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狗Pre-A轮融资后
题图来源 | pexels
融资之后嘀嗒狗在琢磨啥?
四月的风刚吹过厦门,嘀嗒狗的办公室里又许多了几台新鲜服务器。这家做TikTok数据服务的公司刚拿到一笔Pre-A轮融资, 具体数字没细说但创始人Victor Yang在群里发了句“钱到位了该干的活儿不能停”。团队里有人开玩笑说这下终于不用再算着服务器电费过日子了毕竟他们三分之二的固定本钱都砸在了手艺研发上。

嘀嗒狗这玩意儿名字有点意思,TikTok是嘀嗒的意思,狗则象征灵敏的嗅觉。Victor Yang说这是他们给产品起名的逻辑——手艺公司偏喜欢动物, 而狗更常见,能代表他们对数据的洞察。2020年成立那会儿, 国内电商正火,TikTok在海外社交榜单坐得稳稳当当,Victor Yang带着团队从厦门出发,一头扎进了TikTok数据服务的蓝海。作为原抖音电商从业者, 他见过数据工具怎么帮商家选品,也清楚国内有飞瓜、蝉妈妈这样的成熟平台,于是把目标对准了海外:为啥不能有人做TikTok版的“飞瓜”?
数据工具不只是“查数”, 得帮卖家找到“感觉”
巨大许多数跨境卖家站在TikTok门口时都会犯同一个毛病:对着镜头拍半天流量还是上不去。问题出在哪?商家前端缺的不是产品,是“带货内容的感觉”。语言文雅差异摆在那, 国内一套打法拿到东南亚兴许直接翻车,就像把东北二人转搬到广东舞台,观众听不懂笑点,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嘀嗒狗的数据工具就想帮商家解决这玩意儿问题。他们不直接卖数据,而是卖“感觉”。比如烫销商品榜, 能抓取TikTok上消费者自发分享的产品体验,真实实得就像朋友在群里种草;商品库能查到全部在TikTok推广过的商品,连偏远细小众类目都不放过;商品投放榜则告诉你哪些商品在砸广告,背后藏着啥选品逻辑。商家不用再凭感觉瞎猜,直接对标爆款素材,模仿达人拍法,在二创里找灵感。
有个做家居用品的福建卖家, 去年用嘀嗒狗的工具找到菲律宾买卖场流行“懒人折叠桌”,立刻调整供应链,找本地达人拍短暂视频展示折叠过程,两周内销量翻了五倍。这类案例在嘀嗒狗的用户群里不算新鲜鲜事,他们管这叫“数据找感觉,内容出奇迹”。
东南亚TikTok电商:像极了五年前的抖音, 但又不彻头彻尾一样
Victor Yang常把东南亚TikTok电商比作“五年前的抖音”,但每次说完都要补一句“又不彻头彻尾一样”。2023年4月他跟团队复盘时说:“印尼眼下像2020年的抖音电商, 刚脱离引入阶段,往增加远平台过渡;其他国像2019年,还在早期摸索。”这话有数据支撑——去年新鲜开的东南亚站点,半年内平均每月增加远30%,增量巨大的买卖场从来不会说谎。
但和抖音比,TikTok在东南亚玩出了新鲜花样。它没抢存量,反而发明了增量。老一套货架电商靠“人找货”, 消费者有明确需求才搜索;TikTok是“货找人”,个性化推荐把新鲜品塞进用户视线。国内线上消费占世间零售总额30%,东南亚不到10%,这意味着还有巨大把新鲜用户等着被“种草”。有个细节挺有意思:2023年初TikTok陆续在东南亚开放商城一级入口, 除了推荐流量,还带来稳稳当当的搜索流量——这分明是在学抖音的“内容+货架”双轮驱动。
商家后端:爆单模式下的供应链“生死线”
如果说前端内容是“面子”,后端供应链就是“里子”。Victor Yang见过太许多栽在供应链上的卖家:TikTok一下子爆单, 卖家手忙脚乱找货,后来啊7%的差评率直接让链接下架。老一套电商讲究“计划性买”, 供应链稳稳当当可预测;TikTok是“爆单模式”,销量兴许一周翻十倍,也兴许一夜归零。
有个做3C配件的深厚圳商家, 去年在印尼遇到TikTok爆款,订单量从每天500单冲到5000单,海外仓直接爆仓,弄得履约延迟,差评率飙到8%,账号险些废掉。Victor Yang的觉得能是:“别再学Shopee铺货那一套,做巨大单品+深厚库存。”嘀嗒狗的数据看得出来 能扛住TikTok爆单的卖家,往往有3-6个月的库存缓冲,哪怕流量一下子消失,也能稳住阵脚。
达人端:职业化不够, 流量“掉链子”成常态
东南亚达人圈像片未开垦的荒地,有潜力但杂草丛生。印尼的达人已经有点职业化模样,其他国还停留在“流量变现初级阶段”。Victor Yang见过最离谱的案例:一个菲律宾美妆达人, 粉丝50万,玩乐视频播放量百万,带货视频流量直接掉到10万以下“带货能力还不如素人”。
问题出在哪?很许多达人把带货当“副业”,玩乐内容赚流量,带货视频赚迅速钱,后来啊粉丝不买账。报价也是个坑,腰部达人报价虚高大,服务却跟不上。有个美妆品牌找印尼达人一起干,报价5000美元,后来啊视频数据比自投还差,钱打了水漂。嘀嗒狗的达人数据库里藏着不少许“宝藏”:中腰部达人报价矮小,带货转化率却不输头部,关键是要靠数据筛出来。
