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CEO创立的公司,是靠猫咪保姆吸引海外铲屎官的吗
从钉钉到猫窝:陈航的“二次创业”踩中了宠物经济的哪块风口?
2020年阿里云整合钉钉那会儿,陈航离开CEO岗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谁也没想到, 两年后这位前钉掌门人会抱着智能猫砂盆杀进海外市场——2021年6月,他悄悄成立两氢一氧,旗下HHOLOVE品牌专攻智能宠物用品,主打“高端数字化养宠”。2023年9月, 他们家的TY-Pro自动猫砂盆一登陆美国亚马逊就冲上新品榜第一,两个月卖出1000+台,复购率35%;2024年东京宠物展上,O Sitter智能猫咪陪伴机器人又成了展台焦点。说到底,钉钉CEO创立的公司,真靠“猫咪保姆”收割了海外铲屎官?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
养宠人的崩溃时刻:被猫咪支配的焦虑怎么解?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那种抓狂:加班到深夜回家, 猫砂盆臭气熏天;出差三天回家发现猫把沙发挠成渔网;最怕半夜被猫主子踩脸叫醒,只主要原因是它想让你开罐头。美国宠物用品协会的数据扎心——养猫人每年平均花78美元寄养, 仅次于医疗和食物,但寄养回家后猫应激呕吐、绝食的例子比比皆是。HHOLOVE团队走访了200多个美国家庭, 发现铲屎官的核心痛点就俩:临时外出没人照顾,以及长期陪伴缺失。

他们把猫咪需求拆成五块:吃喝拉撒的基础生理需求、 健康监测需求、平安防护需求、社交互动需求,还有铲屎官最在意的情感陪伴需求。传统智能喂食器只能解决“按时开饭”,但猫吃没吃、拉没拉、有没有异常,全靠主人猜。HHOLOVE的TY-Pro猫砂盆做了三件事:入口高度19cm, 连短腿猫和老年猫都能轻松进出;侧排砂结构加PIR红外感应,猫钻进去时自动暂停运转;重量传感器实时称重,排便数据直接同步到手机APP。有用户反馈, 以前要每天铲砂两次现在三天清理一次就行,臭味少了80%,连家里猫都愿意主动用了——毕竟谁不喜欢干净厕所呢?
从“工具”到“家人”:宠物科技的情感化转向
宠物赛道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铲屎官把猫当“孩子”养。2024年全球宠物科技市场规模76.3亿美元, 预计2030年冲到172.5亿,年复合增长率14.56%。但市面上大部分智能宠物用品还停留在“功能堆砌”阶段:喂食器能定时 但不会判断猫有没有吃完;摄像头能看猫,但不能跟猫互动。HHOLOVE想做的不是“高级宠物用品”,而是“人宠数字孪生”。
他们的王牌产品O Sitter智能猫咪陪伴机器人,把“情感链接”做到了极致。这台巴掌大的机器能自动发射激光逗猫, 猫扑过来就换个角度继续;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主人随时能喊“咪咪吃饭啦”,还能听猫回应;最绝的是AI剪辑功能——24小时录猫的视频,自动生成“今日喵事”Vlog,比如早上伸懒腰、中午偷喝鱼缸水、晚上踩键盘加班,比铲屎官自己拍还懂猫。有位加州程序员在Reddit晒视频:出差时通过O Sitter跟猫语音, 后来啊猫对着机器叫了5分钟,还把猫粮推到摄像头前,好像在说“爸爸我没偷吃”。这哪是机器,分明是猫的“数字分身”。
不过话说回来真有人愿意花399美元给猫买个“保姆”?2023年Kickstarter众筹的数据给出答案:O Sitter上线13天就筹到13.8万美元, 1309个支持者里62%是25-35岁的都市白领,他们平均养猫2.3只,每周加班超20小时。这群人缺的不是钱,是“养猫不焦虑”的解决方案。HHOLOVE抓住了这点——卖的不是硬件,是“安心感”。
