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如何从乡村走向世界

非遗工坊的崛起:年轻人的力量

2019年,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成立。工坊的带头人陈国桃表示,他们有一支全员90后的设计师团队,30多名设计师,负责人出生于1993年。年轻人从审美出发设计产品,更易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如何从乡村走向世界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如何从乡村走向世界

聂鹏,90后小伙,是山东省高密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他的作品“泥叫虎”已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仍吸引着众多消费者。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非遗工坊的国际化之路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储晓焱介绍,截至2024年11月,浙江省认定非遗工坊1338家,其中分布在乡村的非遗工坊有458家。这些非遗工坊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走向了世界,产品已销往80多个国家。

吕爽,嵊州竹编非遗工坊的带头人,将竹编技艺应用于茶道和家居用品,既扩大了非遗的应用场景,又让生活更有文化味道。

创新非遗产品,开发非遗研学

非遗工坊不仅卖产品,还卖体验。昌盛泥塑非遗工坊建立了非遗体验基地,能同时容纳1000人,体验泥塑的各个环节。聂鹏透露,每年的旺季能接待约6000人。

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在村里乡间开展培训,累计开展非遗技能培训600人次,带动370余人就业增收,月收入增加1500元至5000元。

年轻人接过手艺,非遗工坊促进就业增收

非遗工坊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临海草编”非遗工坊2023年带动近10万闲散劳动力从事帽坯编织生产;“塘栖百匠”非遗工坊汇聚当地80多名老手艺人,年创造产值超过5000万元。

非遗工坊的发展,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收。

未来展望:非遗工坊的传承与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非遗工坊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将非遗文化推广给更多消费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4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