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日本站取消邀请制,全面开放本地卖家入驻了吗
Temu日本站突然放大招:邀请制说没就没,本地卖家能直接冲了?
就在最近, 跨境电商圈子里传开一个消息:Temu日本站把“邀请制”这扇小门直接拆了现在所有符合条件的日本本地商家都能自己申请入驻。这事儿在业内挺炸裂的, 毕竟从2023年7月 Temu 杀进日本市场开始,本土卖家入驻一直是个“稀有活儿”——要么等平台邀请,要么门槛高得让人望而却步。现在突然全面放开,到底是 Temu 在日本市场“急眼了”,还是想用“广撒网”的方式抢占更多地盘?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从“小众测试”到“全面放开”:Temu在日本市场憋了什么大招?
说起来Temu 进日本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动作挺快。2023年7月, 它刚上线日本站的时候,玩的是全托管模式,商家把货发到国内仓库,平台负责打包、物流、售后商家只管供货。那时候的日本消费者, 对 Temu 还处于“观望期”——毕竟拼多多系的产品,大家第一反应是“便宜但会不会质量差”?所以 Temu 那会儿主要是在测试订单流程、收集用户反馈,压根没对外招商,属于“闷声搞试点”。

转折点在2025年1月。Temu 突然搞了个“本本店”计划,开始用邀请制引入日本本地卖家。那时候业内就猜:Temu 不满足于“中国发货”了想在本地搞点动静。果然被邀请的卖家都得满足两个硬性条件——在日本国内注册企业,还得有现货库存。说白了就是想让商品从日本直接发,缩短物流时效,提升用户体验。当时就有数据说本地发货的订单,平均配送时间从原来的7天压缩到了3天退货率直接降了12%。这对注重“快”和“省”的日本消费者诱惑不小。
到了2025年2月,Temu 突然宣布“全面开放”。官方说 所有在日本注册的法人、合伙企业、甚至个体户,只要有库存,都能通过 Seller Center 直接申请。这操作相当于把“邀请制”的门槛一脚踢飞,从“选妃”变成了“海选”。平台还特意强调,申请主体可以和全托管一致,也就是说之前做全托管的商家,想试试半托管,也能无缝切换。这波操作,看着像是 Temu 在日本市场“梭哈”了——要么大干一场,要么就别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取消邀请制不是“撒钱”:Temu到底想在日本市场干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Temu 这不就是“拉人头”吗?开放入驻,吸引更多商家,然后收佣金?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日本电商市场早就被乐天、亚马逊、雅虎这些“老炮儿”把持着,新平台想挤进去,光靠“便宜”根本不够。Temu 取消邀请制,更深层的目的是补足自己的“短板”。
日本消费者有个特点:对“新鲜感”和“多样性”要求特别高。你卖手机壳,今天流行猫款,明天可能就要恐龙款,后天又得是ins风。如果全靠中国发货,供应链跟不上,商品迭代速度慢,根本满足不了日本用户的“喜新厌旧”。所以 Temu 需要本地卖家——这些商家更懂日本市场,能快速响应流行趋势,提供“小众但精准”的商品。比如2024年日本流行“断舍离”风家居用品, 很多本地小商家就抓住了这波红利,在 Temu 上卖断货,平均转化率比普通商品高18%。
再说一个,日本市场的“信任成本”很高。本土商家入驻,相当于给 Temu 背书——“你看,连日本本地企业都来了这平台靠谱”。2025年1月试点期间,平台就发现,有本地卖家的店铺,新客点击率比纯中国发货的店铺高23%。用户会觉得“这东西是日本店发的,质量有保障,退货也方便”。这种“本土信任”带来的流量,比砸广告管用多了。
