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订单荒?如何突破困境
看政府——精准施策
东莞市商务局回应,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工厂关门只是个别现象。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外贸企业的压力将从3月份开始真正显现。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东莞的产业基础在,外贸竞争力相对较强,一旦疫情好转,行业将会迎来反弹。
看形势——困境突围
往年的第一二季度本是外贸接单的高峰期,但在疫情之下,来自外贸重镇东莞市工信部门的调查显示,手上订单能维持3个月以上的外贸企业,仅占两成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外贸企业顶住了“有订单、没人做”的国内压力。如今,又要面对“有人做、没订单”的国际形势。
看企业——转型升级
疫情之下,东莞市政府和企业感觉似曾相识,但这一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应对上都多了一些从容和底气。
搭建线上展会平台
全面实施“东莞制造”品牌战略,依托现有成熟的线下展会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资源共享,推动纺织服装、玩具、食品等优势产业,以“东莞制造”统一标识、统一形象打造线上展会平台,拓展国内市场。
搭建企业直播电商平台
加快将直播电商发展纳入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整体布局,建立直播产业基地和本土直播电商平台,并引导平台与各专业镇对接,推动制造企业直播销售,打造一批“网红带货”,加速形成本地化的“莞货”内销集群。
设立“东莞制造”电商专区
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设立“东莞制造”专区,鼓励更多出口型企业触电上网。依托东莞鲜明的“一镇一品”产业特点,结合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等特色产品,打造“东莞制造”电商区域品牌。
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内销市场
在东莞,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营销新赛道里获得了机会。疫情来袭,家居行业跌入冰点,而记者在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大型数字化工厂中看到,高端床垫生产线正紧张运行,为大批订单备货。
顺应疫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疫情中,不仅口罩、防护服,而且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体育用品等需求也激增。台资企业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原本生产无纺布材料,如今转型生产口罩,入选国家战“疫”物资生产商名单,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善用供应链优势强化话语权
疫情之下,掌控供应链才有核心竞争力。港资企业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其锂电池产品的供应链上企业近40%位于东莞,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该公司上下游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使新能德与同行相比,在抢抓订单时优势明显。
自身调整策略
外贸企业自身也需要进行调整以应对困难。这包括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加大研发投入,转型生产智慧产品等。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