计感”的敏感度远超想象。他们把MINI系列的“渐变色”和“小尺寸”作为主打卖点, 在详情页用大量图片展示剃须刀的“颜值”和“场景感”:比如放在洗漱台上不占地方,出差带着很轻便,甚至可以当“桌面摆件”。这种“差异化定位”让yoose在上线首月就获得了500+五星好评,搜索排名进入类目前20。
除了亚马逊,yoose还布局了Lazada越南站、马来西亚站,瞄准东南亚年轻群体。东南亚市场对“色彩”和“潮流”的接受度更高, yoose专门推出了“热带水果色”系列,把榴莲红、芒果黄这些大胆配色用在剃须刀上,后来啊在越南站上线一周就卖断货。经超说:“出海不是把国内产品翻译一下就卖,而是要理解当地年轻人的审美。比如东南亚喜欢‘高饱和度’, 我们就敢用更鲜艳的颜色;欧美喜欢‘极简’,我们就保留线条感但加一点亮色点缀。”
3亿销售额背后:Z世代的“颜值税”到底值多少?
成立第二年, yoose有色的GMV就达到了3.5亿元,年销售额超3亿这个数字,让传统行业大佬都坐不住了。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成立3年的年轻品牌,而且是在个护小家电这个“卷到极致”的赛道。有人说“yoose靠的是‘颜值税’”,经超不反驳,但他强调:“我们不是卖‘好看’,是卖‘情绪价值’。”
Z世代买东西,早就不是“功能至上”了。他们愿意为一款设计独特的剃须刀买单, 不是主要原因是剃须效果比博朗好多少,而是主要原因是它“代表自己的品味”;愿意为联名款溢价30%,不是主要原因是多了一个图案,而是主要原因是“拥有它”能获得社交认同。据yoose的用户调研显示, 72%的购买者表示“买它是主要原因是‘看着就开心’”,65%的用户会在社交平台晒单,这种“自发传播”带来的转化率,比广告投放高出2.3倍。
当然设计不是空中楼阁。yoose在“颜值”背后也藏着对“体验”的打磨。比如他们发现年轻人用剃须刀时总被“胡茬卡住”, 就设计了“易清洗刀头”;觉得传统剃须刀“续航太短”,就用了“Type-C快充”。这些细节优化,让产品的“颜值”和“实用性”实现了平衡。经超说:“我们不做‘华而不实’的设计,只做‘用得开心’的产品。年轻人愿意为‘好设计’付费,前提是这个设计真的懂他们。”
成立一年,yoose就形成了粘性极高的粉丝社群。在热爱驱动下社群用户自发对品牌海报进行二次创作,甚至有人用剃须刀刀头做“创意首饰”。团队成员也会根据粉丝的脑洞优化产品——比如有粉丝提议“能不能做个透明款”, 他们真的在2024年推出了“水晶剃须刀”,上市即成爆品。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让yoose和年轻人之间形成了“双向奔赴”的关系。
电动剃须刀市场被巨头垄断了这么多年,终于被一个“设计新兵”撕开了一道口子。yoose有色的故事, 或许给所有想做“差异化”的品牌提了个醒:当产品同质化严重时设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破局关键”。年轻人要的从来不是“便宜”,而是“不一样”;不是“功能”,而是“情绪共鸣”。3亿销售额不是终点,而是这个“有色”品牌,用设计给行业带来的更多可能性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