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kalapak亏损持续,裁员调整
Bukalapak,这个在印尼电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平台,近期却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为了寻求突破,他们不得不进行裁员和业务调整。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Bukalapak的亏损情况。2023年全年,Bukalapak净亏损高达1.37万亿印尼盾;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90%,达到7480亿印尼盾;今年第三季度,平台调整后的EBITDA仍亏损680亿印尼盾。这样的数据,不禁让人为Bukalapak的未来捏一把汗。

然而,Bukalapak的营收表现却出人意料,连续多个季度上涨。公司收入不断增长,亏损却持续扩大,这意味着运营成本过高,导致盈利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砍掉那些不赚钱的、难以看到回报的业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去年8月,Bukalapak就曾为了确保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过一轮大裁员。这次裁员,让Bukalapak在员工总数上减少了约20%。虽然裁员对于员工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对于Bukalapak来说,却是为了寻求突破的无奈之举。
事实上,Bukalapak的亏损,一方面源于对下沉市场的追求。乡村地区交通不便、交易场景不成熟,拓展与物流成本高昂。另一方面,随着其证明下沉市场的潜力,Bukalapak的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已经越来越差。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其核心业务的净亏损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270万美元扩大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6800万美元。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Bukalapak在2021年年底启动了紧急多元化战略。在12月23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上,Bukalapak公司投票决定,筹集的15亿美金中约三分之一用于新的投资。而按照惯例,首次公开募股的全部收益都应作为核心业务和现有子公司的发展资金。然而,这样的举措并未能挽救Bukalapak的亏损局面。
如今,Bukalapak 宣布调整战略,计划通过内部重组和业务线调整,以求扭转财务状况。根据Bukalapak公布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负1680亿印尼盾,未能达到2024年盈利目标。今年前三季度,Bukalapak营收同比增长2%,达到3.4万亿卢比,但EBITDA为负680亿印尼盾。
Bukalapak首席执行官Willix Halim表示,公司经历了多季度亏损后,将调整运营方式。Bukalapak对多个业务部门的前景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决定展开内部重组,以支持实现公司长期战略目标。据悉,Bukalapak已宣布一项企业行动计划,将分阶段关闭一部分业务线和子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
对于Bukalapak来说,这次调整无疑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他们能否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实现华丽转身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