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团队如何仅靠淋浴喷头,5月内盈利
水质被忽视的痛点里藏着小团队逆袭的密码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用了上千块的精华面霜, 皮肤还是干燥得像撒哈拉沙漠,洗完头掉一把头发,浴室镜子上全是水渍,擦半天都擦不干净嗯。后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每天洗澡的自来水——里面漂着的氯气、重金属,正悄悄啃噬着你的皮肤和头发。这事儿说出来可能没人信,但偏偏就有三个普通人,从这被忽略的日常困扰里挖出了年入400万美金的生意。
从“皮肤灾难”到创业灵感:创始人的一次偶然觉醒
Ryan Babenzien 创立 Jolie Skin Co. 之前,压根没想过自己会和淋浴喷头扯上关系。他是个运动鞋品牌的老兵,亲手把一个 DTC 鞋子品牌做成了行业黑马,按理说早该功成身退。可偏偏某天洗澡时 他低头看着手臂上反复发作的湿疹,突然意识到:“我每天往脸上抹几百块的护肤品,却用着含有氯的热水冲澡,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这个念头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他翻了不少资料, 越看越心惊——自来水厂为了杀菌,会往水里加氯,但残氯会破坏皮肤角质层,让头发变得干枯毛躁,长期下来甚至会加速衰老。更离谱的是 市面上所谓的“美容喷头”,要么是智商税,只是换个花洒造型,要么过滤效果差得可怜,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为什么没人认真做一款能真正过滤杂质的淋浴喷头?”Ryan 把这想法跟再说一个两个伙伴一说一拍即合。三个凑到一起,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就在 Ryan 家的车库里开工了。他们没背景没资源,只有一个信念:把洗澡水变成“美容水”,让用户每天洗个澡就能变美。
不是卖喷头,是卖“浴室里的美容院”:产品定位的降维打击
很多人创业容易犯一个错:把产品当产品卖。Jolie 团队从一开始就避开了这个坑。他们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做卫浴的,我们是做美容健康的。”这句话直接划清了和传统品牌的界限。
市面上普通淋浴喷头卖 29.9、 39.9,主打“大流量”“多出水模式”,Jolie 偏偏卖 59.99 美金,凭什么?主要原因是它装的不是普通滤芯,是能过滤 97% 氯、重金属和杂质的“美容滤芯”。实验室数据摆在那里:用普通水洗澡后 皮肤 PH 值会从 5.5 变成 7.5,而用 Jolie 过滤水,能维持在 5.5 的健康弱酸性。
更绝的是他们把“效果”可视化。用户拿到喷头,第一眼就能看到滤芯从白色慢慢变黄——这就是杂质被过滤掉的凭据。洗完澡不用擦身体乳,皮肤摸起来滑溜溜的,头发梳一梳就顺,这种“亲身体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团队还干了一件传统品牌看不懂的事:附赠一个专门设计的扳手, 用户不用请师傅,30 秒就能自己换滤芯。说明书更是做得像漫画,连老太太都能看懂。“别人都在比谁的花洒造型好看,我们比谁更懂用户洗澡时遇到的麻烦。”Ryan 后来在采访里说。
不花一分钱投广告, 他们靠“笨办法”攒下第一批铁杆粉丝
创业第五个月就盈利,这在跨境电商圈简直是神话。要知道,大部分 DTC 品牌烧光 100 万美金都未必能打平。Jolie 团队凭什么?主要原因是他们没走寻常路——在创业前六个月,硬是没投一分钱 Facebook 广告。
“早期最缺的不是钱,是用户信任。”Ryan 说。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建了一个“潜在用户名单”。怎么建?跑到 Instagram、 Pinterest 上,搜“皮肤干燥”“掉发严重”“敏感肌护理”,挨个私信那些抱怨水质问题的用户:“我们在研发一款能改善洗澡水的喷头,愿意聊聊你的困扰吗?”
