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万圣节装饰市场这么火爆

短视频平台上的万圣节狂欢:3400亿播放量背后的商机密码

打开TikTok随便一划, 满屏都是南瓜灯、骷髅头和飘在空中的蜡烛。#Halloween话题下的视频已经突破3085万条,累计播放量更是冲到了3401亿次。这不是夸张的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信号——欧美人已经开始为两个多月后的万圣节疯狂囤货了。谁说节日经济一定要等到节点临近才爆发?美国人的过节热情早就从8月就按下了启动键。

谷歌趋势里藏着的提前量

谷歌趋势的数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消费者的真实心态。"2025 Halloween"这个词的搜索热度, 从8月初开始一路飙升,直接冲到了75-100的区间。更关键的是搜索高峰预计会在8月中旬到来——这意味着什么?当国内卖家还在纠结9月要不要上秋款时大洋彼岸的消费者已经把万圣节装饰加入购物车了。美国、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搜索量占比最高,跨境电商的选品地图,此刻就该按照这个热度分布来画。

TikTok万圣节装饰市场火爆,“蜡烛灯”28天狂赚百万
TikTok万圣节装饰市场火爆,“蜡烛灯”28天狂赚百万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TikTok上有个博主@jessicamariedeck, 7月22号发了个视频,展示自己用鱼线串起无焰蜡烛灯,挂在家门口营造出"魔法蜡烛"的效果。视频里备注着"7月5号就开始准备了",后来啊这条播放量飙到240万。评论区里全是"我也是7月5号开始的""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提前过节了"的留言。这种集体"早鸟行为"背后是关税和物流压力倒逼的消费前置——现在不买,10月份可能就赶不上了。

28天狂卖21000单:一款蜡烛灯的逆袭之路

说数据不如讲故事。Erligpowht这家店铺的无焰蜡烛灯,最近成了TikTok美区的装饰类目黑马。过去28天卖了21000单,销售额19.87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145万人民币。更夸张的是7月份的销量增长率,直接冲到了6937.56%——什么概念?上个月卖100件,这个月就要卖7000件。

拆解这个爆品,会发现它踩中了几个关键点。先说说是价格锚点,9.34美元12支装,折合人民币6.8元一支,比真蜡烛便宜还不用防火。接下来是场景设计,鱼线悬挂+魔杖遥控器,完美复刻《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场景,门廊、窗户、圣诞树都能用。最绝的是产品包装里自带钩子和图钉,连安装说明书都省了——欧美消费者就吃这套"傻瓜式操作"。

这家店可不是突然爆火的。数据显示,这款蜡烛灯上线一年多,总销量已经达到12.7万件,GMV累计152.07万美元。也就是说它早就不是靠铺货打天下了而是靠内容营销慢慢啃出来的市场。那些说"铺货打法已经失效"的人, 其实漏掉了一个关键:现在的爆品需要"内容基因",能被用户自发拍成视频分享的,才是真爆款。

从DIY到宠物装:消费者到底在买什么

万圣节装饰市场早就不是简单挂个南瓜灯那么简单了。#halloween diy话题的浏览量达到474亿次说明消费者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参与感"。TT123发现, 最近卖得好的DIY工具包,比如南瓜雕刻套装、幽灵灯制作包,单价虽然卖到15-20美元,但复购率比普通装饰品高30%。用户拍自己动手的视频@品牌,商家再转发互动——这种UGC内容带来的免费流量,比投广告划算多了。

还有个被忽视的细分赛道:宠物装饰。TikTok上"宠物万圣节装扮"的视频点赞量普遍在50万以上, 那些给猫穿南瓜装、给狗戴吸血鬼帽的画面简直萌出血。有卖家专门做宠物服饰,比如7.09美元的幽灵造型小披风,一个月卖了5000件。要知道,美国有6700万养宠家庭,过节给主子买衣服早就成了刚需,这个市场比想象中大得多。

个性化定制也是个增长点。有商家推出印着家庭成员照片的门垫,或者把宠物照片印在幽灵抱枕上,单价卖到25美元依然供不应求。亚马逊上有个"定制万圣节装饰"的店铺,靠这种"情感绑定"策略,LTV比普通店铺高2.3倍。消费者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恐怖,而是"我家特有的万圣节氛围"。

红海市场里找蓝海:那些被忽略的机会

提到万圣节装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卷不动了"。亚马逊上搜索"halloween decorations",显示后来啊超过40万件,确实是一片红海。但仔细看销量分布,头部产品占比不到20%,剩下的80%市场里藏着不少机会。

比如3D立体蝙蝠贴纸,单价6.99美元,月销4000+。它不是传统装饰,而是可以贴在窗户、车上的"氛围感神器"。还有一款3D蝙蝠造型的LED墙灯,一个月卖了3000多件,环比增长39437.5%——什么概念?上个月可能只卖了100件。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轻量化、易安装、强视觉冲击,适合短视频展示。

智能装饰是个争议点。有人声控骷髅灯卖得不错,但也有人吐槽"噱头大于实用"。TT123调研发现,真正能卖的智能产品,必须解决具体痛点。比如带人体感应的南瓜灯, 晚上有人路过会发光,既省电又有互动感;或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调节颜色的灯串,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那些打着"智能"旗号但功能鸡肋的产品,基本都成了库存。

早鸟商机的另一面:那些踩过的坑

提前布局万圣节赛道, 确实能吃到第一波红利,但风险也不小。有卖家7月份就上了万圣节装饰,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没做专利排查,被投诉侵权,直接损失了30万库存。还有的电气类产品,主要原因是没有做CE认证,到海关被扣货,物流成本比货值还高。

价格战也是个陷阱。某卖家看到蜡烛灯卖得好,就跟着低价竞争,后来啊虽然销量上去了但利润被压缩到5%。反观那些靠内容营销的卖家,虽然单价高2-3美元,但主要原因是复购率高,整体ROI反而更高。节日经济拼的不是谁便宜,而是谁能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供应链响应速度。8月备货还好,9月之后就要警惕断货风险。去年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工厂产能跟不上,10月份订单暴增时缺货30%,再说说只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抢走市场。现在布局万圣节,不仅要考虑销量,还要确保供应链能撑到11月初的旺季。

2025年, 万圣节装饰的新趋势

Prosper Insights &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万圣节支出预计116亿美元,其中装饰品占比约30%。但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变化——恐怖氛围依然重要,但"暗黑甜美风""泳池派对风"这些非传统风格正在崛起。有商家推出粉色系南瓜灯, 搭配骷髅元素,意外卖得很好,证明年轻人对万圣节的审美早就不是单纯的"吓人"了。

环保也是个趋势。可降解材质的装饰品,比如用玉米淀粉做的南瓜灯,虽然单价贵20%,但吸引了不少注重可持续性的消费者。有调研显示,68%的Z世代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这个群体正在成为节日消费的主力军。

再说说说个反常识的点:万圣节装饰的复购率其实很高。很多消费者会固定购买某品牌的装饰品,形成"节日仪式感"。有数据显示,老客户的复购率是新客户的4.5倍,所以维护好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比如搞个"万圣节装饰会员日",提前给老客户专属折扣,效果比盲目拉新好得多。

节日经济的狂欢里有人靠创意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还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打转。区别或许就在于, 能不能读懂消费者藏在节日氛围里的小心思——他们要的不是装饰品,而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过节体验"。当卖家还在纠结要不要提前备货时聪明的同行已经开始在TikTok上教用户怎么用蜡烛灯拍魔法视频了。这场万圣节的竞赛,早就从货架延伸到了短视频的每一个镜头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