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个潮玩品牌不玩IP、不靠盲盒,竟然做出了欧美爆款

理工男的执念:从机器人到玩具的逆袭

2004年, 郭华根扔掉宏基的高薪工作,在苏州一间小办公室里创立了若态科技的前身——诺亚机器人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出身的他, 带着一帮工程师扎进高精尖项目,机械臂、仿生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系统,样样搞得风生水起。可惜市场不买账,这些技术宅的“宝贝疙瘩”在商业化面前处处碰壁,订单少得可怜,公司账上的钱很快见底。

“要么饿死,要么改道。”郭华根盯着实验室里堆满的机械零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把这些技术塞进玩具里?理工男的执念不会轻易消失,只是换了种载体。他们把无处可去的科研热情砸进了一款叫“酷龙”的木质拼接玩具里 谁能想到,这个决定会让他们在十年后的欧美玩具圈搅动风云。

不玩IP、不靠盲盒,这个潮玩品牌做出了欧美爆款!
不玩IP、不靠盲盒,这个潮玩品牌做出了欧美爆款!

8200万的意外:当木头遇见黑科技

2008年的德国纽伦堡玩具展,若态的展位冷清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郭华根和团队缩在角落,连吆喝的力气都没有,全指望“酷龙”自己“说话”。这款玩具主体是木片拼接, 内置电动马达,能声控、光控、遥控,快走、慢步、吼叫、撕咬,活脱脱一只机器暴龙。

第一天无人问津,第二天一个美国经销商蹲在展位前玩了半小时当场下了10万台订单。展会的再说说一天若态签下价值8200万元的合同,其中美国、欧洲就占了20万台。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国产玩具圈堪称天方夜谭——谁会想到,木头做的玩具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酷龙”的成功不是偶然。若态把机械设计的硬核基因揉进了玩具:前驱动机械结构让动作更流畅, 仿生学让吼叫声音更逼真,系统集成让遥控响应更灵敏。木质材料天然平安,正好戳中欧美家长对“无塑料玩具”的偏好。2009年,“酷龙”全球销量突破40万台,若态从“濒死企业”一跃成为“出海黑马”。

材质的胜利:为什么木头能在塑料横行的时代杀出血路?

2023年全球木制玩具市场规模274.7亿美元, 预计2031年冲到40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这个数据背后是欧美消费者对“天然、耐用、环保”玩具的疯狂追捧。若态从“酷龙”开始就死磕木头,子品牌ROKR的全系模型、Rolife的拼装书立,清一色木片拼接。

但若态的“木头”不是普通的木头。ROKR的“齿轮之械”系列用木纹浸染工艺做出高级灰色, 金属丝印技术在保留木纹的一边镀上金属质感;Rolife的微缩花园里连花盆上的裂痕、门框上的排气扇都栩栩如生,细节多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用放大镜做的。这种对材质的极致打磨,让若态的玩具在塑料堆里成了“异类”,反而成了卖点。

品牌矩阵:给玩具分“朋友圈”

2016年, 若态的SKU已经冲到200+,爆款年销10万+,但郭华根急得睡不着——C端市场始终打不开,全靠经销商甩货,品牌形象模糊得一塌糊涂。他意识到,不能再用“大杂烩”的方式卖玩具,得给产品分“朋友圈”,让不同的人找到自己的“菜”。

2017年,若态甩出“三驾马车”:Rolife、ROKR、Robud。Rolife主打“治愈系DIY”, 做微缩花园、面包店、邮局,把成年人的焦虑塞进巴掌大的小屋;ROKR专攻“硬核机械风”,齿轮传动、榫卯拼接,让理工男沉迷拼装到凌晨;Robud则瞄准“宠物经济”,智能喂食器、猫咪爬架,铲屎官们甘愿掏空钱包。

ROLIFE:把“成年人的童话”卖给焦虑的大人

Rolife的微缩花园里 快递盒堆在墙角,挂画歪歪扭扭,相框里还贴着泛黄的照片。这些细节不是刻意加的,是团队去欧洲实地考察咖啡馆、花店时拍的照片里抠出来的。用户拼装的不是玩具, 是一个能放进书桌的“避难所”——这里有磬人的花香,有信步的邮差,没有KPI,没有deadline。

官号的内容更绝:“大聪明的我找到了藏匿婚戒的绝佳地点”、“出门5分钟发现家被偷了”。用户看了会心一笑,顺手就点了关注。Rolife的Facebook账号粉丝7.4万, 非公开社群2.5万人,全是被这种“戏精”内容吸引来的“治愈系信徒”。

