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品牌逆袭千亿口腔市场,1亿元融资背后有何秘密
深圳品牌搅动千亿口腔江湖
深圳又一家口腔品牌拿到融资。鼎植口腔在10月16日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给沉寂许久的口腔赛道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个不算大的新闻,却让市场想起另一个更低调的名字——Oclean。今年4月, 这家深圳的智能口腔护理品牌拿到1亿元C轮融资,而它的海外业务占比已经高达90%,在波兰线上市场长期霸榜。当口腔行业还在讨论“千亿市场”的蛋糕怎么分时深圳品牌已经用另一种方式 了游戏规则。
资本回暖背后的口腔行业变局
口腔行业的融资故事,总带着点“冰火两重天”的味道。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数字化口腔服务商成了资本新宠,菲森科技、朗呈医疗接连拿到百万级融资。但口腔种植这个传统赛道,却早已陷入“内卷致死”的红海。鼎植口腔的这笔融资,算是给种植领域松了绑。

更值得玩味的是隐形正畸市场。时代天使2019年营收6.46亿元, 2020年冲到8.17亿元,净利润更是从0.67亿元暴涨到1.51亿元。正雅齿科上一轮融资也高达5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资本对“增量空间”的精准狙击。不同于种植的存量厮杀,隐形正畸还在享受行业红利。
但Oclean走了另一条路。它没在口腔种植或正畸里扎堆,而是盯上了电动牙刷这个“小生意”。2016年, 当刘书润决定创业时电动牙刷在国内的普及率不到10%,市场里挤着几百个品牌,打价格战打到头破血流。没人想到,这个“不够性感”的赛道,后来会成为深圳品牌逆袭的跳板。
从“不够性感”到黑科技突围
电动牙刷这门生意,在2016年真没什么吸引力。国际巨头飞利浦、欧乐B把持着市场,产品多年没大变化。Oclean团队调研时发现,某款畅销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主板版本居然还是2003年发布的。技术停滞,价格却高高在上,用户痛点明明一堆,却没人解决。
刘书润做了20年消费电子,硬生生从电机里啃出突破口。他找到给苹果研发电机的供应商,合作搞出“超静音磁悬浮无刷电机”。这款电机后来成了高端电动牙刷的标配,也是Oclean的核心专利之一。电机解决了更大的难题在软件——普通电动牙刷只是“电机+刷头”的组合,Oclean想做点不一样的。
2019年,Oclean X横空出世,全球首款带触摸屏的电动牙刷。用户刷完牙能在屏幕上看到清洁评分,还能知道哪些牙齿是“盲区”。这个设计把电动牙刷从“清洁工具”变成了“口腔健康助手”。在小米有品上,它14天众筹1380万,5.5万人支持,成了当年现象级爆款。
避开红海, 海外市场成主战场
国内市场太卷了Oclean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2017年,第一款产品Oclean One直接上线海外众筹平台Indiegogo,拿下近15万美金。当时国内电动牙刷品牌还在补贴战中厮杀,Oclean选择“用产品说话”。
这个选择很聪明。欧美市场电动牙刷渗透率40%以上,是国内的4倍。用户愿意为好技术买单,对价格没那么敏感。更重要的是国际巨头虽然垄断专利,但创新保守,给了新品牌可乘之机。Oclean避开了专利雷区,从外观到电路全自主研发,硬是在巨头眼皮子下撕开口子。
两年后 Oclean X Pro在Indiegogo 众筹,8000多人支持,筹款376万港元,超出目标21倍。众筹冷启动不仅拿到钱,更重要的是积累了高质量种子用户。这些用户成了品牌在海外的第一批“自来水”,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
极客式创新:400项专利筑壁垒
Oclean的研发投入,在行业内算“不计成本”。第一款产品研发耗时1年,前期砸了1000万。截至2023年,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00项,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偏执”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壁垒。
它没停留在“刷干净”这个基础需求上。Oclean和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合作做临床实验,把牙刷往“医疗化”方向带。分析用户刷牙的压力、轨迹、停留时间,生成个性化清洁方案。后来推出的Oclean X Ultra, 直接搭载GPT大模型,能长期记录口腔数据,甚至可以和牙医联动。
