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科技浪潮下,如何识破消费陷阱

一、AI培训市场的乱象

有不法分子打着“提供AI视频教学”的幌子,以交纳学费的形式诱导被害人转账,从而实施诈骗。去年12月5日,江苏南通的王某高报警称,其通过某短视频平台交钱报名AI视频培训课,之后觉得太难不想学了,却被主播助理以退学费和验证银行卡是否能使用为由,引导转账1904元。

科技浪潮下,如何识破消费陷阱
科技浪潮下,如何识破消费陷阱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任超认为,AI培训市场的乱象,实际上是技术红利期市场失序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阻碍了新技术的正常普及进程。

二、不法商家借AI浪潮布下消费陷阱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每当有新技术、新应用问世,总会兴起一波卖课热潮,一些不法商家借着AI新浪潮布下消费陷阱。在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郑迪珩看来,这暴露出行业自律不足,知识付费行业缺乏统一的自律标准和规范。

郑迪珩建议,可以为课程设置“冷静期”:借鉴电商领域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为消费者设置课程购买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可无条件退费。

三、权威机构设立课程质量认证体系

他建议,可以由权威机构或行业协会主导设立课程质量认证体系,这一体系应与技术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详尽的AI课程分类标准,并要求每门课程清晰标注其适用人群、知识深度及数据来源。

从事AI培训的市场主体需持有营业执照,若涉及颁发结业证书或学历教育,则需取得《办学许可证》。授课人员若宣称“AI专家”或“行业导师”,需提供相关职业资质或学术背景证明。

四、平台与监管部门强化协同责任

任超还提到,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强化协同责任,共同打击AI培训市场中的虚假宣传行为。平台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商家的宣传内容。

对于疑似虚假宣传信息,平台应迅速采取措施,如要求商家整改、下架相关课程,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平台还可以建立“课程内容预审+动态抽检”机制,增强课程透明度。

五、提高消费者科技素养,识破消费陷阱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很多。比如:商家的消费陷阱、循环消费、没有明码标价、送现金等等。娱乐场所的最低消费属于霸王条款、饭店使用消...

阿里巴巴机器人骗局再起,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加强科技素养,就能够识破这些陷阱。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提高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4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