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作为TikTok商家
2024年TikTok商家的日子,比去年更难,但机会也藏得更深。平台方向总在变,跟着跑容易累,得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人盯着东南亚的红利, 有人盯着英国的蓝海,还有人盯着美国的10倍GMV目标,但每个市场都有坑,每个模式都有门道。不是选对市场就能赚钱,也不是跟对模式就能躺赢,得搞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牌,能打什么仗。
2024年TikTok电商:变与不变的机会
TikTok电商现在分两拨人:一拨是POP商家, 自己玩自己的,从选品到运营都得亲力亲为;另一拨是全托管商家,把货甩给平台,平台负责卖,商家只管供货。这两种模式,2024年的活法完全不一样。

东南亚市场去年经历了一波过山车。10月份印尼突然关停,虽然后来又开了但暴露的问题不少——政策风险高,供应链门槛也高。我有个朋友做3C的,在东南亚囤了200万的货,后来啊印尼一关,货砸手里半年,现在对东南亚市场心有余悸。2024年东南亚市场估计不会像美国那样突飞猛进, 上半年增长可能超不过30%,普通卖家进去很难卷得动那些有本土供应链的工厂。
英国市场呢?关注的人少,反而成了机会。我学员群里有个团队, 去年主攻美区,被卷得不行,今年转向英区,做自营+全托管货盘+达人带货,上个月单月GMV直接冲到500万英镑。英国市场不像美国那样本土商家扎堆,竞争少,利润空间反而大。如果你对TikTok运营有基础,又觉得北美太卷,英国值得试试。
美国市场肯定是今年的重头戏。TikTok官方放话,2024年美国电商GMV要冲10倍。乍听像天方夜谭, 但拆开硬指标其实能看明白:GPM在涨,电商内容占比在提升,商业化流量越来越大,直播占比却只有15%——平台肯定要把直播做起来才能达成10倍目标。但美国市场有个硬门槛:本土备货。虚拟仓发货?别想了2024年美区电商拼的就是履约时效,本土仓没建好,别想做大。
POP商家的市场选择:东南亚卷不动?英国被忽略?
做POP商家,选市场比选品还重要。不是每个市场都适合普通卖家,得看自己有没有优势,能不能扛住门槛。
东南亚:供应链是生死线
东南亚市场现在卷得像红海。我有个学员做家居用品, 产品力不错,但供应链在国内,运过去成本高,卖价比不过本土工厂,后来啊做了半年,ROI始终打不过1。东南亚市场现在能赚钱的, 要么产品有专利壁垒,要么在本地有货盘,要么就是Shopee/Lazada的老卖家,直接把国内仓搬到那边。普通卖家没有这些优势,进去就是当炮灰。
更麻烦的是政策风险。印尼市场去年关停后很多商家都补了课——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但即便分散到越南、泰国,供应链成本也压不下来。我算了笔账,从国内发东南亚小包,一件运费比产品成本还高,本土备货又压太多资金,普通卖家根本玩不起。所以2024年东南亚市场,除非你有极致供应链,否则不建议碰。
英国:被低估的蓝海
英国市场现在就像2019年的美国,关注的人少,但机会不少。我那个转向英区的学员团队, 做了自营+全托管货盘,达人带货选品很讲究,选的是英国本地刚需的小家电,价格比本土电商便宜30%,佣金给到达人15%,后来啊达人抢着合作。现在他们团队5个人,月GMV稳定在500万英镑,利润率有25%。
英国市场的优势很明显:竞争少。很多POP商家盯着美国,觉得英国市场小,流量少,其实英国电商渗透率只有30%,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而且英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如美国,只要产品有差异化,利润空间比美国大得多。如果你有供应链优势,或者能找到英国本土的刚需产品,英国市场值得一试。
美国:10倍GMV背后的硬骨头
美国市场肯定是今年的香饽饽,但也是块硬骨头。TikTok官方要冲10倍GMV,意味着流量会往电商倾斜,但前提是你得接得住流量。美国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本土化,从选品到运营,都得按美国人的习惯来。
我考察过美国市场,发现一个现象:美国消费者对“原生感”要求很高。华人做的短视频,哪怕内容再好,流量就是不如美国本地人做的。我有个学员做服装的, 找了华人拍短视频,播放量只有几万,后来换成美国本地模特拍,同样的内容,播放量直接冲到50万。所以美国市场,要么找本地团队,要么就得花时间打磨“原生感”内容。
还有备货问题。美国本土仓租金高,一个100平的仓库,月租金要3000美元,普通卖家根本扛不住。但我有个学员找到了办法:和第三方海外仓合作,按件付费,没有租金压力,发货时效也能做到3天。所以做美国市场,供应链能力是关键,没有本土仓,就找靠谱的第三方仓,否则别轻易入场。
全托管2024年:不是没机会, 得看怎么抓
很多人觉得全托管是“躺平模式”,把货给平台就行,其实2024年全托管的机会藏在“新市场”里。东南亚市场现在全托管太卷了利润薄得像纸,但新开的市场还有红利。
全托管赚的是谁的钱?