出海三步走:从众筹到全渠道渗透
跨境宠物品牌最难的是“冷启动”。HHOLOVE的打法很聪明:先在Kickstarter试水,验证需求再放大。TY-Pro猫砂盆2023年8月在Kickstarter众筹, 目标5万美元,到头来筹了22万,支持者反馈“终于不用每天铲砂了”的评论占比78%。这批早期用户成了种子传播者, 9月一上亚马逊就冲到新品榜第一,现在稳定在Best Seller前五,评分4.5星。
渠道布局上, 他们没走“all in亚马逊”的老路,而是搞了“三脚架”:众筹平台测需求,亚马逊冲销量,独立站树品牌。独立站设计得很懂铲屎官——首页放猫用TY-Pro踩按钮开门的萌照, 产品页用“30天解放铲屎官”作为slogan,价格写着“比寄养半年还划算”。不过独立站流量确实是个短板, 2025年5月Similarweb数据显示,月访问量才2645,59%来自自然搜索,说明品牌认知还有提升空间。
社媒运营倒是玩出了点意思。Instagram上他们不硬广, 专发“猫用产品翻车现场”:比如TY-Pro被猫当猫抓板挠出爪印,O Sitter被猫推下桌子还正常运行,反而让粉丝觉得“这产品抗造”。TikTok上发起#MyCatDigital保姆挑战, 用户拍猫和机器人的互动,播放量破百万的里有只布偶猫每天守在机器前等激光点,粉丝直呼“猫比我还沉迷”。
争议与挑战:“高端智能”是伪命题吗?
HHOLOVE能火,也踩准了“宠物智能化”的节奏,但争议从没停过。有人质疑:猫砂盆自清洁功能,手动铲砂也能搞定;AI陪伴逗猫,激光笔加摄像头更便宜。202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 有媒体现场测试TY-Pro,发现猫砂结块时清洁效率下降30%,而且传感器被猫毛遮挡时会误报。HHOLOVE的应对是:2024年3月推出固件升级, 增加“猫毛自清洁模式”,传感器周围加防毛贴片——硬件迭代速度够快,但用户体验的坑确实不少。
更现实的竞争来了。2024年, 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推出智能猫砂盆,价格只有HHOLOVE的一半,功能还多了猫砂余量提醒;美国本土品牌Petkit的喂食器支持语音指令,比O Sitter便宜200美元。高端市场不是没有门槛,而是门槛在不断抬高。HHOLOVE的优势在于“人宠情感算法”——他们收集了10万+条猫咪行为数据, 比如猫蹭机器人的频率、对逗猫激光的反应时长,这些数据反哺产品迭代,让O Sitter的“猫语识别”准确率提升到85%。
阿里“回归”背后:宠物科技的下一站在哪?
2025年4月1日阿里拟收购两氢一氧的消息传出,不少人感叹“陈航又回阿里了”。其实从2021年成立起, HHOLOVE就带着阿里基因:元璟资本领投,团队里一半是前钉钉骨干,供应链还用了阿里的跨境物流资源。这次收购后 HHOLOVE能借阿里的国际电商渠道更快铺开,比如把日本乐天的宠物流量导流过来——2025年5月他们TY-Pro杀入日本市场,首月销量就破800台,比美国同期增速高20%。
但更大的机会在“宠物数字生态”。阿里有支付宝、 淘宝、钉钉,HHOLOVE有宠物数据、智能硬件,两者结合可能做“宠物数字身份证”:记录猫的疫苗、绝育、过敏史,甚至通过健康数据预测疾病风险。陈航在内部会上提过“养宠信用体系”——比如猫按时排便数据好的用户,能领宠物保险折扣。这想法够大胆,但落地需要时间,毕竟宠物医疗数据涉及隐私,合规就是道坎。
说到底,宠物经济的本质是“情感经济”。HHOLOVE卖的不是猫砂盆,是让铲屎官“养猫不累、养猫不贵、养猫不焦虑”的解决方案。从钉钉到猫窝,陈航的转型看似跨界,其实内核没变——用数字化解决人的需求。只是这次他的用户从打工人变成了猫主子,而猫主子们的“需求”,比KPI难搞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