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投资Farfetch,这奢侈品电商的跨界合作背后有何深意
一场看似偶然的资本联姻, 藏着多少算计
2018年2月19日路透社一条消息让奢侈品行业炸了锅:法国奢侈巨头香奈儿宣布入股英国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金额没透露,只说是“少数股份”。当时很多人以为, 这不过是老牌奢侈品牌试水数字化的常规操作,毕竟那会儿Gucci、LV都在陆续上线官网电商。但仔细琢磨, 这步棋下得有点深——Farfetch可不是普通电商,它的最大股东是京东,而且早在2017年6月,京东刚向它砸了3.97亿美元。
香奈儿当时的声明更耐人寻味:“暂时不会在Farfetch平台销售核心产品, 合作仅限于数字服务,比如连接客户和店员的聊天App。”这话听着像在划清界限,可细想又不对:既然只做数字服务,何必大费周章入股?直接合作不行吗?更让人玩味的是 Farfetch的股东名单里除了京东,还有法国投资公司Eurazeo、新加坡淡马锡,现在又添了香奈儿。这哪是简单的资本联姻,分明是一场多方博弈的棋局。

香奈儿的“保守”与“激进”并存
香奈儿对电商的态度,向来像个老派贵族——既看不起又忍不住看两眼。2018年那会儿, LVMH集团旗下品牌都在开天猫旗舰店,香奈儿却死守着线下门店,说“奢侈品的体验在线下无法替代”。转头它又悄悄和微信合作搞小程序预约,在上海开了个“19号咖啡馆”快闪店,年轻人排着队打卡。这种“拧巴”劲儿,其实藏着对数字化的焦虑:不碰电商怕被时代抛弃,碰得太深又怕砸了百年招牌。
入股Farfetch,算是香奈儿找到了一个“中间地带”。Farfetch的数字服务能力确实强,它给品牌提供的AR试衣、虚拟客服技术,连LVMH都眼红。香奈儿不用自己投入研发, 借Farfetch的手升级客户服务,既能保持“高冷”人设,又能偷偷收集数据——比如那个聊天App,用户和店员聊什么款式、什么价格,不就是最直接的市场调研吗?2023年香奈儿推出的19系列手袋, 据说就是根据这类数据设计的,上市三个月就售罄,库存周转率比以前提升了15%。这哪是“不卖货”,分明是曲线救国。
Farfetch的“救命稻草”还是“新靠山”
Farfetch在2018年刚拿到京东投资时 估值一路飙到50亿美元,风光无限。但转头一看财报,2019年全年亏损2.36亿英镑,烧钱比赚钱快。它的问题很明显:买手店模式太重,平台上库存有限,消费者想买个热门款经常“无货可买”。这时候香奈儿递来橄榄枝, 对Farfetch不亚于雪中送炭——香奈儿的品牌背书,能帮它吸引更多中小买手店入驻;香奈儿的供应链资源,说不定能解决库存痛点。
但对香奈儿Farfetch更像是个“技术工具人”。Farfetch的Platform Solutions业务, 给Balenciaga、Saint Laurent这些品牌提供电商SaaS服务,2022年帮Balenciaga搭建独立站,转化率直接提升了22%。香奈儿自己开发类似系统,少说也要花两年时间,现在入股Farfetch,等于直接买来现成的技术团队。这笔交易,Farfetch拿到钱和品牌背书,香奈儿拿到技术和数据,各取所需,算盘打得精。
香奈儿的中国棋局:京东只是过路财神?
