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百万美金的年轻女卖家,是靠高颜值文具在TikTok发家的吗
文具市场的新玩法:当高颜值遇上TikTok,真能年入百万?
最近总刷到“年轻女孩靠卖文具在TikTok年入百万美金”的故事, 评论区一半是羡慕“这也太爽了吧”,一半是质疑“不就是贴纸好看点吗?至于吹得神乎其神?”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夸张——文具这东西,超市里十几块钱一大摞,能有什么溢价空间?但深入了解几个案例后才发现,这里面藏着不少普通人忽略的门道。
从“卖画”到“卖生活方式”:Elyse的意外走红
18岁的Elyse Burns可能自己也没想到, 当年只是为了腾家里空间才在Etsy上卖画的少女,几年后会靠着一堆“花里胡哨”的文具,在TikTok上攒下60万粉丝,年收入突破百万美金。她的品牌Elyse Breanne Design, 一开始不过是贴着花卉图案的笔记本和贴纸,现在却成了“文具控”心中的“白月光”。

2020年疫情爆发时 Elyse还是个法学院学生,线上课程给了她大量时间琢磨Etsy店铺。她发现, 比起“能用”,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为“好看”“特别”买单——那些画着小雏菊、向日葵的贴纸,明明功能和普通便利贴没差,但就是有人愿意多花5倍价格买。于是她索性把绘画爱好全砸进设计里色彩大胆、线条治愈的风格,意外成了她的“秘密武器”。
TikTok只是个放大器?背后还有这些“隐形推手”
很多人把Elyse的成功归功于TikTok的流量红利,但真这么简单吗?你看她账号里的内容, 哪是随便拍拍产品那么简单——仓库打包时她会蹲在地上拍“今天打包了500个本子,手都酸了”,设计新稿时会特写“这支笔调了3次颜色才满意”,甚至粉丝催更时她会录视频撒娇“最近在赶圣诞款,再等等嘛”。这种把粉丝当朋友聊天的感觉,比硬广管用多了。
数据不会说谎:这些细节藏着转化密码
别以为“发家全靠颜值”,Elyse团队对用户心理的拿捏才是真厉害。他们发现, TikTok上“文具开箱”类视频的完播率比纯展示产品高40%,于是干脆把设计过程、包装细节全拍进去;粉丝留言想要“能贴在电脑上的小贴纸”,两周后相关产品就上架了还特意在视频里@那位粉丝——这种“被看见”的参与感,让复购率直接拉到35%。
更绝的是她的“饥饿营销”。2021年1月, 一款花卉主题的年度日程本刚上架,3天就卖断货,她没急着补货,反而发了条视频说“太多人喜欢了工厂加班赶工,下周见”。后来啊补货那天销售额直接冲到3.8万美元,相当于她2020年上半年半年的收入。
从“贴纸女王”到“生活美学品牌”:她不止卖文具
你可能觉得, 文具市场天花板低,做不大?但Elyse偏不信邪。她的店铺里除了笔记本贴纸,还有印着同款花卉的洗碗巾、香薰蜡烛,甚至还有带着小雏菊图案的卫衣和发圈。2022年, 她在北卡罗来纳州开了线下门店,把店铺装修成“花房”模样,进去拍照的人比买货的人还多——但这不重要,有人来拍照,就有更多人知道她的品牌。
这种“不止卖产品, 卖生活方式”的思路,让她的客单价从一开始的15美元,一路涨到现在的45美元,还有用户一次性买5件不同颜色的同款产品。她说:“有人买我的贴纸, 是主要原因是喜欢那个图案;但有人买齐一整套,是主要原因是想把我带给她的‘好心情’都搬回家。”
不是所有“高颜值”都能火:这些坑别踩
看到这里 你可能摩拳擦掌想试试“高颜值文具+TikTok”的路子,但先别急。隔壁做刺绣的Keida Dervishi, 也是靠TikTok爆单的卖家,她一开始就栽了跟头——只顾着拍“绣得多精美”,却没告诉用户“这个刺绣能贴在衣服上当装饰”,后来啊视频火了咨询的人却寥寥无几。后来她调整内容,拍“如何用刺绣改过旧T恤”,订单才慢慢多起来。
还有个叫Nica的卖家,做汽车贴纸的,一开始模仿别人拍“产品特写”,数据惨淡。后来她发现, TikTok上“男生贴贴纸改装爱车”的内容很火,就改成拍“贴上我的贴纸后朋友都以为我花了几千块改装”,后来啊一条视频爆了200万播放,店铺订单量翻了10倍。
年入百万的背后:运气+实力, 缺一不可
说实话,不是每个做高颜值文具的人都能年入百万。Elyse赶上了TikTok内容红利期, 她的花卉设计恰好戳中了年轻人的“治愈需求”,团队还舍得花时间研究算法——2021年TikTok推“小众设计师”话题时她主要原因是内容标签打得好,一夜涨粉5万。
但更重要的是她没把TikTok当“流量池”,而是当“私域社群”。粉丝问她“能不能定制名字的贴纸”, 她真的开了定制服务;有人说“包装太简陋”,她立马换成印着品牌logo的丝绒袋。这些“麻烦事”没人逼她做, 但她坚持下来了——毕竟买文具的人,要的从来不只是“纸和胶”,是一点“被重视”的小确幸。
给普通卖家的3条“逆风翻盘”建议
如果你也想在文具市场分一杯羹, 别盯着“高颜值”死磕,试试这几个招:
第一,找到你的“情绪钩子”。Elyse的“治愈感”、Keida的“手作的温度”,都是让用户产生共鸣的点。别总说“我的产品多好用”,想想“用户买它时心里想要什么?”
第二,内容比产品“更真实”。TikTok用户讨厌“广告味”,他们要看“人”。你可以拍设计时的崩溃、 打包时的手忙脚乱,甚至粉丝的差评回应——真实的东西,比滤镜里的“完美”更有说服力。
第三,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Elyse现在90%的销量来自社媒,但她早就开始布局线下和独立站。2023年, 她的独立站流量里有30%来自Google搜索“best floral stationery”——这说明,品牌做起来了自然会有人主动来找你。
说到底, “高颜值文具+TikTok”只是个表象,真正的核心是:你懂不懂现在的年轻人想要什么愿不愿意为他们多花一点心思。毕竟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从来不只是“好看的东西”,是那些“被看见、被理解、被偏爱”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