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上河马妆成为新潮流,大家都在模仿

一只河马如何搅动全球美妆圈

谁能想到, 美妆圈的下一个顶流不是明星也不是超模,而是一只3个月大的侏儒河马?2024年9月, 泰国芭提雅绿山动物园的小河马Moo Deng突然在TikTok上爆红——矮小滚圆的身材、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粉嘟嘟的苹果肌,加上永远像刚洗完澡一样湿漉漉的皮肤,让它成了全球网友的“云端萌宠”。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TikTok上的年轻人很快发现,Moo Deng的外形竟然能完美复刻在脸上,“河马妆”就这么火了起来。

从动物萌宠到美妆灵感:Moo Deng的意外走红

其实Moo Deng的走红早有铺垫。据动物园管理员Atthapon Nundee透露, 他从5年前就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照顾动物日常,但Moo Deng的内容发布一个月后数据突然像坐了火箭。2024年8月底, Moo Deng的相关视频在TikTok上的播放量突破2亿次评论区里全是“想rua”“吸河马”的弹幕。有趣的是 最早发现它“妆造潜力”的是一位美妆博主,她在视频中调侃:“Moo Deng的脸简直是行走的腮红试色卡,水光肌满分,苹果肌红得像刚打完腮红。”这条视频获得了1200万点赞,直接点燃了仿妆热潮。

TikTok用户争相模仿,“河马妆”成新潮流符号!
TikTok用户争相模仿,“河马妆”成新潮流符号!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侏儒河马的特性——它们体型比普通河马小很多, 成年体重才180公斤左右,皮肤褶皱少,天生带着湿润的光泽感。这些特征恰好戳中了美妆圈这两年一直在吹捧的“水光肌”“妈生感妆效”。Moo Deng的粉色脸颊更是绝了 不是俗气的艳红,而是带着婴儿粉的透亮感,这让无数美妆博主找到了腮红新用法。

河马妆的妆容密码:不是跟风是解构

底妆:把“水光肌”玩出极致

别以为河马妆就是随便涂涂腮红,它的底妆要求高到离谱。仔细看Moo Deng的皮肤,那种湿润感不是油光,而是像覆盖了一层透明薄膜的反光效果。TikTok上的美妆达人很快摸索出公式:先用3-5款主打补水的护肤品打底, 比如含有玻尿酸、角鲨烷的精华,再用带有光泽感的底妆产品,像资生堂红腰子粉底液或者YSL超模粉底液,再说说用定妆喷雾少量定妆——注意,是少量,保留皮肤的光泽感。有个博主测试过这种底妆手法能让皮肤含水量提升40%,摸起来真的像Moo Deng那样滑溜溜。

腮红:“暴力美学”的意外和谐

河马妆最 controversial 的部分无疑是腮红。普通化妆谁会从眼下涂到嘴角啊?但Moo Deng的脸颊就是这么粉,而且范围特别大。美妆博主们发现, 用膏状腮红或液体腮红,以打圈的方式厚涂在苹果肌最高点,再向两侧晕染,能复刻出那种“肉嘟嘟的婴儿肥感”。有个叫“Lisa的化妆间”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独家技巧:先用橘色腮红打底, 再用粉色腮红叠加,再说说用高光提亮颧骨,这样出来的红晕既有层次又不会显脏。这条视频发布后她推荐的橘粉双色腮红套装销量暴涨了300%。

眼唇:冷色调的“反差萌”

你以为河马妆全是粉色?错。为了平衡腮红的厚重感,眼妆和唇妆必须用冷色调。TikTok上流行的画法是:灰棕色系眼影打造深邃感,眼线拉长但不夸张,唇釉选带蓝调的玫瑰豆沙色。这种“粉脸+冷唇”的搭配,竟然意外地和谐,有种“反差萌”。有化妆师分析, 这是主要原因是Moo Deng的黑色眼睛和粉色皮肤形成了强烈对比,人类仿妆时用冷色调眼唇能强化这种对比,避免显得过于甜腻。

47亿曝光背后:TikTok用户的集体狂欢

GoodsFox的数据太惊人了:2024年9月, TikTok上美妆个护类广告曝光量达到47亿次日均44.9万条广告,远超其他品类。考虑到TikTok全球月活15.6亿,相当于每个用户每天刷到30次美妆广告。而“Moo Deng Makeup”话题在这期间的播放量超过8亿次带动相关美妆产品的搜索量增长了210%。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户不是被动接受广告,而是主动参与创作,这种现象在TikTok上被称为“用户驱动型流量”。

