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ChatGPT被吉宏股份用于选品和广告投放

跨境电商的“AI狂潮”:从吉宏股份的ChatGPT实践说起

最近跨境圈最火的话题,除了亚马逊封号就是ChatGPT了。你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有人晒“用ChatGPT写5点描述, 半小时搞定过去一天的活儿”,也能刷到“运营要失业了”的焦虑帖。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时 厦门大卖吉宏股份悄悄在互动平台扔了个“炸弹”——“我们已经在用ChatGPT做选品、广告投放、客服了”。这话一出,圈内瞬间炸锅:连这种规模的卖家都开始“All in AI”了中小卖家还跟着卷吗?

吉宏股份的“AI实验”:ChatGPT如何渗透跨境电商全链路

选品环节:AI把“拍脑袋”变成“算数字”

传统跨境选品是什么样子?运营们抱着手机刷TikTok、 Pinterest,看到哪个火就抄哪个,后来啊往往是“爆款没做成,库存压成山”。但吉宏股份用ChatGPT改了这套玩法。据他们2月10日在互动平台披露, 现在选品第一步是把“户外用品”“母婴好物”这类大类词丢给ChatGPT,让它生成细分方向——比如“户外便携折叠椅”比“普通折叠椅”在谷歌搜索量高23%,但竞争度低15%。AI还会抓取亚马逊差评里的高频词,像“折叠椅不稳”“布料易脏”,直接把用户痛点变成产品卖点方向。

大卖“吉宏股份”已将ChatGPT用于选品、广告投放等,很多人慌了:要失业了?
大卖“吉宏股份”已将ChatGPT用于选品、广告投放等,很多人慌了:要失业了?

更狠的是数据整合。过去运营得手动查Jungle Scout、 SimilarWeb,现在ChatGPT能把这些工具的数据报告“嚼碎了”喂给你。比如2023年2月, 吉宏股份想推一款宠物智能喂食器,AI拉出近6个月的搜索量曲线、竞品广告占比、客单价区间,再说说给出建议:“主打‘远程投喂+定时定量’,定价$32.9,重点投德国、法国市场”。后来啊这款产品上线3个月,就冲到了类目前20——要知道,过去他们做同类产品,从选品到爆单至少得半年。

广告投放:从“人工盯盘”到“AI实时优化”

跨境广告最让人头疼的是什么?ACOS像过山车,早上还是15%,下午就能飙到35。吉宏股份的广告团队发现,ChatGPT能当“7x24小时优化师”。他们把广告账户数据导出来让AI分析哪些关键词转化率高但出价低,哪些广告素材点击率高但停留时间短。比如2月中旬的一条广告, AI发现“ dishwasher safe ”这个长尾词的转化成本比“ microwave safe ”低$2.3,建议把出价提高20%,一边把广告素材里的“可微波加热”改成“洗碗机+微波炉双适用”——调整后这条广告的ACOS直接从28%降到19%。

广告素材生成更是“拿手好戏”。传统做法是设计师熬夜做图、 运营写文案,现在给ChatGPT扔个产品卖点,它能生成10版不同风格的广告语。比如卖瑜伽垫, AI会结合“环保材质”“防滑设计”“便携收纳”这些关键词,写出“踩上去像踩在云朵上,卷起来比手机还薄——你的瑜伽垫该‘升级’了”。据吉宏股份2月14日披露, 用ChatGPT生成的广告素材,点击率比人工平均高12%,素材测试周期从3天缩短到1天。

客服与文案:AI“话术库”解放重复劳动

跨境电商客服最耗时间的是什么?回答“我的订单到哪了”“这个产品怎么用”这类重复问题。吉宏股份把ChatGPT训练成“客服机器人”, 输入常见问题,AI会自动生成多语种回复,语气还带点温度:“Your package is now in New York sorting center, estimated delivery by Feb 28. Click here to track in real time~” 据他们内部测试,AI能处理70%的常规咨询,客服团队从20人砍到8人,响应时间从平均30分钟压到5分钟以内。

产品文案优化更不用说。过去运营写亚马逊5点描述, 要凑关键词、查竞品、改10遍,现在把产品参数扔给ChatGPT,它能秒出初稿。比如卖充气沙发, AI会写“👉内置电动泵,插电即用,告别手动打气👉坐承重200kg,坐垫厚10cm,陷进去就不想起来——这才是‘葛优躺’的正确打开方式”。虽然带点emoji,但那种“说人话”的文案,比过去堆砌参数的描述点击率高了18%。

中小卖家的“AI生存指南”:不是所有人都能复制吉宏模式

卖家的真实测试:ChatGPT是“神器”还是“鸡肋”?

