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即将推出半托管模式,这是真的吗
TEMU半托管要来了?跨境圈炸锅的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最近跨境电商圈可热闹了TEMU要推半托管模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官方都定好3月15日在美国站点上线,月底还要 到欧洲;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平台放的风声,能不能落地还两说。毕竟2023年全托管模式大行其道, TEMU、SHEIN、速卖通这些平台都靠它冲出了圈,怎么突然就要改弦更张了呢?说真的,这事儿得从头捋捋。
全托管玩不转了?那些年被平台“拿捏”的卖家
先聊聊全托管模式为啥突然不香了。2023年对跨境卖家几乎就是“全托管元年”。TEMU刚出海那会儿, 全托管模式就像个救星——商家不用管运营、推广、客服,甚至连物流都是平台包了只要把货送到国内仓就行。听起来美滋滋,可实际操作中,卖家们却快被平台的“买手杀价”逼疯了。

2023年9月,深圳做3C电子产品的李明就遇到了这事。他的一款蓝牙耳机在TEMU上报价19.9美元, 后来啊平台买手直接砍到9.9美元,还撂下话:“不降价就下架,你选一个。”李明算了一笔账,9.9美元连成本都不够,可不下架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全打水漂。再说说他只能咬着牙认了那批耳机卖一台亏一台,硬是靠走量回了一点本。像李明这样的卖家不在少数, 2023年第四季度,有行业报告显示,TEMU全托管卖家的平均利润率被压到了8%以下比传统外贸低了整整5个百分点。
更坑的是同质化竞争。全托管模式下价格成了唯一标准,谁便宜谁有流量。后来啊一堆卖家扎堆卖同样的东西,打起了“价格战”。广州服装厂的王姐去年跟风做了TEMU, 卖9.9美元的T恤,后来啊发现平台上同款有2000多个卖家,为了抢流量,她把价格压到了7.99美元,再说说连运费都快覆盖不上了。王姐吐槽:“以前做外贸是赚辛苦钱, 现在做全托管是赚‘拼命钱’,平台拿走大部分利润,我们卖家就是在给平台打工。”
从“供货商”到“掌柜”,半托管到底啥不一样?
那半托管模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说白了就是给卖家松绑了一部分权力。根据TEMU官方透露的信息, 半托管模式下卖家可以自己决定商品价格,不用再被买手“砍价”;发货也由卖家自己负责,特别是那些已经在海外仓备了货的商家,直接从海外仓发货就行,物流时效能快不少。平台呢,还是负责营销推广、客服这些“硬骨头”,以及退货处理。
这么一对比, 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区别就清晰了:全托管是平台当“爹”,啥都管着,卖家只管供货;半托管是平台当“合伙人”,卖家有了定价权和发货权,平台搭台子卖货。举个例子, 同样是卖一款家居收纳盒,全托管模式下卖家报10美元,平台可能直接改成6.9美元卖;半托管模式下卖家能坚持卖10美元,平台负责把这个价格推广出去,只要卖得好,利润全归卖家自己。
更关键的是半托管瞄准的是那些有海外仓的卖家。2024年1月,TEMU的招商文件里就明确写着,优先招募“具备海外仓发货能力”的商家。这可不是随便说的, 2023年双11期间,速卖通推半托管试点时有海外仓的家具大件卖家发货时效比全托管快了3天消费者好评率提升了20%,转化率直接拉高了12%。数据不会说谎, 海外仓发货能解决全托管“慢”的痛点,这对讲究“即时满足”的海外消费者吸引力太大了。