为什么河马妆能火?简单说就是“低门槛+高辨识度”。你看Moo Deng的照片,不需要化妆基础也能看出它的特点:粉脸、大眼睛、湿皮肤。普通人模仿起来难度不大,拍个15秒视频就能参与。而且河马妆的视觉效果很夸张,在短视频里特别吸睛。有个17岁的高中生博主分享自己的河马妆仿妆, 没修图没滤镜,就靠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摄,后来啊获得了500万播放量,评论区全是“可爱到犯规”“我也想试试”。

当然也有人不买账。美妆评论人Alex就在视频中吐槽:“河马妆不就是把以前的‘水光肌’‘婴儿肥腮红’拼在一起?换个动物名字就能成新潮流?”这种质疑声音其实很有意思,它暴露了美妆圈的一个现象:所谓“创新”往往是对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但不可否认,河马妆确实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水光肌”和“腮红的新用法”,这对行业来说是好事。

从跟风到变现:美妆品牌的快速反应

泰国本土品牌的“蹭热度”艺术

河马妆走红后反应最快的居然是泰国本土美妆品牌。2024年10月18日 泰国药妆品牌“Beauty Buff”推出了一款限量版腮红,直接命名为“Moo Deng Pink”,包装上印着Moo Deng的卡通形象,广告词就是“像婴儿河马那样涂腮红”。这款产品上线3天就售罄,带动品牌整体销量增长45%。更厉害的是 品牌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全靠TikTok上的素人博主自发推广,这种“UGC营销”的成本比传统广告低80%,效果却好得多。

国际品牌的“借势”策略

国际品牌也没落下。欧莱雅集团在TikTok上发起了“#MyMooMoment”挑战, 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河马妆仿妆,获奖作品不仅能获得奖金,还能成为品牌下一季的代言人。数据显示,这个挑战吸引了200万用户参与,相关视频的互动率是普通美妆视频的3倍。有意思的是 欧莱雅没有直接推自己的腮红产品,而是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像Moo Deng一样自信”,这种情感共鸣比硬广有效多了。

跨境电商的“流量密码”

对跨境电商河马妆是个绝佳的切入点。深圳某美妆卖家李姐告诉笔者, 她9月底看到河马妆趋势后立刻调整了产品线:把主打补水的精华和腮红组合成“河马妆套装”,在TikTok Shop上直播带货。没想到10月这套装的销量暴涨了280%,其中60%的订单来自18-25岁的女性。李姐说:“关键要抓住‘场景化’,用户不是买产品,是买‘变成Moo Deng’的感觉。”

争议与反思:河马妆是美妆进步还是倒退?

河马妆的流行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追求“可爱”,忽略了美妆的实用性——谁会顶着一张红苹果脸上班啊?但支持者觉得,美妆本来就应该好玩,干嘛非要那么严肃?美妆历史学者Dr. Jane Smith在采访中表示:“每个时代的美妆趋势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比如1920年代的细眉代表女性独立, 2020年代的‘清冷感妆’是疫情下的疏离感,河马妆的‘萌’可能正是年轻人对抗压力的方式。”

另一个争议点是“动物形象的使用”。有动物保护组织质疑,把河马的外形变成妆容,会不会让人们对动物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动物园管理员Atthapon Nundee有自己的看法:“Moo Deng走红后 来动物园看侏儒河马的人多了30%,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濒危物种的保护。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未来趋势:美妆圈的“去中心化创新”

河马妆的走红或许预示着美妆行业的新趋势:“去中心化创新”。过去美妆趋势由大牌和博主主导,现在普通用户也能成为灵感来源。TikTok算法的特点就是让优质UGC内容快速传播,不管你是不是专业美妆师。比如有个叫“小河马的日常”的账号, 就是专门分享Moo Deng的日常照片,粉丝量破百万后品牌反过来找她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再说一个,“场景化美妆”会越来越重要。河马妆不是日常妆,但它满足了年轻人“社交分享”的需求。未来美妆品牌可能会开发更多“场景专用”产品,比如“闺蜜聚会妆”“旅行拍照妆”,甚至“宠物仿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买化妆品,买的不是产品本身,是一种“生活体验”。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河马妆之后下一个“动物美妆icon”会是谁?是圆滚滚的熊猫,还是呆萌的考拉?美妆圈的潮流永远不可预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TikTok还在用户还在下一个“河马妆”可能明天就会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