看到吉宏股份的案例,不少小卖家摩拳擦掌:“我也用ChatGPT试试!”后来啊有人欢喜有人愁。深圳做3C配件的李哥用ChatGPT写手机壳标题, AI生成的“iPhone 15 Pro Max Protective Case with Camera Lens Protection”被亚马逊判定“关键词堆砌”,listing直接降权;但广州卖家居用品的王姐却尝到甜头——她让ChatGPT分析竞品评论,发现“可折叠”“易收纳”是差评里的高频词,于是在新品标题里加上了“Space-Saving Folding Design”,上线两周就出了300单。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据卖家之家2023年2月发布的《跨境电商AI工具应用报告》显示, 月销$10万以上的卖家用ChatGPT,选品成功率比中小卖家高27%。主要原因是这些卖家有历史数据支撑, AI能基于“老客户复购率”“爆款生命周期”等数据做精准判断,而小卖家数据量少,AI容易“瞎指挥”。就像老张说的:“ChatGPT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有理论知识但没实战经验,你得教它‘哪些数据能信,哪些是坑’。”

争议与反思:ChatGPT会取代运营吗?

“运营要失业了”的论调越传越邪乎, 但做了8年亚马逊的老刘却不慌:“ChatGPT能写100个标题,但分不清哪个标题能戳中欧美妈妈的心。它能分析数据,但不懂什么时候该冒险推新品,什么时候该稳住老链接。”他觉得, AI更像“超级助理”,把运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研究竞争对手的供应链策略,或者开发独家产品线。

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础岗位正在被淘汰。深圳某公司招聘“亚马逊运营助理”, JD里明确要求“熟练使用ChatGPT等AI工具,能独立完成广告素材和文案初稿”。过去3个助理干的活,现在1个会AI的运营就能搞定。这就像当年Excel取代算盘,不是工具坏事了是人得学会用新工具。

差异化策略:AI时代的跨境电商“破局点”

中小卖家:用AI“降本”, 靠“差异化”赚钱

中小卖家别想着“用ChatGPT复制吉宏模式”,你们的核心优势是“船小好调头”。用AI处理基础工作,把省下来的时间和钱砸在“差异化”上。比如卖厨房收纳, AI能帮你写“5层置物架”的卖点,但你可以自己拍“收纳前后对比图”,或者开发“带轮子的可移动置物架”——这种创意,AI短期内还想不到。

杭州某卖家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用ChatGPT分析TikTok上的“厨房整理”热门视频, 发现“颜色鲜艳+模块化”是点赞密码,于是把普通白色置物架改成马卡龙色+可拆卸设计,定价比同类高$5,反而成了爆款。据他们自己统计,用AI分析趋势后新品开发周期从2个月缩短到1个月,试错成本降低了40%。

大卖家:搭建“AI+人工”协同体系, 避免算法依赖

像吉宏股份这种规模的卖家,最怕的是“AI决策失误”。比如2023年1月, 某大卖完全依赖ChatGPT选品,推了一款“智能宠物饮水机”,AI预测“北美市场年需求量50万台”,后来啊忽略了当地冬天水管易冻的问题,上市后滞销,库存积压$200万。所以大卖家得建“AI+人工”的防火墙:AI负责数据分析和初筛, 人工做到头来决策;AI生成100个广告素材,人工筛选10个投放;AI客服处理常规问题,复杂问题转人工。

吉宏股份现在的做法是:每个品类配1个“AI运营专员”,负责训练ChatGPT理解他们的“选品逻辑”——比如“不做季节性太强的产品”“客单价必须高于$20”“差评率必须低于3%”。这样AI生成的建议才不会“跑偏”,毕竟再先进的算法,也比不上人对市场的直觉。

未来已来:AI如何重塑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

出现,就像给跨境电商按下了“快进键”。据eMarketer预测, 2025年AI在跨境电商的渗透率将达到65%,选品、广告、客服、物流……每个环节都会有AI的身影。但工具终究是工具,决定成败的永远是“用工具的人”。就像吉宏股份董事长庄喜伍在内部会议上说的:“AI能帮你算出哪个产品能赚钱, 但算不出你愿不愿意为这个产品熬夜;AI能写出10万+阅读的文案,但写不出你对产品的热爱。”

对中小卖家现在学用ChatGPT不是“跟风”,是“求生”。别等到同行用AI把你的ACOS压到20%以下 你还在手动调广告;别等到AI生成的文案把你的点击率甩出两条街,你还在堆砌关键词。毕竟这个时代永远奖励“会学习的人”,而不是“会抱怨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