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张一鸣如何调兵遣将,全力推动TikTok电商改写成功

张一鸣的棋局:TikTok电商的全球突击战

字节跳动的会议室里张一鸣敲了敲桌子。2023年底的那场组织架构调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跨境电商圈激起了层层涟漪。抖音电商副总裁木青的调令下来了——从北京到新加坡, 负责TikTok电商跨境非服饰业务;原京东物流国际事业部负责人黄星火速加盟,掌管跨境履约;就连产品技术大拿刘小兵,也从国内商业化前线撤回,全力押注海外变现。这场人事地震背后是TikTok电商在1500亿美元估值关口,必须打出的“增长反击战”。

人事换血:抖音元老奔赴海外战场

木青:从“FACT+S”到全球商家方法论

木青的工位还留着半杯没喝完的咖啡,人已经在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上了。这位2019年就加入抖音集团的元老, 看着抖音电商从零做到万亿GMV,如今要把“FACT+S”这套打法,原封不动地搬到TikTok的海外战场上。2023年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 她站在台上讲“双场共振飞轮增长”时台下没人想到,半年后她会站在东南亚的TikTok Shop卖家峰会上,对着400个品牌商家讲“冷启爆发”和“全域加速”。过去一年, 她负责的抖音品牌业务GMV同比飙涨80%,这个数字让TikTok电商团队眼红——毕竟他们2024年的目标是500亿美元,比2023年的200亿直接翻倍半。

张一鸣调兵遣将,全力推动TikTok电商
张一鸣调兵遣将,全力推动TikTok电商

转岗不是简单的岗位轮换。抖音电商内部人士透露,木青走后品牌业务由总裁魏雯雯亲自带队。这信号很明显:国内品牌经验,要成为TikTok撬动全球商家的“秘密武器”。她在抖音的“内容测款+联盟达人+货架增长”模式,正在印尼和泰国悄悄试水。比如泰国站的品牌商城, 上线3个月就突破10万订单,1000多种产品里有30%来自中小品牌——这些商家过去根本挤不进Lazada的品牌专区。

刘小兵:技术大拿的“变现加速器”

刘小兵的转变有点突然。这位统管过巨量引擎商业化产品、 研发、运营的“全能选手”,2023年底突然把重心全放在了TikTok的产品技术上。内部邮件里写得很清楚:“帮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TikTok加速变现”。说白了就是TikTok的内容够火,但卖货效率还差口气。

他的第一个动作是砍掉冗余功能。2024年初,TikTok美国端悄悄下架了部分低互动率的小工具,把资源全砸进直播推荐算法。后来啊情人节大促那天美国市场支付GMV直接冲到116%,内容场117%,商城场110%。更狠的是黑五,单日GMV干到3300万美元——对比2023年5月,直接翻了40倍。刘小兵在内部会上拍桌子:“算法这把刀,磨快了比什么都管用。”

黄星:物流铁军的“再说说一公里”攻坚

黄星的加盟,戳中了TikTok电商最疼的痛点——履约。2023年印尼被封禁两个月,损失至少10亿美元,很大部分就是主要原因是物流跟不上。用户下单后等两周才到货,退货更是遥遥无期。晚点LatePost披露,字节启动了“海王计划”,要在洛杉矶、纽约建直播工作室,更要自建海外仓。黄星在京东物流时把东南亚的履约时效从7天压缩到3天这次他要把目标定在“48小时达”。

但物流这潭水,比想象中深。菜鸟刚撤回上市,要和速卖通深度绑定;Temu在全球铺了53个海外仓,用“极低价格+极快物流”抢用户。TikTok的“海王计划”能抄刘强东和贝佐斯的作业吗?黄星没在公开场合说过 但内部人士透露,他已经在和法国邮政、澳大利亚邮政谈合作,想用“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破局——自建核心仓,末端配送外包给本地物流商,这样能省下30%的固定资产投入。

数据狂飙:TikTok电商的全球野心

美国市场:16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豪赌

160亿美元。这是TikTok美国市场2023年的销售额,数字背后是张一鸣的“激进主义”。从2023年5月到年底,单日GMV从30万美元暴涨到1400万美元,靠的是什么?直播工作室的铺开功不可没。洛杉矶的直播工作室里创作者们用绿幕拍开箱视频,实时回复评论,转化率比普通视频高出3倍。有创作者透露, TikTok给工作室配备了专门的选品团队,每周更新“必爆清单”,其中一款网红耳机的直播转化率高达18%——这在传统电商里几乎是天文数字。

但美国市场的合规风险像达摩克利斯之剑。2024年初,TikTok计划在美国开设多个直播工作室的消息被曝出后立刻有议员质疑“数据平安”。周受资在国会山的舌战还历历在目,现在又要在直播电商上硬刚。TikTok的应对方式是“合规先行”——所有直播工作室的数据都存储在本地服务器, 商品链接必须经过平台审核,连退货政策都写明“15天无理由免费退货”,对标亚马逊。这套组合拳下来2024年情人节大促,商城场GMV增长110%,看来用户买账了。

东南亚:130亿GMV的“失而复得”

东南亚是TikTok电商的“福地”,也是“雷区”。2023年10月,印尼突然发布社交电商禁令,TikTok被封禁两个月,损失10亿美元。但字节跳动没放弃, 2024年初,TikTok和Tokopedia合并,整合后月活用户达到1.43亿——比单独运营时多了1800万。印尼市场的反弹速度超出预期, 2023年底GMV突破40亿美元,泰国35亿美元,越南、马来西亚紧随其后。