三个月时间,他们硬是凑齐了 1200 个精准用户。不是群发广告, 而是一个个聊:用户说“我头发洗完像枯草”,他们就记下来优化滤芯的“去氯速度”;用户担心“滤芯换起来麻烦”,他们就把扳手和说明书做得更傻瓜化。
新品上线前, 他们把这 1200 人分成 200 人一组,免费寄试用装,唯一的要求是:用完说说真实感受。后来啊呢?97% 的用户反馈“皮肤变光滑了”, 85% 说“头发打结少了”,更有人惊喜:“我用了半瓶身体乳的钱,买了这个喷头,效果比身体乳还好!”这些真实评价,成了他们最早的销售素材。
TikTok 上的“意外爆火”:4840 万播放量背后的小团队运气
如果说早期靠“笨办法”积累了种子用户, 那让 Jolie 一炮而红的,是 TikTok 上的一个“意外”。
2024 年 3 月, 团队里一个 25 岁的实习生,随手拍了个视频:她把 Jolie 喷头和普通喷头并排放在水里滴入两滴碘酒,普通喷头的水立刻变黄,Jolie 的水还是清的。配文:“每天洗澡等于用氯水泡皮肤?试试这个‘洗澡过滤器’。”
他们压根没指望火, 后来啊一周后视频播放量冲到 4840 万,评论区炸了:“原来我皮肤差是主要原因是这个?”“求链接!”“我妈的湿疹有救了!”更夸张的是有人把视频转发到“家庭主妇群”“脱发互助群”,订单量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
团队赶紧抓住机会, 又拍了一堆“接地气”的视频:男生洗完头不用发胶,头发都支棱不起来;女生洗完澡不用磨砂膏,膝盖照样光滑;甚至有人拍“给狗狗洗澡,毛发都变亮了”。这些视频没请专业演员,就是员工自己用,反而显得真实。到年底, TikTok 账号积累了 9 万粉丝,主页视频总播放量破亿,自然流量占比 70%——什么概念?就是不用花一分钱,光靠内容就卖出了 8 万个喷头。
跨领域网红营销:为什么找厨师和宠物达人比找美妆博主更有效?
很多人做影响者营销,喜欢扎堆找美妆博主。Jolie 偏不他们把钱砸向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美食博主、宠物博主、甚至健身教练。
2024 年 5 月, 他们免费寄了 100 个喷头给 10 个不同领域的网红:有教做意大利面的厨师,有分享猫咪日常的宠物博主,有教举铁的健身教练。后来啊呢?美食博主拍视频说:“洗菜时用过滤水, 青菜更脆,做出来的意面都香了”;宠物博主晒图:“给狗狗洗完澡,毛发蓬松得像棉花糖”;健身教练吐槽:“以前练完一身汗冲完澡还是黏糊糊,现在清爽得像刚做SPA。”
这些内容看似和“美容”没关系,却意外击中了用户的“健康焦虑”。有人看完宠物博主的视频, 留言:“连狗洗澡都要用过滤水,我对自己也太差了”;有人被健身教练种草:“花几十块改善洗澡体验,比买蛋白粉划算多了。”到年底, 这些跨领域网红带来的转化率,比美妆博主高了 23%——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他们不是收了钱夸,是真的在分享好用的东西。”
质疑声里的坚持:小团队凭什么能在巨头嘴里抢肉?
火了之后质疑声没少过。“不就是换个滤芯吗?技术门槛多高?美的、九牧随便抄抄就能做。”“卖这么贵,是不是割韭菜?”“三个人的团队,供应链、客服、运营怎么扛得住?”