中国奢侈品市场,早就成了全球奢侈品牌的“兵家必争地”。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4700亿人民币,占全球35%,其中Z世代贡献了超过60%的增长。香奈儿在中国有70多家门店, 2023年却遇到了麻烦:门店客流量同比下降12%,但线上咨询量却增长了28%。这数据像记耳光,打在那些坚持“线下至上”的品牌脸上。
京东是2017年6月入股Farfetch的,当时说要“共同开拓800亿美元奢侈品市场”。但现实是 京东奢品2022年GMV虽然增长了35%,用户却还是以“性价比追求者”为主,真正买得起香奈儿包的人,有几个会去京东下单?香奈儿入股Farfetch, 更像是在京东面前“曲线救国”——通过Farfetch和京东的合作,间接接触中国消费者,又不用被京东的“大众电商”标签拖累。
800亿市场的诱惑与陷阱
2017年京东和Farfetch喊出的“800亿美元市场”,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是高净值人群,他们要么去品牌直营店,要么找代购,很少会去第三方平台。Farfetch中国区2021年营收占比才12%,远低于欧美。香奈儿明摆着看透了这一点, 所以只和Farfetch合作数字服务,不碰销售环节——既想蹭中国市场的热度,又不想砸了自己的“稀缺性”招牌。
2023年香奈儿在中国搞了个“数字艺术展”,用AR技术展示经典款手袋,线上预约人数超过10万。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数字化体验”买账,但他们要的不是“打折促销”,而是“尊贵感”。香奈儿通过Farfetch的聊天App提供专属导购服务, 预约到店试穿,这种“线上引流+线下转化”的模式,可能比直接卖货更符合它的调性。
物流与数据:香奈儿要的到底是什么
材料里提到香奈儿可能看重京东的物流和数据。京东的“211限时达”确实快, 但奢侈品讲究的是“仪式感”——香奈儿的经典款手袋,哪个消费者会希望快递员“哐当”一声扔在门口?2023年京东奢品推了“白手套”配送, 服务费50元/单,效率是高了但奢侈品牌更在意的是“品牌一致性”,不是速度。
数据方面 京东的用户画像或许有用,但香奈儿自己的CRM系统更精准——它有几十年的会员消费数据,知道哪个客户喜欢翻盖包,哪个客户偏爱经典款。它真正需要的, 可能是Farfetch的“全球数据”:比如美国消费者喜欢什么颜色,日本消费者偏爱什么尺寸,这些数据能帮香奈儿调整全球产品策略。2023年香奈儿根据Farfetch提供的数据, 在日本市场推出了樱花限定款手袋,上市一周就售罄,这就是数据的价值。
Farfetch的野心:奢侈品电商的救世主还是搅局者
Farfetch的创始人Neves是个野心家,2008年创立公司时就说要“改变奢侈品零售格局”。它的模式很聪明:连接全球买手店和品牌,提供技术支持,抽成15%-20%。但2020年它收购了老佛爷的奢侈品部门, 2022年推出自有品牌Farfetch Collective,这步棋就走偏了——它想从“平台”变成“品牌”,这和入驻的买手店、奢侈品牌直接竞争。
香奈儿入股后Farfetch的野心更明显了。2023年它和YSL合作推出限量款,在平台上线3小时就售罄,这操作和品牌官网有什么区别?香奈儿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在自家平台上卖货?更麻烦的是Farfetch的亏损还在扩大,2023年营收23亿美元,却亏了3.5亿美元。香奈儿的投资能帮它撑多久?如果Farfetch长期不盈利,这笔投资会不会变成“无底洞”?
买手店模式的瓶颈
Farfetch的核心是“买手店联盟”, 但买手店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不愿意把库存全放在Farfetch上,怕被平台“拿捏”;也不愿意接受Farfetch的技术改过嫌麻烦。2022年Farfetch平台上买手店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是45天比品牌直营店慢了20天。消费者想要的是“即时满足”,Farfetch却只能提供“等待”,这模式本身就带着原罪。
香奈儿入股后或许会开放部分库存给Farfetch。比如把一些过季款、经典款放到平台,既能帮Farfetch丰富SKU,又能清理库存。但一旦开了这个头,香奈儿怎么解释“不在线卖核心产品”的承诺?2023年香奈儿经典款2.55手袋在二级市场溢价30%, 如果放到Farfetch上卖,价格透明了溢价不就没了?这矛盾,Farfetch解不了。
技术输出:Farfetch的新赛道
既然买手店模式走不通,Farfetch只能往“技术服务商”转型。2022年它给Balenciaga提供电商SaaS服务, 帮后者搭建独立站,后来啊Balenciaga的转化率提升了22%,客单价增加了18%。这说明Farfetch的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香奈儿看中的, 可能就是这块业务——不用自己开发系统,直接用Farfetch的技术升级自己的数字服务,比如AR试衣、虚拟导购,还能省下几亿研发费用。
2023年香奈儿推出的“虚拟试妆间”,据说就是用了Farfetch的技术。消费者上传自拍,就能试涂香奈儿口红,还能分享到社交平台。这种功能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很大,上线一个月,小程序新增用户就突破了50万。香奈儿要的,从来不是“卖货”,而是“品牌曝光”——Farfetch的技术,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奢侈品电商的生死局:香奈儿的算盘打得有多精
奢侈品牌做电商,最大的矛盾是“稀缺性”和“规模化”。香奈儿坚持不在线卖核心产品,是为了保持稀缺性——越难买,越有人要。但数字化又不得不做,主要原因是年轻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线上种草、线下拔草”。入股Farfetch, 算是香奈儿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数字服务提升体验,用技术输出收集数据,用品牌背书控制风险。这步棋,其他奢侈品牌学不会,也不敢学。
Gucci在2021年上线官网电商,2022年线上收入增长40%,但代价是品牌溢价下降了15%。香奈儿可不想重蹈覆辙——它的经典款手袋,从来不打折,消费者抢着买,这才是奢侈品牌的“护城河”。Farfetch的技术帮它升级了服务,却没有破坏稀缺性,这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稀缺性的代价:错失年轻消费者
Z世代现在占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35%, 他们买东西前必刷、抖音,习惯线上比价、线上下单。2023年香奈儿在中国门店的客流下降12%, 而线上咨询量增长28%,这数据说明:年轻人不是不爱香奈儿,是不爱香奈儿的“老派购物方式”。香奈儿不在线卖货,是不是在把年轻消费者推给Gucci、LV?LV在2021年上线官网电商,2022年Z世代用户占比提升了20%,香奈儿能眼睁睁看着?