ROKR:蒸汽朋克里的中国智慧

如果说Rolife是“温柔一刀”,ROKR就是“硬核暴击”。齿轮、发条、金属链条,把蒸汽朋克玩到极致。“齿轮之械”系列里钢球在延长漏斗形回旋加速器里穿梭,悬空隧道、重力牵引,像在演一场迷你科幻片。最绝的是榫卯工艺——不用胶水、 贴纸,一榫一卯严丝合缝,木片自己就能“咬”在一起,外国人见了直呼“magic”。

2024年,ROKR的TikTok账号@robotimeonline_official粉丝冲到近30万。用户晒的成品视频里 齿轮转动时发出的咔嗒声,配上蒸汽朋克BGM,评论区全是“我要学中文”“这是中国科技?”。郭华根说:“我们没靠IP,靠的是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制造’也能有灵魂。”

出海多点开花:线上线下 一个都不能少

2016年前的若态,像个“甩手掌柜”,产品生产完就扔给经销商,自己埋头搞研发。直到2017年品牌矩阵成型,郭华根才惊觉:酒香也怕巷子深。他带着团队开始“两条腿走路”——线下砸进主流零售平台,线上铺开社媒和独立站。

线下:从玩具反斗城到GameStop

若态的线下棋下得大。Hasbro、 Toysrus、Kmart、Target、GameStop、Hobbytown……欧美主流玩具零售平台上,都能看到若态的身影。山姆会员店里 Rolife的微缩花园堆成小山,标价$49.99,照样被抢购一空;GameStop的货架上,ROKR的“蒸汽火车”模型和机甲手办摆在一起,硬生生抢了传统潮玩的风头。

郭华根的策略很简单:不跟巨头拼IP,拼“差异化”。泡泡玛特的盲盒在Target卖$14.99, 若态的木质模型卖$79.99,贵但有人买——主要原因是目标客群不同。泡泡玛特吸引的是“盲盒信徒”, 若态抓住的是“模型发烧友”和“DIY爱好者”,前者追求惊喜,后者追求成就感。

线上:独立站和TikTok, 私域才是真战场

线上布局,若态更“抠细节”。独立站方面4个子品牌各立门户,Rolife和主站Robotime是流量担当。similarweb数据显示, 2024年7月Robotime独立站访问量近20万,其中自然搜索和直接搜索超50%——说明用户已经“认牌”,主动搜着来买。

TikTok是若态的“流量密码”。@robotimeonline_official的视频里 没有夸张的剧情,只有“沉浸式拼装”:手部特写、齿轮转动、灯光亮起,配上ASMR音效。用户看视频看得手痒,评论区“求链接”“求同款”刷屏。郭华根摸透了算法逻辑:用户喜欢什么就给什么——真实、解压、有成就感。

潮玩新解:不靠IP, 靠“可玩性”

2024年,中国潮玩巨头们在海外“抢地盘”:泡泡玛特宣布“海外百店计划”,52TOYS杀进东南亚,名创优品在欧美开连锁店。大家都盯着IP和盲盒,仿佛这是潮玩的唯一出路。若态却像个“异类”,不玩IP,不靠盲盒,硬是把木头玩具做成了欧美爆款。

郭华根对此嗤之以鼻:“泡泡玛特的IP是‘别人的孩子’,我们的IP是‘自己的手艺’。”泡泡玛特通过拟人化IP和盲盒惊喜, 跟用户建立情感纽带;若态则回归玩具本质——“潮”的是形态和风格,“玩”的是动手的乐趣。ROKR的齿轮传动模型,用户拼装时需要动脑子、花时间,成品还能当摆件,这种“成就感”是盲盒给不了的。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621亿美元, 但木制玩具年复合增长率5%,远高于潮玩整体增速。说明欧美消费者开始厌倦“快消式”盲盒,更愿意为“有温度、有技术、有故事”的玩具买单。

中小品牌的破局点:别在IP的独木桥上挤了

若态的成功给中小品牌泼了盆冷水:你以为的“捷径”,可能是死路。盲目跟风IP和盲盒,再说说只会陷入“内卷”——联名款溢价47倍,听起来很爽,但能持续多久?中小品牌没泡泡玛特的资本,砸不出爆款IP,也扛不起盲盒的库存压力。

若态的路径或许更值得借鉴:技术驱动+材质差异化+品牌矩阵+社私域联动。把技术优势转化成产品亮点,用天然材质抓住欧美消费者,分品牌覆盖不同客群,通过社媒沉淀私域流量。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不靠IP也能杀出重围。

2024年, Robotime独立站复购率提升35%,TikTok粉丝转化率达8.2%,这些数字比任何IP联名都有说服力。郭华根说:“潮玩的本质是‘玩’,不是‘炒’。把产品做好,把用户服务好,钱自然会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