TEMU为啥这时候改弦更张?背后这几笔账算得精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TEMU不是靠全托管起家的吗?为啥突然要推半托管?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
第一笔账,品类拓展。全托管模式下TEMU卖得最多的还是低价小商品,比如9.9元的袜子、19.9元的手机壳。这些商品轻小、物流成本低,适合走全托管。但大件商品就不一样了——家具、 家电、建材这些,体积大、重量沉,从国内海运过去又慢又贵,很多卖家根本玩不起。可海外市场对大件商品的需求一直都在 2023年美国站家具类目的搜索量增长了35%,TEMU肯定不想错过这块蛋糕。半托管模式下 卖家用海外仓发货,就能解决大件商品的物流难题,平台也能趁机把品类丰富起来从“低价小商品平台”变成“综合电商平台”。
第二笔账,竞争压力。2024年初,TEMU的老对手们已经动手了。1月15日 速卖通宣布在美国、西班牙等5国上线半托管;1月20日阿里国际站也推出了“半托管服务”,主打“卖家自主定价,平台包揽运营”。TEMU再不跟进,眼睁睁看着卖家被抢走?那不可能。跨境电商这赛道, 从来都是“快鱼吃慢鱼”,TEMU肯定不想在全托管一家独大的时候,被别人在半托管上弯道超车。
第三笔账,履约效率。全托管模式下所有商品都要从国内发往海外物流链条长,时效不稳定。2023年黑五期间,TEMU美国站就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迟,被消费者投诉了上万次平台口碑一度下滑。半托管用海外仓发货,能大幅缩短配送时间,比如从美国仓发货,3天就能到,比海运快了20天。对消费者“快”就是体验,体验好了才会复购,TEMU的GMV才能稳住。
海外仓卖家的新机遇,还是又一个“坑”?
那问题来了:半托管模式到底适不适合卖家?特别是那些有海外仓的商家,这波红利能不能赶上?
先说机遇。2024年2月,上海做家居用品的张总就尝到了半托管的好处。他在美国有一个500平米的海外仓,之前主要做独立站,流量一直上不去。TEMU半托管一推, 他赶紧把仓里的收纳箱、置物架搬上去,自己定价15.99美元,比全托管同款贵了5美元,但主要原因是能3天到货,上线半个月就卖了3000单,利润比做独立站时高了18%。张总说:“以前独立站要自己投广告、 做客服,累死累活一个月赚不了多少钱;现在TEMU帮我解决了流量和客服问题,我只要管好发货和定价,简直不要太省心。”
但挑战也不少。半托管虽然给了卖家定价权,可平台还是会“比价”。2024年3月初, 深圳某卖家的蓝牙音箱在半托管模式下定价29.99美元,后来啊平台发现同款有其他卖家卖24.99美元,直接给他限流了。后来他不得不降价到26.99美元,流量才慢慢恢复。这说明, 半托管不是“定价自由”,而是在平台规则下的“有限自由”,卖家还得盯着竞争对手的价格,不能随便抬价。
再说一个,海外仓的成本也是个问题。2023年洛杉矶海外仓的仓储费平均每平米每月8美元,加上尾程派送费,每单成本比国内直发高了不少。中小卖家如果备货量不够,很容易被仓储费拖垮。杭州某小家电卖家去年试过半托管, 主要原因是销量没达到预期,500台电煮堆在海外仓3个月,光仓储费就花了两万多,再说说亏了本。所以说半托管不是谁都能玩的,得有足够的资金和销量支撑才行。
半托管模式下的“生死局”:定价权给了但利润能守住吗?
