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深圳大卖利润暴跌62%,这是怎么回事呢

利润腰斩不只是傲基的独角戏

傲基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1亿到1.3亿, 同比暴跌50%-62%,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跨境电商圈。谁也没想到,那个曾经在亚马逊家居品类呼风唤雨的大卖,会突然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根本不是孤例,深圳大卖们的利润集体失速,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翻看行业数据, 2024年跨境电商上市公司的财报几乎成了“利润滑铁卢”:华鼎股份净利润-6.07亿,暴跌208.78%;华宝新能净利润-5104万,同比下滑131.82%;易佰网络2021年Q3单季利润就缩水2000万。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跨境人熬红的双眼和压垮的神经。

大跳水!深圳大卖利润暴跌62%
大跳水!深圳大卖利润暴跌62%

成本三座山压顶, 利润空间被碾成薄纸

关税政策调整这把刀,最先刺穿了利润。2025年欧美关税清单一更新,傲基主营的家居家具类产品首当其冲,进口税率直接上调3-5个百分点。你以为这点成本能转嫁给消费者?天真,欧美市场通胀高企,消费者早就不为溢价买单了只能自己硬吞。

物流成本更像是坐了火箭。2024年海运费虽然没像2021年那样疯涨,但北美仓库租金同比涨了30%,欧洲本地配送费涨了15%。傲基财报里写得明白, 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4.41亿,涨了47.7%,但营业成本跟着暴涨,净利率直接被压缩到个位数。

还有广告费这个无底洞。亚马逊平台竞争早就白热化, 一个核心关键词的点击成本从2021年的0.5美元涨到现在的2美元,转化率却从8%掉到5%。有深圳中小卖家私下算过账, 现在卖一个家居品的广告费,占到售价的20%,再扣掉物流、关税,利润薄得像刀片。

从亚马逊依赖症到基建狂魔, 转型烧钱太猛

傲基的转型之路,活脱脱演变成一场“豪赌”。2021年亚马逊封号事件,直接让它亏了5.9亿,这记耳光把所有人都打醒了。于是公司开始疯狂“去亚马逊化”:2024年家居大件产品销售额67.4亿, 占总业绩63%,拼命押注沃尔玛、Wayfair这些新平台。

最狠的是物流基建,直接砸出33个海外仓。2024年仓库租金、 设备、人力成本哗哗往外流,可问题来了——新渠道的销量还没完全起来仓库利用率只有60%,空置的仓库每天都在烧钱。财报里那句“相关收入增长尚未完全释放”,说得轻描淡写,实际是钱花出去了肉还没吃到。

战略孵化项目更是填无底洞。智能家居、 大健康这些新品类,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就砸了1.8亿,同比涨40%,后来啊营收贡献不足5%。说白了就是在用现有业务的利润,给未来买单。这种长线投入没错,但短期的利润压力谁能扛得住?

铺货模式的黄昏, 精细化运营才是活路

早些年跨境电商多爽啊,1688拿货,亚马逊上架,刷刷单就能出单。深圳某大卖老板回忆,2019年那会儿,一个20美元的收纳盒,月销10万单,净利润能到30%。现在呢?同样的产品,价格降到12美元,月销3万单,利润不到5%。

粗放式铺货早就死路一条。傲基后来学乖了 自研服装柔性供应链系统,用MES系统打通生产端,SCC系统联动供应商,备货周期从30天缩到15天库存周转率提升20%。这才是正道——把供应链的每一滴水拧干,而不是无休止地打价格战。

品牌化转型是另一条活路,但比供应链转型更难。深圳有个做户外电源的大卖, 2023年放弃亚马逊低价铺货,自建独立站,搞内容营销,现在复购率做到35%,客单价涨了2倍。可这样的案例太少了大多数卖家还在“卖货”和“做品牌”之间摇摆。

环球易购的警钟:负债33亿的教训

说到深圳大卖的翻车史,环球易购是绕不开的悲剧。2021年9月, 这家曾经的百亿大卖总资产17.2亿,总负债33.5亿,净资产-16.3亿,直接被衙门查封所有财产。供应商讨债无门,员工工资拖欠,好好的一个企业,怎么就垮了?

根源还是“盲目扩张”。环球易购巅峰时期一边运营十几个品类,家居、3C、服饰什么都碰,仓储物流全国铺开,现金流早就撑不住。2021年“亚马逊封号”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其实之前就已经千疮百孔。

更讽刺的是 它和傲基几乎是镜像:傲基后来收缩战线,聚焦家居大件;环球易购却还在疯狂铺货。傲基至少还懂转型,只是步子迈太大;环球易购直接拒绝转型,后来啊被时代拍死在沙滩上。

2025年跨境电商, 比的不是谁跑得快,是谁摔得轻

行业早就过了风口期,现在比的是“抗摔能力”。傲基虽然利润暴跌, 但107亿的营收规模还在33个海外仓的布局也没丢;反观那些中小卖家,现金流断了就直接出局,连转型的机会都没有。

成本控制得抠到骨子里。深圳有家做厨房小工具的卖家, 把产品包装从彩色盒改成白盒,物流体积缩小20%,运费直接省15%;还有的卖家用AI工具优化广告文案,点击成本降了30%。这些小动作,比喊口号“降本增效”有用得多。

平台多元化不是说说而已。傲基现在亚马逊、沃尔玛、独立站三线作战,虽然短期利润承压,但抗风险能力拉满。2024年亚马逊政策一收紧,其他平台的营收就补上了缺口,这就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现实意义。

战略孵化得学会“慢下来”。智能家居、大健康这些领域,烧钱是常态,但不能盲目烧。傲基2025年研发投入1.8亿, 要是能像大疆那样做出“爆款”,现在的投入都是值得的;要是继续打水漂,那真的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深圳大卖的利润暴跌,不是偶然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必然阵痛。那些还在幻想“回到2019年好日子”的人, 注定会被淘汰;而那些愿意低头打磨供应链、沉下心做品牌、咬紧牙关扛过转型期的企业,或许能在2025年的寒潮中,等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