团队没反驳, 闷头做了一件事:把 5000 多条用户评价拉出来做成“用户痛点图谱”。后来啊发现, 买 Jolie 的用户里60% 是“敏感肌/湿疹患者”,25% 是“脱发焦虑人群”,剩下 15% 是“注重生活品质的宝妈”。这些人要的不是“便宜”,是“有效”“平安”“省心”。
针对“技术门槛低”的质疑, 他们晒出了和第三方实验室的合作报告:滤芯通过 NSF 认证,能过滤 97% 氯、99% 重金属,还申请了“水流均匀设计”专利。针对“供应链”的问题, 他们找的是广东一家做了 20 年滤芯代工厂,产能从一开始的 5000 个/月,加到了 5 万个/月,成本反而降了 15%。
最绝的是客服。三个团队成员亲自轮班,24 小时回消息。用户问“滤芯多久换一次”, 他们发视频教程;用户说“安装时拧不紧”,他们远程指导;甚至有用户半夜发消息“洗完澡皮肤有点痒”,他们第二天就寄了新的试用装过去。这种“贴身管家”式服务,让复购率做到了 45%——行业平均才 20% 左右。
数据里的真相:85% 毛利率背后的小团队生存智慧
2024 年底, Jolie 公布了第一年成绩单:销售额 400 万美金,毛利率 85%,净利润 25%。这数据放任何行业都算亮眼,特别是在“卷成麻花”的跨境电商圈。
很多人好奇,卖 59.99 美金的喷头,成本到底多少?拆解一下:滤芯成本 8 美金, 喷头外壳 5 美金,包装和说明书 3 美金,物流 4 美金,加上人工、运营,总成本 25 美金左右,毛利率确实能做到 60%。但为什么到头来有 85%?主要原因是他们砍掉了所有“非必要开支”。
办公室?租不起,就在家办公;广告?早期不投,靠自然流量;KOL?不找顶流,找“小而美”的中腰部网红;甚至公司logo都是 Ryan 亲手设计的,省了设计费。“小团队没本钱烧,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Ryan 说 “我们不做‘大而全’,只做‘小而精’——解决一个具体痛点,服务好一类精准用户,就能活下来。”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他们的判断:2023 年全球美容护肤淋浴喷头市场规模 21.5 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 4.91%,看似不大,但细分到“敏感肌专用”“母婴级过滤”,增速高达 18%。Jolie 就卡在这个细分赛道,成了“隐形冠军”。
创业第五个月的奇迹:不是运气, 是“用户共创”的力量
2024 年 10 月,创业满五个月,Jolie 团队看着银行账户里进账的 12 万美金,终于松了口气——他们盈利了。这个速度,比 Ryan 上次创业快了整整 10 个月。
很多人把这归功于“运气”或“风口”。但扒开细节就会发现,所谓的“运气”,其实是“用户共创”的后来啊。从一开始的 1200 人深度访谈, 到试用装收集反馈,再到让用户参与内容传播,每一步都让产品更贴近真实需求。
比如 有用户反馈“滤芯更换提醒太麻烦”,团队就在 APP 里加了“倒计时”功能;有宝妈说“担心滤芯有化学物质”,他们就公开了滤芯的成分检测报告;甚至喷头的颜色,都是让用户投票选的——“雾霾蓝”比“经典白”多了 30% 的票数。
“创业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和用户一起造车。”Ryan 在内部会议上说“你越懂用户的小心思,用户就越愿意为你买单。”这句话,或许就是 Jolie 用 5 个月打破“创业必烧钱”神话的真正密码。
从淋浴喷头到“浴室生态”:小团队的下一步野心
现在的 Jolie,早不是那个“车库小作坊”了。他们在深圳设立了供应链中心, 团队扩充到 15 人,产品线从单一的淋浴喷头,延伸到了“过滤花洒”“浴室香氛机”“智能水质检测仪”。
更大的野心在“浴室生态”。Ryan 说:“未来我们要做的, 是把浴室变成用户的‘健康管理中心’——你洗澡时APP 会提醒你‘今天水质偏硬,建议用修复模式’;你洗完脸,会推送‘适合你肤质的洁面产品’。”这个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计划,他们已经在偷偷研发了。
有人问:“三个人的团队,凭什么敢想这么大的事?”Ryan 指着办公室墙上的用户留言回答:“凭这些‘你的皮肤变光滑了’‘再也不用掉一把头发了’。用户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们的底气。”
创业这条路,从来不是比谁的钱多,而是比谁更懂用户。Jolie 的故事或许给所有小团队提了个醒:别总盯着巨头嘴里的大肉, 那些被忽视的日常痛点里往往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找到它,死磕它,你也能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