还有个数据挺有意思:试点5个月,超过50%的新入驻卖家在注册后20天内完成首笔订单。这说明什么?说明本地化策略真的有效——商品本地发货,物流快;商家懂本地需求,商品对路;平台给的流量也够。现在全面放开, Temu 就是想把这种“有效模式”复制到更多商家身上,用“规模效应”把日本市场彻底盘活。
想入驻?这些“硬门槛”和“软技巧”你得知道
虽然 Temu 日本站全面开放了但“开放”不代表“无门槛”。想要顺利入驻,有些硬性条件必须满足,不然申请可能直接被筛掉。咱们先说说“硬门槛”——
第一,主体资质。商家得是在日本国内注册的企业,不管是法人、合伙企业还是个体经营者,都得有合法的营业执照。这点和之前全托管不一样,全托管可以用中国香港的企业主体,但现在本地入驻,必须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平台会核实注册信息,造假直接拉黑。
第二,库存要求。商家得在日本国内有稳定的现货库存,不能搞“一件代发”。为啥?主要原因是 Temu 的本地发货模式,要求商家能在48小时内完成订单处理,然后交给合作的物流商。如果没库存,或者库存不稳定,就会影响物流时效,用户投诉多了平台直接把你清退。
第三,无类目限制,但有“隐性规则”。官方说卖家可以根据自身资源选经营品类,但实际操作中,有些类目卡得特别严。比如食品类, 需要提供日本食品平安认证;化妆品类,得有厚生劳动省的许可证;甚至卖个普通衣服,都得有纤维成分标识。这些“隐性规则”没提前搞清楚,申请大概率会被打回来。
说完硬门槛,再聊聊“软技巧”——怎么提高入驻成功率,上线后怎么快速出单?
技巧一:资料准备要“极致细致”。企业信息、身份证明、店铺资料这些,最好提前用日语整理好,格式要符合平台要求。比如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得用日本邮政编码的标准格式;店铺名称不能有敏感词。有商家反馈,主要原因是营业执照地址格式不对,审核拖了一周,错过了新品上架的最佳时机。
技巧二:商品标题要“本地化”。日本消费者买东西,喜欢看“具体用途+材质+风格”。比如你卖一个收纳盒, 别直接写“收纳盒”,写成“日本家庭用PP材质抽屉式收纳盒 北欧简约风格”,搜索曝光率能提升30%。可以参考日本亚马逊、乐天的热门商品标题,但别直接抄,平台会判定“重复信息”。
技巧三:关注审核邮箱,别漏了“补交材料”。提交申请后平台可能会要求补交材料,比如法人印章证明、库存清单。一定要每天查邮箱,24小时内回应,不然申请自动失效。有商家主要原因是周末没看邮箱,错过补交时间,只能重新申请,浪费了一周时间。
真实案例:一个日本小卖家的“20天逆袭”,Temu到底给没给流量?
光说理论没意思,咱们来看个真实案例。大阪的家居用品卖家“山田株式会社”, 2025年1月通过邀请制入驻 Temu 日本站,当时只上了10个商品,都是普通的收纳盒、置物架,销量平平,每天就卖个三五单。2月4日 Temu 全面开放本地入驻后山田老板决定“梭一把”——又上了20个新品,都是日本流行的“断舍离”风小家具,比如折叠餐桌、壁挂式书架。
有意思的是新品上线后订单量突然暴增。第10天日订单量突破了50单;第20天直接冲到100单,销售额突破100万日元。更夸张的是首单转化率达到了1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8%。山田老板后来在采访中说:“Temu 给的流量太猛了 新品上架直接进了首页推荐位,关键词‘断舍离 家具’的搜索排名直接前五。”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说明 Temu 在全面开放后确实在给新入驻卖家“流量扶持”。特别是那些符合日本本地需求的商品,平台会主动推一把。但也不是所有商家都能这么顺利。另一个做零食的商家“佐藤食品”,主要原因是没做好食品类目认证,申请被拒了三次耽误了一个月。所以入驻前把“隐性规则”摸清楚,比盲目上商品更重要。
别光看“开放入驻”:政策背后 这些“坑”你得提前踩
Temu 日本站全面开放,对本地卖家来说是机会,但坑也不少。特别是中小商家,别被“低门槛”冲昏头脑,有些“坑”踩进去,可能血本无归。