对卖家半托管最吸引人的就是定价权。可定价权这东西,既是“蛋糕”,也是“陷阱”。怎么定价才能既不被平台限流,又能守住利润?这得好好琢磨琢磨。
2024年1月,广州服装品牌“优衣库”的代工厂王总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他做TEMU全托管时 T恤成本5元,平台卖9.9美元,他只能拿20元利润;半托管上线后他直接定价14.99美元,成本还是5元,利润能拿到40元,翻了一倍。但他没敢把价格定太高, 主要原因是TEMU上同款T恤的平均价格在12-15美元之间,他定14.99美元刚好在区间内,既能保证利润,又不至于太突出被平台“盯上”。王总说:“定价就像走钢丝,高了没人买,低了等于白干,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除了价格,物流成本也是影响利润的关键。半托管模式下卖家要自己负责尾程物流,选对物流服务商太重要了。2023年12月, 深圳3C卖家陈姐对比了三家物流商,发现A公司虽然单价便宜2元,但丢包率高达5%;B公司单价贵1元,但丢包率只有0.5%。她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卖1万单, 用A公司要亏100单,损失2000元;用B公司虽然多花1万元运费,但能避免2000元损失,反而赚了8000元。再说说她选了B公司,虽然运成本高了但利润反而更稳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客户服务。半托管模式下虽然平台负责客服,但物流出问题还是要卖家兜底。2024年2月, 杭州某卖家的家具主要原因是尾程物流延误,消费者直接给了差评,平台把责任推给卖家,扣了500元保证金。后来他专门雇了一个在美国的客服,每天跟踪物流信息,有问题提前和消费者沟通,差评率从8%降到了2%。这说明,半托管不是“甩手掌柜”模式,卖家该花的精力一点都不能少。
同行都在抢,半托管到底适不适合你?
看到这里 可能有人会着急:TEMU半托管3月15日就要在美国上线了我是不是赶紧报名?先别急,半托管不是万能的,得看自己适不适合。
如果你是以下几种卖家, 半托管或许值得一试:,服务能力强的卖家,能快速响应物流问题、处理售后提升消费者体验。
但如果你是纯工厂型卖家,没有海外仓,也没有自己的物流团队,那半托管可能就不太适合了。2023年TEMU全托管刚推的时候, 很多工厂卖家以为找到了“躺赚”的路,后来啊现在半托管一来他们既没有海外仓,又没有运营经验,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东莞某玩具厂老板就后悔地说:“早知道去年就布局海外仓了 现在别人半托管赚得盆满钵满,我还在全托管里喝西北风。”
还有一点要意识”,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好一边布局2-3个平台,避免被单一平台的规则变化“卡脖子”。
行业震动:半托管会成为跨境电商新标配吗?
TEMU推半托管,影响的可不只是它自己家卖家,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要跟着“抖三抖”。2024年1月, 速卖通半托管上线后一周内就有5000家卖家报名;阿里国际站推半托管后B类商家的询盘量增长了25%。这说明,半托管已经成了行业的大趋势,不只是TEMU一家在玩。
更关键的是半托管可能会改变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以前全托管模式下 平台靠低价冲量,卖家靠走量赚钱;现进入“服务+体验”的新阶段。
当然半托管能不能彻底取代全托管,还得打个问号。全托管的优势在于“简单粗暴”, 适合新手卖家和工厂型商家,能快速起量;半托管虽然利润高,但对卖家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高,不是谁都能玩得转。未来很可能是“全托管+半托管”双轨并行,平台根据不同品类、不同卖家需求,提供不同的模式选择。比如小商品用全托管,大件商品用半托管;新手卖家用全托管,老卖家用半托管。
从“铺货”到“精细化运营”,卖家该做哪些准备?
不管半托管能不能成为主流, 有一点可以肯定: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比拼的是“精细化运营”。如果你还在想着“找个好平台,躺着赚钱”,那趁早醒醒,现在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
如果你打算做半托管,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步,组建小团队。不用太大,2-3个人就行,专门负责跟踪物流、处理售后保证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问题。
如果你暂时不打算做半托管,也别闲着。现在平台规则变得快,今天推全托管,明天推半托管,后天可能又推出新模式。你得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多学习、多尝试,才能不被淘汰。2023年做TEMU全托管赚了钱的卖家, 2024年不一定还能赚钱;但那些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卖家,不管平台怎么变,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说到底,TEMU推半托管,对卖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不能抓住这波红利,就看你的眼光和行动力了。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都不缺机会,缺的是能看透趋势、果断行动的人。至于半托管到底能不能成,TEMU能不能靠它再上一个台阶,咱们拭目以待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