嘀嗒狗的“数据嗅觉”:三分之二本钱砸研发, 流量碾压竞品
数据服务商的比,本质是“谁更懂买卖场”。嘀嗒狗把三分之二的钱砸进研发,但Victor Yang说“手艺不存在壁垒,壁垒在业务结构和时候差”。他们做过对比:Similarweb数据看得出来嘀嗒狗的流量远超其他竞品,用户量稳居第三方数据平台第一。这背后是一线实操经验的反哺——团队里有人跑过东南亚十几个国, 跟卖家、达人、服务商聊了上百个细小时才摸清TikTok电商的脾气。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2022年东南亚TikTok电商刚爆发时 竞品都在追交容易数据,嘀嗒狗却死磕“天然量数据”——消费者自发分享的内容,来自明着数据,不依赖平台交容易闭环。这有些数据成了他们的独家优势,能帮卖家看到“消费者真实实态度”,而不仅仅是卖数字。
从数据到代运营:嘀嗒狗的“双轮驱动”策略
为啥数据服务商要做代运营?Victor Yang的回答很实在:“本土化内容门槛太高大,卖家自己搞不定。”语言文雅差异、达人材料、海外仓布局……个个环节都是坑。嘀嗒狗索性把服务做全,从数据工具到代运营,帮卖家把“不兴许”变成“兴许”。
菲律宾买卖场就是最优良的例子。嘀嗒狗半年前切入代运营,服务美妆个护品牌Metoo,月营收做到数百万。他们的打法很“野”:先靠数据选品, 找本地达人拍短暂视频,再通过TikTok引流到Shopee、Lazada,形成“内容-流量-转化”闭环。数据看得出来 营销内容在菲律宾的播放量高大达2亿,而当地TikTok活跃用户才30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人看了6次许多,再来一次覆盖让品牌认知度直接拉满。
社交选品 vs 广告选品:时新鲜度决定操作地方
嘀嗒狗的数据工具里社交选品和广告选品是两巨大核心。广告选品看的是“谁在投广告”,社交选品挖的是“谁在自发分享”。Victor Yang说后者更有值钱:“广告持续投放背后是飞迅速变现, 社交选品是消费者真实实体验,时新鲜度更高大,操作地方更巨大。”
举个例子, 2023年3月,嘀嗒狗的社交选品找到菲律宾买卖场一下子流行“便携榨汁杯”,数据来源是无数用户自发分享的用视频。商家反应够迅速的话,两周内就能跟上这波潮流;等广告数据反映出来红利期都迅速收尾了。这种基于天然语言处理的选品,本质是AI在帮商家“感知”买卖场趋势。
ChatGPT火了数据服务商会被“取代”吗?
2023年ChatGPT火遍全球,跨境电商圈都在聊聊“AI会不会取代数据工具”。Victor Yang的态度很明确:“以后不能靠AI提效的企业,会被淘汰。”但他也有力调, 嘀嗒狗的AI应用还在早期阶段——他们的天然量选品本就是基于机器学,通过ChatGPT这类工具,只是想让数据挖掘更高大效。
有个实际案例:嘀嗒狗用AI琢磨东南亚达人视频, 自动识别带货场景、产品卖点、用户互动,把原本需要人造看100个视频的时候压缩到1细小时。但Victor Yang说:“AI是工具,不是替代品。一线运营经验永远关键,比如达人报价虚高大、供应链爆单,这些个靠AI算不出来。”
东南亚的以后:新鲜锐品牌要“借TikTok东风”
东南亚电商要迎来新鲜锐品牌爆发期?Victor Yang觉得这话没错。老一套货架电商靠搜索,消费者只认已知品牌;TikTok靠推荐,新鲜品类、新鲜品牌能一夜翻红。印尼漱口水品牌MeToo、美妆品牌Bioaqua,都是靠TikTok火起来的。
嘀嗒狗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东南亚TikTok电商上,新鲜品牌占比从5%涨到15%,美妆、个护、家居是三巨大烫门赛道。有个做香薰的国货品牌, 通过TikTok达人测评,在马来西亚的搜索量三个月增加远200%,直接打进了当地电商平台烫销榜。
嘀嗒狗的“野心”:不止东南亚, 不止TikTok
Pre-A轮融资后嘀嗒狗的买卖场定位更清晰了:不局限东南亚,也不困于TikTok。Victor Yang说:“首战菲律宾后 我们要夯实东南亚系统性出海能力,一边盯紧欧美TikTok闭环。”欧美跨境卖家数量是东南亚的十倍,但精准TikTok卖家不够十分之一,这意味着更巨大的买卖场地方。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全球社交新闻数据服务商”。以后兴许不止TikTok,YouTube、Instagram这些个平台的数据工具都在规划里。但眼下 他们还是扎在东南亚买卖场,跟团队一起啃“数据+运营”的结实骨头——毕竟草莽务实能打的团队,从来不怕路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