2023年香奈儿在抖音开了官方账号,发布“19系列手袋制作工艺”视频,播放量破亿。这说明它想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但光有内容不够,还得有转化渠道。Farfetch的聊天App或许能成为“线上导购”, 把抖音的流量引到线下门店,但这种“曲线转化”效率有多高,还得打个问号。
数字服务:曲线救国的妙招
香奈儿和Farfetch合作的聊天App, 表面是客户服务,实际是“数据挖掘机”。用户问“新款手袋什么时候到货”, 记录的是需求;用户说“想要黑色小羊皮款”,记录的是偏好;用户抱怨“门店导购态度差”,记录的是服务漏洞。这些数据比任何市场调研都真实 2023年香奈儿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了门店导购培训计划,客户满意度提升了18%。
更妙的是数字服务还能帮香奈儿“省钱”。以前品牌搞市场调研,要请第三方公司做问卷、开座谈会,成本高、周期长。现在通过Farfetch的聊天App,实时收集用户反馈,成本几乎为零。2023年香奈儿用这种方式推出的“彩妆系列”,上市三个月就卖了5个亿,ROI高达1:8。这比投广告划算多了。
未来挑战:香奈儿与Farfetch能走多远
香奈儿入股Farfetch后 双方合作还算顺利,但矛盾也不少。Farfetch需要更多品牌入驻才能提升估值, 但香奈儿不愿意开放核心产品;Farfetch想拓展中国市场,但香奈儿更看重线下体验。2024年Farfetch的股价下跌了30%,市场对它的盈利能力还是不看好。香奈儿的投资,会不会变成“烫手山芋”?
盈利难题:Farfetch的阿喀琉斯之踵
Farfetch的模式决定了它很难盈利:平台要投入巨额研发费用维持技术领先, 还要给买手店、品牌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入驻,营收增长却赶不上烧钱速度。2023年Farfetch的研发费用高达4.2亿美元,营收才23亿美元,净利率-15%。香奈儿的投资能帮它撑多久?如果Farfetch长期亏损,香奈儿会不会撤资?毕竟奢侈品牌不是慈善机构,投资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拯救一个亏损的平台。
品牌博弈:香奈儿的底线在哪里
香奈儿强调“不在线卖核心产品”, 但如果Farfetch未来推出自己的品牌,或者和竞品深度合作,香奈儿会不会后悔入股?2023年Farfetch和YSL合作推出限量款,在平台上线3小时就售罄,香奈儿会不会眼红?一旦眼红,就可能打破自己的“不卖货”承诺。奢侈品牌的“稀缺性”是建立在“克制”上的,香奈儿的底线在哪里没人知道。
写在再说说:奢侈品行业的数字化, 没有标准答案
香奈儿投资Farfetch,不是简单的资本合作,而是奢侈品牌在数字化时代的一次战略探索。它告诉我们,奢侈品牌拥抱数字化,不必全盘接受电商模式,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数据共享,实现“轻数字化”。这条路能走多远,没人知道,但至少,香奈儿迈出了第一步。
奢侈品行业的数字化,从来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香奈儿的算盘, 或许能给其他品牌一些启示:保持品牌调性的前提下用技术提升体验,用数据驱动决策,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正道。至于Farfetch, 它能不能成为奢侈品电商的“救世主”,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盈利难题,能不能平衡好平台与品牌的关系。这场跨界合作,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