2023年全托管业务很热闹, 平台烧钱补贴,腰尾部商家陪跑,再说说赚钱的是三拨人:头部商家能吃到平台流量红利,日出万单;带货达人佣金高,出单容易,不少达人月入百万;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价格比本土电商便宜30%。
但大部分中小商家没赚到钱。我有个做全托管的朋友,卖小家电,平台补贴后价格只有成本价,后来啊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全托管现在有个问题:达人供不应求。商家建联达人的工具比比皆是达人每天邮箱99+邮件,建联效率大幅降低。我之前帮学员建联达人, 发100封邮件,可能只有5个回复,而且还要等20-30天才能拍视频,测品周期太长。
2024年全托管的新机会:新开国家
2024年全托管有机会,但得盯紧新开的市场。我听说今年年中,全托管要开放法、德、意、西、墨、阿联酋等国家。这些市场电商渗透率低,竞争小,平台肯定会烧钱补贴。
墨西哥市场就是个好例子。我有个学员做全托管, 去年年底提前布局墨西哥市场,选的是家居用品,价格比本土电商便宜20%,佣金给到12%,后来啊3个月就做到月销200万比索。墨西哥市场的优势是:离美国近,供应链方便,消费者对中国商品接受度高。
但全托管也有风险。新开国家的政策不稳定,比如印尼之前关停,现在虽然开了但规则变了。所以做全托管,要么有极致供应链,能压低成本,要么就盯着新开国家,提前布局,等平台补贴红利期过了就撤。
2024年POP商家美区运营:上半年搞短视频, 下半年冲直播
美国市场是今年的主战场,POP商家的打法得按阶段来。上半年搞短视频+商业化投流+红人营销,下半年杀入本土直播赛道,节奏不能乱。
上半年:短视频+商业化投流+红人营销的组合拳
美国市场现在GMV分布很清楚:60%以上来自短视频,直播只有15%。所以上半年,主要发力方向是短视频,不是直播。
但短视频有个问题:流量不稳定。我之前做美区短视频,今天10万播放,明天可能就1万,完全看算法心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商业化投流。我有个学员做美区服装, 用短视频+商业化广告投流,投了1万美元广告费,测出3款爆品,单款月销5000件,ROI做到1:5。
商业化投流不仅能测品,还能拉销量。销量上去了达人主动找你合作。我那个学员的爆品,销量冲到前100后每天有20多个达人发邮件要合作,根本不用主动建联。所以短视频+商业化广告快速测品, 测通后BD达人做红人营销,再用达人产生的原生感素材结合广告投流,完成从0到1的正向循环。这个打法,我学员社群里已经验证过多次效果很稳定。
年中之后:杀入美区本土直播赛道, 早了太累,晚了错过
美国市场直播占比只有15%,平台肯定要把直播做起来。但直播现在进入太早会很累,太晚了又怕错过红利。
为什么早进入累?主要原因是本土化要求太高。我试过用国内团队做英语直播,口音不地道,流量差得要命。TikTok现在打压非原生感的直播间,华人直播间很难拿到流量。所以直播必须找美国本土主播,但本土主播不好找,签证、薪资都是问题。
为什么晚了错过?等直播市场做起来了头部玩家已经占坑了新玩家很难挤进去。我有个学员在美国做直播,去年年中入场,现在月销200万美元,排到美区直播服装类目前20名。如果现在才入场,很难做到这个位置。
所以最佳时间点是年中。现在就得开始准备:搞定工作签证,找本土合伙人,招募主播,布局本土资源。我学员群里有个亚马逊卖家团队,联合筹备美国本土团队,找了3个本土主播,准备年中开播。他们的打法很清晰:用短视频测品,直播转化,本土团队运营,这样既保证内容原生感,又控制成本。
落地关键:本土化不是喊口号, 备货不是拍脑袋
做美国市场,本土化和备货是绕不开的坎。很多人觉得本土化就是招个美国员工,备货就是多囤点货,其实没那么简单。
本土化:找对合伙人比招对主播更重要
我之前去美国考察,发现很多商家死在本土化上。有个学员找了美国本土运营,后来啊对方拿着高薪不干活,再说说亏了50万。本土化不是招几个人就行,得找对合伙人。
美国合伙人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强调过。我有个学员在美国做直播, 找了本土华人做合伙人,对方在美国有资源,能搞定主播、仓库、物流,现在团队月销300万美元。所以找合伙人, 最好找在美国有本地资源、懂电商的华人,或者靠谱的美国本土团队,不能随便找个“美国人”就合作。
备货计划:没有稳定流量,别谈规模化
备货是门技术活,备多了压资金,备少了断货。我之前有个学员做美区家居,备货200万,后来啊流量没起来货砸手里再说说亏了80万。备货的前提是稳定流量,稳定流量的前提是稳定销量。
怎么得到稳定销量?商业化广告。我那个用短视频+商业化投流的学员,广告带来的销量占总销量的70%,流量很稳定。根据广告ROI调整备货计划, ROI高的产品多备货,ROI低的产品少备货,这样既能保证不断货,又不压资金。
美国海外仓的选择也很重要。我推荐第三方海外仓,按件付费,没有租金压力。我学员用的第三方仓,发货时效3天成本比自建仓低30%。所以做备货,先搞定流量,再找靠谱的海外仓,再说说根据销量调整库存,这个顺序不能乱。
2024年TikTok商家的游戏规则变了以前靠运气,现在得靠策略。美区有肉吃,但也得有牙啃;英国有机会,但不能当黑马养。想做的,现在就该把短视频素材、本土资源、备货计划都盘一盘,等风来的时候,你得先有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