这种“软件+硬件”的组合拳,让电动牙刷不再是“快消品”,而是成了口腔健康的入口。Oclean的商业模式也分三步走:1.0卖硬件,2.0卖耗材,3.0做平台服务。目前还在1.0阶段,但海外70%用户会下载APP,变现空间已经打开。
众筹冷启动:用产品说话的海外突围
众筹是Oclean出海的“第一张船票”。Indiegogo和小米有品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产品力,更帮品牌快速打开知名度。海外用户对“中国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低价,但Oclean用黑科技改变了这种认知。
波兰市场是它的“福地”。在亚马逊波兰站,Oclean长期霸榜BS榜前10,甚至登顶第一。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多个市场,它也挤进了头部阵营。这种“单点突破”的策略,比一边在多国烧钱更有效。
站稳脚跟后Oclean开始铺开渠道。亚马逊、eBay、沃尔玛、速卖通,跨境电商平台一个不落;品牌独立站也同步上线。2023年, 它在CES2024亮相新品Oclean X Ultra,GPT模型加持引发海外科技媒体集体报道。从众筹到多平台运营,再到国际展会,Oclean的海外路径清晰又扎实。
90%海外收入背后:本地化运营的秘诀
海外业务占比90%,这个数字背后是精细化的本地运营。Oclean没把“中国玩法”直接复制到海外而是深度融入当地生态。
达人选择很有讲究。它更倾向于口腔健康垂直领域的权威媒体或达人,比如英国测评账号@Electric Teeth。这个账号只有7.56万粉丝,但背后有专业牙医团队,内容高度垂直,粉丝信任度极高。合作视频里达人从价格、功能、参数到使用方法全方位解读,还放上折扣链接,转化率远高于泛娱乐达人。
社媒运营也“因地制宜”。YouTube、Facebook、Ins是主战场,内容不硬广,而是分享真实体验。比如@Electric Teeth的视频里 会详细说明Oclean如何解决“刷牙死角”,甚至对比不同机型的噪音差异。这种“种草”比单纯卖参数更有说服力。
1亿元融资:资本为何押注“慢生意”?
今年4月的1亿元C轮融资,让Oclean重回大众视野。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说他们连投两轮,看中的是“高速增长的口腔护理市场”。这个判断背后是行业逻辑的变化。
口腔赛道正从“治疗”转向“防范”。傅松因口腔癌去世的新闻让更多人意识到,口腔健康不是等牙疼了才关注。电动牙刷、水牙线这些防范型产品,需求在爆发。Oclean的长期主义正踩中这个趋势——它不做“快钱生意”,而是慢慢构建口腔健康生态。
资本也认可它的“反内卷”策略。当国内品牌卷价格、卷营销时Oclean卷技术、卷专利。扬州杭集高新区产业基金领投的C轮融资,将用于建设智能生产基地和海外运营中心。这种“重资产”投入,短期看不到回报,但长期壁垒更高。
从清洁工具到口腔健康入口
Oclean的野心不止于电动牙刷。它陆续推出水牙线、冲牙器、牙刷消毒器,甚至和小天才合作做儿童牙刷。产品矩阵在扩大,但核心没变——用数字化打开口腔健康的更多可能。
未来的电动牙刷,可能变成“口腔健康终端”。Oclean设想,通过酸碱度监测、3D扫描等技术,长期记录牙齿变化趋势,甚至能预警龋齿、牙周病。这种场景延伸,让电动牙刷从“消费品”变成了“医疗入口”,想象空间彻底打开。
2023年全球电动牙刷市场规模95.11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到387.09亿美元。这个赛道还在高速扩张,而Oclean已经提前卡位。当国际巨头还在吃老本时深圳品牌用极客精神撕开了一道口子。
深圳基因:创新与供应链的双轮驱动
Oclean的逆袭,离不开深圳的“土壤”。这座城市的供应链优势,让创新能快速落地。从电机研发到模具生产,周边配套一应俱全,试错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敢闯敢试”基因,让团队敢于挑战国际巨头的专利壁垒。
对比国内市场,海外竞争更纯粹。用户不看你是哪个牌子,只看产品好不好用。Oclean用“技术差异化”避开价格战,用“本地化运营”建立信任。这种打法,让它在红海中找到了蓝海。
口腔行业的千亿市场,或许不是靠“卷”出来的。深圳品牌的逆袭故事,藏着另一种可能:与其在存量厮杀,不如用创新创造增量。当电动牙刷不再只是牙刷,深圳品牌的口腔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