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月份全球收入近2亿美元,TikTok收入领先

2月全球收入近2亿美元, TikTok凭什么稳坐头把交椅

谁也没想到,短视频这个赛道已经卷到这种程度。Sensor Tower的最新报告把2024年2月的全球移动应用收入榜单甩了出来 TikTok以1.89亿美元的成绩狠狠摁住了其他竞争对手,蝉联冠军。这数字听着挺抽象,换算一下差不多是13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小型上市公司全年的利润了。但问题来了短视频凭什么能赚这么多?TikTok的印钞密码到底是什么?

从硬币到礼物, 用户付费的“上瘾机制”

TT123跨境电商的数据显示,TikTok的钱主要来自两块:广告和内购。广告收入虽然没细说但想想每天刷到的那些品牌挑战赛、信息流广告,这块肯定少不了。更厉害的是内购,用户买硬币,每枚0.02美元,最少得买65枚起步,这些硬币能干嘛?给主播刷礼物,或者让自己的帖子在别人刷的时候多露脸一点。

2月全球收入达1.89亿美元,TikTok登顶全球应用收入榜
2月全球收入达1.89亿美元,TikTok登顶全球应用收入榜

这套机制玩得有多溜?举个例子, 一个普通用户刷到喜欢的创作者,顺手买65枚硬币送个“火箭”,花1.3美元;要是想冲个热门,可能得买几百枚硬币。看似单次消费不高, 但用户基数摆在那里——全球月活用户超过15亿,就算只有1%的人付费,也能撑起惊人的收入。这种“小额高频+情感驱动”的付费模式,比传统电商的“理性消费”更容易让人上头。

YouTube Shorts的逆袭?数据背后藏着焦虑

TikTok风光归风光,但YouTube Shorts的崛起可不是闹着玩的。2023年Shorts日浏览量突破500亿次 现在四分之一的YouTube频道靠短视频盈利,相当于75万创作者靠 Shorts 吃饭。YouTube的产品经理托德·谢尔曼还挺得意, 说短视频“完美补充了长视频生态”,用户能在15秒和1小时视频间自由切换,创作者也能“左右逢源”。

但细看数据就会发现问题:2月YouTube总收入1.11亿美元,只有TikTok的六成。虽然Shorts增长猛,但TikTok的内购机制优势太明显了。用户在TikTok花的是真金白银买虚拟礼物, YouTube主要靠广告分成,创作者赚的都是“平台施舍”的钱。2022年YouTube Shorts才刚开始和创作者分成,现在每1000次播放能赚几分钱?有创作者吐槽:“拍100条 Shorts 的收入,不如在 TikTok 搞一次直播带货。”

游戏市场的意外:腾讯靠《和平精英》逆袭

短视频赚钱,游戏也没闲着。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 2022年7月《和平精英》第一次超过《王者荣耀》,登顶全球手游收入榜。腾讯这波操作挺狠, 同一时期《QQ飞车》《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也挤进前十,4款游戏霸榜,堪称“移动游戏界的拼多多”。

有意思的是 《和平精英》的海外版《PUBG Mobile》收入占比越来越高,东南亚、中东市场贡献了超过40%的收入。这说明什么?游戏和短视频一样,本地化运营才是王道。腾讯给《和平精英》搞了沙特专属沙漠地图, 给中东玩家设计了阿拉伯风格的皮肤,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比单纯堆砌参数更有效。

美国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ikTok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头顶悬着一把剑——美国市场的禁令风险。2024年初,美国国会又提了个新法案,要求TikTok要么剥离美国业务,要么直接禁用。要是真禁了TikTok21.6%的收入直接蒸发,这可不是小数目。

更麻烦的是创作者生态。美国有超过500万创作者靠 TikTok 赚钱,美妆博主、舞蹈达人、搞笑博主,全指着平台吃饭。一旦禁令落地,这些人怎么办?YouTube Shorts 肯定想接盘, 但TikTok的算法推荐更精准,用户粘性更高,很多创作者说:“在 Shorts 发10条视频,不如在TikTok发1条火。”这种“生态壁垒”不是靠钱能砸出来的。

内购机制的“护城河”

为什么TikTok的内购能力碾压Facebook、Instagram?答案很简单:互动场景设计得更“懂人性”。在Instagram打赏, 得先找到“打赏”按钮,点进去选礼物,流程繁琐;在TikTok,刷到喜欢的视频,右下角直接弹礼物栏,一键购买,连支付密码都不用输——这种“即时满足感”让人忍不住花钱。

TT123跨境电商做过一个调研, TikTok用户的平均单次礼物消费是1.8美元,比Instagram高30%。原因就在于TikTok的“直播切片”功能:把直播中的高光片段剪成短视频, 配上“点击礼物直达直播间”的链接,用户看到精彩片段,顺手就点进去刷礼物了。这种“短视频引流+直播变现”的闭环,把内购效率拉满了。

未来怎么走?本地化+多元化是关键

TikTok想持续领跑,光靠内购不够。中东市场是个好例子, 沙特阿拉伯贡献了3.9%的收入,但当地用户更喜欢“家庭向”内容,TikTok专门推出了“家长模式”,限制未成年人观看时间,还和当地网红合作拍家庭挑战赛,这种“入乡随俗”的策略让用户留存率提升了20%。

多元化变现也得跟上。现在TikTok Shop在东南亚已经跑通了“短视频+直播+电商”的模式, 印尼市场的订单转化率高达8%,比传统电商高3个百分点。要是能把这套模式复制到欧洲、美国,收入再翻一倍不是梦。不过要注意, 美国用户对隐私特别敏感,TikTok得把数据平安做到位,否则“数据泄露”的帽子一扣,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得黄。

创作者的“第二曲线”:从单一依赖到多元收入

对创作者TikTok的赚钱机会不止“打赏”这一条。美妆博主 @小A 在2023年开始尝试“短视频+联盟营销”, 在视频里挂化妆品购买链接,佣金比例15%,一个月能赚2万美元,比打赏收入高5倍。这种“内容种草+电商变现”的模式,正在成为创作者的新选择。

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创作者都懂运营。TikTok可以推出“创作者商学院”, 教怎么剪视频、怎么选品、怎么和品牌谈判,甚至可以帮优质创作者对接MCN机构。2024年初, TikTok在印度搞了个“创作者扶持计划”,选了1000个腰部创作者,提供流量倾斜和运营指导,3个月后这些人的收入平均提升了40%。这套打法要是复制到全球,创作者生态会更健康。

短视频的终局:谁也吃不下整个市场

说到底,短视频市场已经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TikTok主打“算法推荐+娱乐内容”, YouTube Shorts靠“长短视频联动”,Instagram Reels侧重“社交裂变”,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护城河”。未来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三足鼎立”甚至“群雄割据”。

对TikTok1.89亿美元的收入只是起点。中东、 东南亚、拉美这些新兴市场还有巨大潜力,要是能把这些市场的收入占比从现在的30%提升到50%,年收入就能突破20亿美元。但前提是得把“合规”和“本地化”这两篇文章写好,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也经不住政策风浪。

短视频的战争远没有结束, TikTok能笑多久,取决于它能不能在“赚钱”和“平安”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在互联网世界,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