品牌商城的推出是关键一步。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品牌商城上线后Lazada和Shopee的老牌商家坐不住了。泰国站的品牌商城里 一家本土美妆品牌通过“达人种草+搜索引流”的模式,3个月订单量突破5万单,客单价比普通店铺高出20%。TikTok电商负责人Bob在内部会上说:“东南亚用户要的不只是便宜,还要‘信任’。”品牌商城的“正品保障+免费退货”正好戳中了这个痛点。

欧洲试水:半闭环模式的“谨慎试探”

欧洲市场,TikTok选择了“慢半拍”的打法。2024年初, 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八大国家开启半闭环模式内测——用户可以在TikTok上下单,但跳转到独立站支付。这种模式能避开欧罗巴联盟严格的电商监管,但转化率是个大问题。速卖通和Vogue Business合作在英国推直播电商时 直接采用全闭环模式,单场直播GMV突破200万英镑。

TikTok的应对策略是“内容引流”。半闭环模式下创作者的视频里可以插入外部商品链接,但平台会重点推荐“内容质量高+转化率好”的账号。德国站的一位3C博主用“拆解测评+限时折扣”的套路, 单条视频带出3000单独立站订单,转化率达到8.5%。这比传统电商的2-3%高了不少,但和东南亚的全闭环模式比,还是差口气。

模式创新:从半闭环到品牌商城的突围

半闭环:用内容“撬动”独立站流量

半闭环模式像一把双刃剑。对中小商家 它降低了进入TikTok电商的门槛——不用建独立站,也不用交高额佣金,挂个链接就能卖货。但对平台最大的问题是“流量流失”。用户点击链接跳转到独立站,平台就拿不到后续的复购数据。

TikTok的解决方案是“数据回流”。2024年3月, 平台推出了“像素追踪”工具,商家可以在独立站安装TikTok的像素代码,实时追踪用户行为数据。美国站的一家家居用品品牌用这个工具发现, 70%的独立站订单来自TikTok直播引流,于是加大了直播投入,GMV在两个月内翻倍。但行业分析师质疑:“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当用户习惯了直接跳转,平台的价值在哪里?”

品牌商城:从“杂货铺”到“正品集合”

品牌商城的推出,标志着TikTok电商的“野心升级”。东南亚的品牌商城里 产品超过1000种,涵盖美妆、3C、服饰等品类,支持15天免费退货和免费送货——这几乎是照搬亚马逊的“Prime Day”模式。但TikTok有自己的优势:达人的种草能力。泰国站的一位美妆达人,一条“品牌商城开箱”视频,带出了2000单订单,其中60%是新用户。

不过品牌商城也面临着“信任危机”。2023年底, 越南站有商家投诉“假货混入”,平台紧急升级了“品牌认证”系统,要求商家提供品牌授权书和质检报告。这招立竿见影,2024年第一季度,越南品牌商城的复购率提升了15%。看来用户要的不仅是“正品”,更是“可追溯的正品”。

暗流涌动:Temu们的围剿与TikTok的反击

Temu:低价闪电战的“全球扩张”

拼多多旗下的Temu,是TikTok电商最强劲的对手。2023年,Temu在全球开设了53个海外市场,靠着“极致低价+全托管”模式,疯狂抢用户。美国市场,Temu的单件商品价格比TikTok Shop低30%,物流时效还快3天。更狠的是 Temu在深圳南山设立了办公室,专门挖亚马逊的商家——“只要你在亚马逊卖得好,我给你更高的佣金和流量。”

TikTok的反击是“差异化竞争”。2024年初, TikTok Shop和美国Verb直播社交购物平台MARKET.live达成合作,推出了“直播+社交”的新模式。用户可以在直播中直接和卖家互动,甚至“砍价”。美国站的一位服装卖家用这种模式,单场直播GMV突破50万美元,比传统直播高出2倍。看来TikTok要用自己的“内容基因”对抗Temu的“低价基因”。

速卖通:阿里系的“物流协同”

阿里系的速卖通,也没闲着。菜鸟撤回上市后 和速卖通的业务融合更进一步,甚至在英国推出了“直播+物流”服务——用户下单后菜鸟保证48小时送达。这比TikTok的“海王计划”快了一步。速卖通还在和Vogue Business合作,主打“高端直播”,吸引欧洲的奢侈品商家。

TikTok的应对是“本土化”。2024年3月,TikTok在英国招募了1000名本地达人,专门做“生活方式”直播。这些达人的粉丝粘性很高,单条视频的互动量是普通达人的5倍。一位英国本土博主说:“TikTok的直播更‘真实’,不像速卖通那样刻意推销。”看来在全球电商战场,“本土化”比“低价”更重要。

合规之困:激进扩张下的隐忧

张一鸣的“激进主义”, 让TikTok电商在快速扩张的一边,也踩了不少坑。印尼的禁令就是前车之鉴。2023年10月,印尼政府以“社交电商损害本地商家”为由,封禁了TikTok电商。虽然后来和Tokopedia合并解禁,但损失已经造成。更麻烦的是 美国市场的合规风险还在加剧——2024年初,有议员提出“TikTok电商数据平安法案”,要求平台剥离美国业务。

TikTok的应对策略是“切割+合作”。数据存储上, 美国用户的数据全部放在本地服务器;业务合作上,和沃尔玛、Target等本土零售巨头合作,让它们入驻品牌商城。美国站的沃尔玛专区,上线一个月就突破了100万订单,这给TikTok争取了不少“政治分”。但行业分析师警告:“合规不是一锤子买卖,TikTok必须长期投入,才能守住海外市场。”

张一鸣的棋局还在继续。木青在新加坡的办公室里 挂着一张东南亚地图,上面画满了红圈;刘小兵在加州的直播工作室里盯着算法实时数据;黄星在巴黎的仓库里检查着刚到的第一批商品。这场TikTok电商的全球突击战,打得轰轰烈烈,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