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家年销超70亿人民币的超级大卖
从40平办公室到70亿营收:宁波Costway的逆袭密码
宁波这家叫Costway的家居品牌, 年销售额能冲到70亿人民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1998年成立时它只是间40平米的办公室,加上2名员工,连像样的办公桌都没凑齐。谁能想到, 二十多年后这个从宁波走出来的小公司,能把家居卖到北美、澳洲、日本十几个国家,让老外家里用的圣诞树、跑步机、洗衣机都贴着它的标签。
起步:两个B2B小白, 怎么敢碰“出海”这碗饭
1998年的宁波,外贸还没现在这么火,豪雅集团的创始人俩人挤在40平的办公室里干着最传统的B2B出口生意——帮国外客户采购小家电、家居用品,赚点差价。那时候谁也没想过有一天他们会自己搞品牌,直接卖终端消费者。

转折点在2011年。做了十几年B2B, 创始人发现个事儿:国外客户总问“能不能自己贴牌”,中间商赚差价不说根本不知道用户到底想要啥。与其给人家做嫁衣,不如直接跳到前面自己搞个B2C品牌。于是Costway诞生了产品线从家居、户外到电器,啥都敢往里塞,主打一个“家里缺啥,我都有”。
渠道:亚马逊只是跳板, 独立站+海外仓才是真底牌
Costway刚杀入B2C那会儿,没急着烧钱建站,而是选了最稳妥的路——钻成熟电商平台的流量池。亚马逊、eBay这些地方,本身就有海量买家居的人,Costway一入驻,订单哗哗来。2011年左右, 它是第一批扎进亚马逊美国站的中国卖家,靠着“价格比本地便宜、品类比本地全”,硬是在老外家门口站稳了脚跟。
但光靠第三方平台,总觉得“命脉捏在别人手里”。2017年, Costway上线了自营独立站,首页设计跟其他家居网站完全不一样:大红大绿的打折标签贴得满屏都是“限时5折”“满减$50”字比产品还大,用户一进来就感觉“不买亏了”。分类导航也简单粗暴, “客厅”“卧室”“户外”三个大按钮,点进去就是产品图+价格,售后政策写得明明白白“30天无理由退换”,物流直接显示“本地仓3天达”——用户体验直接拉满,复购率跟着涨了20%。
更狠的是2012年,Costway在海外自建了仓库。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跨境卖家居,仓库放国外不是烧钱吗?”后来啊Costway算了一笔账:以前从国内发货到美国, 要20天运费比产品还贵,退换货还得用户自己出运费;现在海外仓直发,3天到,退换货直接仓库取,运费省一半,退货率从15%降到8%。物流体验一好,老客介绍新客的比例占了30%,这才是实打实的“护城河”。
流量:TikTok洗钱视频、 YouTube测评,社媒怎么玩出圈
要说Costway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它在社交媒体上的脑洞。别人家做社媒营销, 要么发点产品美图,要么请博主夸两句,Costway偏不——它敢把洗衣机拿来“洗钱”,敢拍男女大战谁该装饰圣诞树,硬是把家居广告玩成了“剧情片”。
TikTok上, Costway搞了个账号矩阵,主账号@costway.com有19.88万粉,子账号@costwayus.outlet粉丝才3万多,却藏着两条千万播放的爆款。其中一条视频, 拍摄者直接把Costway的洗衣机塞进钞票,“洗”得哗啦响,配文“我花大价钱买的流量,TikTok最好给我点面子”。用户直接懵了:“洗衣机洗钱?这剧情比美剧还敢拍!”点赞冲到7.86万,转发3.87万,评论区都在问“钱还在吗”。另一条视频更狠, 一人分饰两角,演男女吵架谁该装圣诞树,搞笑又接地气,播放量直接破1230万,老外看完直呼“这就是我家日常!”
YouTube上,Costway换了个套路。跟25万粉的博主Shopping with Amy合作拍折叠踏步机, 博主穿运动服在机器上跑得满头大汗,边踩边说“坡度能调,比我健身房那台还稳”,2.1万观看量不算炸,但评论区全是“看了视频下单了”“已经推荐给闺蜜”。为啥?主要原因是YouTube用户更吃“真实测评”这一套, Costway就投其所好,把产品性能、使用细节拍得明明白白,直接打消了老外对“中国货质量不行”的顾虑。
数据:70亿营收背后 是踩对了哪些风口
Costway能冲到70亿营收,不是靠运气,是踩准了几个关键节点。2011年, 全球家居电商刚开始爆发,它果断从B2B转向B2C;2012年,海外仓还是新鲜事物,它敢投钱建仓,把物流体验做到极致;2015年后TikTok、YouTube流量起来它又马上杀入社媒,用本土化内容炸开知名度。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它的眼光。据market.us统计, 2025年全球家居装饰市场规模能到7474亿美元,到2033年可能突破9919亿,年均增长3.6%。这么大个蛋糕, 中国品牌要想分一杯羹,光靠“低价”肯定不行——Costway的案例说明,得懂用户心理:美国人喜欢猎奇,TikTok就敢拍“洗钱”;澳洲人注重实用,YouTube就认真做测评;日本人看重售后独立站就把退换政策写得清清楚楚。
启示:家居出海别再卷价格, 这三点才是生死线
现在很多中国家居品牌出海,还在走“低价走量”的老路,后来啊陷入内卷,利润薄得像纸。Costway的70亿营收告诉我们,真正能活下来的品牌,都把功夫花在了用户看不见的地方。
第一,渠道别“吊死在一棵树上”。亚马逊、eBay这些平台固然流量大,但规则多变、佣金高,得有自己的独立站和海外仓,把主动权攥在手里。Costway2017年上线独立站,2023年独立站营收占比已经到了35%,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社媒营销别“复制粘贴”。TikTok和YouTube的用户画像完全不同,内容也得跟着变。TikTok用户喜欢短平快、 有剧情的,就敢用“洗衣机洗钱”;YouTube用户喜欢深度、真实的,就老老实实做测评。别指望一条视频通吃所有平台,本土化才是王道。
第三,供应链得“稳如老狗”。家居产品体积大、重量重,物流体验直接影响复购率。Costway2012年建海外仓时 很多人觉得烧钱,但现在它的海外仓已经覆盖美国、澳洲、日本主要城市,配送时效从20天缩到3天退换货成本降了40%——这才是能跟本地品牌硬刚的底气。
宁波Costway的故事,说到底是中国品牌从“卖货”到“卖品牌”的缩影。从40平办公室到70亿营收,它用了二十多年,踩过坑,也搏过风口。现在全球家居市场还在涨, 后面想出海的品牌,不妨学学Costway:别怕起点低,就怕不敢想;别光盯着价格,用户要的永远是“觉得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