第一个坑:本地竞争“卷成麻花”。Temu 开放后日本本土商家肯定会扎堆入驻。比如家居用品类,之前可能就100个卖家,现在一下增加到500个,价格战不可避免。山田株式会社就提到, 3月份有个竞争对手,把折叠餐桌的价格从5000日元降到3000日元,他被迫跟进,利润直接砍了一半。所以入驻前要想好怎么差异化——要么做小众品类,要么打“品质牌”,别硬碰硬拼价格。
第二个坑:物流成本“吃掉利润”。本地发货虽然快,但成本也不低。日本物流商的配送费是按重量和体积算的, 一个1公斤的包裹,普通快递要800日元,如果量大,还能谈折扣,但小商家量不够,只能硬扛。加上仓储费,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有商家算过一笔账, 卖一个5000日元的收纳盒,物流成本占15%,平台佣金8%,再加上营销费用,净利润只剩下10%左右。
第三个坑:平台规则“说变就变”。Temu 的规则,有时候比日本天气变得还快。比如2025年3月,平台突然规定“本地发货商品必须支持24小时发货”,之前是48小时。很多商家没备够货,直接被罚款。还有退货率,如果超过15%,平台直接限制商品曝光。所以入驻后一定要定期看平台的“卖家后台公告”,别等出了问题才反应过来。
从“邀请制”到“全民开放”:日本市场的“下半场”该怎么玩?
Temu 日本站全面开放, 意味着“上半场”的“试点红利”结束了接下来进入“下半场”的“真刀真枪”。对卖家想在这个市场活下去,甚至活得好,得想清楚几件事。
第一,深耕“本地化内容”。日本消费者买东西,很看重“场景感”。你不能光放商品图片,得拍短视频,展示商品在家庭中的使用场景。比如卖厨房收纳盒,拍一个“主妇用收纳盒整理冰箱,食材一目了然”的短视频,播放量比纯商品图高5倍。还可以找日本本土的KOL合作,比如“收纳博主”“家居达人”,他们的粉丝更信任推荐。
第二,用好“数据工具”。选品不能靠“拍脑袋”,得看数据。比如用多多情报通分析日本站的搜索趋势,看哪些关键词最近热度上升,哪些类目竞争小。有商家用这个工具发现“智能猫砂盆”在日本搜索量上升,赶紧上架,一个月卖了200单,赚了300万日元。
第三,布局“B2B市场”。别只盯着C端消费者,日本B2B电商市场潜力巨大。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 全球B2B电商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14.20%,预计2034年达1.48万亿美元,日本作为成熟市场,增速更快。比如做家居用品的商家,可以给日本的便利店、精品店供货,订单量大且稳定,利润比C端高不少。Temu 也在推B2B业务,入驻后可以申请开通“企业采购通道”,接触更多B端客户。
写在再说说:Temu日本站的“全面开放”,到底是机会还是“卷王”入场券?
说真的, Temu 日本站取消邀请制,对中小卖家肯定是机会——低门槛、流量扶持、本地化运营,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好。但机会背后是“卷到飞起”的市场竞争和“步步惊心”的规则陷阱。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像山田株式会社那样“20天逆袭”, 更多的人可能会在价格战、物流成本、规则变动中“阵亡”。
所以想入驻的商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日本市场足够了解吗?我的商品有差异化优势吗?我能承受短期的亏损压力吗?如果答案都是“是”,那就大胆冲;如果有犹豫,不妨先做做市场调研,小范围试水,别all in。
Temu 在日本市场的“野心”很明显, 它想用“本地化+低价”的组合拳,挑战乐天、亚马逊的地位。但对卖家 与其跟着平台“卷”,不如找到自己的“护城河”——要么做别人做不了的品类,要么提供别人给不了的服务。毕竟电商市场的“下半场”,比拼的不是谁更敢“烧钱”,而是谁更懂“用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