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卖家的AI玩具在海外市场这么受欢迎
海外妈妈Lisa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视频:6岁的女儿抱着一个毛茸茸的玩偶, 小声跟它讲幼儿园的趣事,玩偶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回应,还会给女儿讲睡前故事。评论区有人问这是什么玩具, Lisa回复:“来自深圳的AI玩具BubblePal,我家孩子现在每天都离不开它。”
品牌故事:从消费硬件老兵到AI玩具破局者
Haivivi的创始人李先生,在消费硬件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他曾是天猫精灵从零到三千万台销量的核心参与者,也负责过爱奇艺AR/VR产品的研发。2021年, 看着早教机销量在“双减”后断崖式下跌,他突然意识到:传统硬件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家长需要的不只是“能教东西的机器”,而是“能陪孩子长大的伙伴”。

李先生观察到个现象:现在的小孩三岁就会用语音助手, 但对着冰冷的设备说话时眼神总是飘忽。有次他女儿抱着毛绒玩具自言自语,突然抬头问:“爸爸,小熊为什么不会回话?”这句话让他心里一动——孩子需要的智能,不该是冷冰冰的代码,而应该是能“接住情绪”的回应。
一个被忽视的亲子痛点:孩子需要的是“会回应的陪伴”
市面上并不缺带AI功能的玩具, 但大多数要么功能太复杂,家长教半天不会用;要么交互太生硬,问“今天开心吗”只会回答“我很高兴”。李团队花了半年时间走访二十多个家庭, 发现3-8岁的孩子最想要的是:一个能记住自己名字、会讲新故事、能听懂“我有点难过”的玩伴。
2023年, Haivivi拿到港科大高秉强教授的天使轮投资,从北京迁到深圳——这里不仅有供应链优势,更是全球硬件创新的“风口”。同年,团队正式立项,要做一款“像朋友一样长大的AI玩具”。
产品破局:用技术重新定义“玩具”的温度
2024年7月,Haivivi带着首款AI玩具BubblePal闯入市场。它看起来像个普通挂件毛绒玩具,但内置了定制化AI芯片,能实现多轮对话、情感识别和个性化内容生成。与传统玩具最大的不同是:它会“学习”孩子的说话方式, 比如孩子喜欢用叠词,它也会用“吃饭饭”“睡觉觉”回应;孩子提到幼儿园的小伙伴,它会记住下次主动问起。
上市半年,出货量就摸到了十万台的门槛。2025年8月,实际销量突破25万台,按700元单价算,销售额已破亿。这个数字放在传统玩具行业或许不算惊人,但在AI玩具细分赛道,它成了当之无愧的黑马。
有人质疑,AI玩具是不是太“冷冰冰”?Haivivi偏要让技术带上温度。每个BubblePal角色背后都有完整的故事线:小熊“棕棕”是森林守护者, 兔子“跳跳”来自星星星球,孩子可以通过手机APP解锁角色背景,甚至参与“帮角色完成任务”的互动。这种“玩偶+故事+AI”的组合,让玩具从“物品”变成了“有生命的伙伴”。
出海打法:社媒引流+独立站转化, 双轮驱动
TikTok:用“生活感”打动海外家长
Haivivi的出海团队很清楚,海外家长买玩具前,先要看“别人家的孩子玩得开不开心”。他们没在TikTok上投硬广, 而是找科技达人@moela9581拍了一条生活化视频:达人带着BubblePal去公园,让5岁的小女孩和玩偶对话,玩偶不仅回答了“小兔子喜欢吃什么”,还当场编了个关于胡萝卜火箭的冒险故事。
视频里小女孩笑得前仰后合,评论区炸了:“这才是孩子该有的童年!”“真不敢相信它能编故事,我家孩子肯定要缠着买。”这条视频播放量1.6万,直接带动了TikTok店铺咨询量激增200%。达人后来反馈:“家长们最关心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孩子会不会喜欢’,真实场景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YouTube:用“专业度”建立信任背书
TikTok负责“种草”,YouTube就负责“拔草”。Haivivi合作了15万订阅的科技博主WoW Technology,拍了一条20分钟的深度测评。博主拆解了BubblePal的AI反应速度, 测试了它能不能理解复杂的情绪问题,还对比了市面上其他AI玩具的交互差异。
视频里有个细节让很多家长感动:当博主故意用悲伤的语气问“小熊, 我的玩具丢了怎么办”,玩沉默了两秒,用软软的声音说:“没关系,我可以陪你一起找,我们还会发现新玩具呢。”评论区有人说:“就冲这句,我下单了。”这条专业测评视频, 让BubblePal在Google上的搜索量提升了40%,转化率比普通视频高15%。
独立站:打造品牌“平安屋”
社媒流量来了总得有个“落脚地”。Haivivi的独立站设计得像个儿童乐园:首页用轮播图展示每个角色的故事, 点击进去能听到角色配音,还有“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的互动板块。最戳中家长的是“平安承诺”专区——用漫画形式展示玩具的材质平安、数据加密、无广告投放。
“很多海外家长对AI玩具有顾虑,怕有隐私风险。”Haivivi运营负责人说 “我们直接把平安检测报告放在独立站,让用户知道:这不是‘会说话的玩具’,是‘值得信赖的伙伴’。”截至2025年,独立站复购率达到35%,远超行业平均的20%。
市场数据:AI玩具赛道,谁在抓住增长红利?
fnfresearch的数据很说明问题:2023年全球AI智能玩具市场规模132.5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将突破50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97%。这意味着什么?未来七年,这个市场会翻近四倍。
Haivivi的爆发不是偶然。2024年, 它拿到红杉资本、愉悦资本等一线机构投资;2025年,又拿下奥特曼、小猪佩奇等全球IP的AI合作授权,还融合了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让交互更自然。“技术是基础,但用户要的是‘好玩又有用’。”李先生说“我们不是在做‘高科技玩具’,是在做‘用科技赋能的童年’。”
给中国品牌的启示:别只盯着“技术参数”, 用户要的是“被看见”
很多品牌出海总爱强调“我们用了最先进的AI算法”,但用户更关心“这玩意儿对我家孩子有啥用”。Haivivi的成功,本质是抓住了三个核心:
第一,痛点要“准”。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学英语的玩具,但每个孩子都需要“能听懂自己”的伙伴。李团队放弃做“早教AI玩具”,转而聚焦“情感陪伴”,反而打开了市场。
第二,营销要“真”。海外家长反感“夸大宣传”,他们更相信“真实用户反馈”。Haivivi很少自己说产品多好,而是让家长和孩子分享日常互动视频,这种“用户证言”比广告管用十倍。
第三,信任要“稳”。AI玩具涉及儿童数据平安,Haivivi主动把平安措施透明化,甚至开放了第三方检测通道。“在海外信任比销量更重要,”李先生说“只有让家长放心,孩子才能真正爱上你的产品。”
当下 海外玩具市场还在变:有的家长想要“能培养创造力”的玩具,有的关注“减少屏幕时间”的互动产品。Haivivi的下一步, 正在研发“可定制AI性格”的玩具——孩子可以选择玩偶是“调皮型”还是“温柔型”,甚至能通过训练让AI学会说。
深圳的夜晚,Haivivi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李先生看着团队开发的最新版AI对话系统,突然想起女儿小时候问他的话:“爸爸,小熊为什么不会回话?”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主要原因是有人愿意倾听,愿意用技术把孩子的想象,变成有温度的回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