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全球扩张,谷歌投资缓解电商焦虑了吗
5.5亿美元的投资, 藏着多少没说破的心思
2018年6月18日京东618大促再说说一天官网突然弹出一条重磅消息:谷歌投资5.5亿美元。钱不多, 占股不到1%,但两家公司宣布要一起搞事情——东南亚、美国、欧洲,到处都是他们的“零售解决方案”。当时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京东全球化的加速器,也有人喊谷歌这是在缓解电商焦虑。可话说回来5.5亿美元真够缓解焦虑的吗?还是说这不过是两家巨头各怀心思的临时抱佛脚?
京东的全球化棋局:从家电降价到欧洲梦
刘强东在曼谷的发言挺有意思。他说京东要把中国家电拉到泰国去,价格直接砍掉30%-50%。这话听着像给东南亚消费者画饼,但细想背后是京东的野心——靠低价打市场,快速抢地盘。2018年4月,京东悄悄上线了Joybuy.es,西班牙语网站,目标直指拉美4亿西语用户。这步棋走得急,但准不准不好说。拉美市场早被亚马逊和本地电商平台盘踞,京东一个外来户,物流跟不上,本地化又没经验,光靠降价能撑多久?更别说2018年2月刘强东放话,说2019年就要杀进欧洲,挑战亚马逊。欧洲市场水深得很,语言、法规、消费习惯,哪一样不是坎?京东在国内拼物流拼得头破血流,到了海外这套打法还管用吗?

不过京东也不是全没底气。2018年6月17日 京东618下单金额刚冲破1199亿,国内市场稳得很,这钱和经验往海外投,多少有点底气。但全球扩张哪有那么容易?阿里全球速卖通干了十几年,还在东南亚和Lazada缠斗,京东想后来居上,难。
谷歌的电商焦虑:亚马逊的阴影追着跑
谷歌这边,2018年日子不好过。3月份,亚马逊市值一举超过Alphabet,谷歌母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更让谷歌睡不着的是 亚马逊正在把零售搜索做成自己的闭环——用户想买东西,直接打开亚马逊搜,不用再打开谷歌。长此以往,谷歌的广告收入要被截胡。这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2018年6月, 谷歌刚和法国家乐福达成合作,通过Google Home卖杂货;转头又抛出5.5亿美元给京东,想让京东的商品通过谷歌购物卖到全球。谷歌这是在广撒网,试图用“零售解决方案”的名义,把电商玩家都绑到自己船上。问题是亚马逊的生态壁垒已经那么高,靠京东几个家电品类,真能撼动吗?
缓解焦虑?三个问题让谷歌睡不着觉
表面上看, 谷歌和京东是天作之合:京东有货有供应链,谷歌有技术有流量。但细究下来这笔合作藏着不少坑。缓解焦虑?恐怕谷歌自己都没信。
问题一:京东的“全球速度”,赶得上谷歌的“流量焦虑”吗?
谷歌急着对抗亚马逊, 需要快速填充谷歌购物的商品库,最好明天就能让全球用户搜到“京东制造”。可京东的全球化脚步,真的跟得上吗?2018年京东在东南亚的物流仓还不多,泰国、印尼的订单,时效比本地电商慢一截。用户在谷歌上搜到京东商品,下单后等两周才到货,下次谁还搜?更麻烦的是语言和文化。Joybuy.es虽然是西班牙语, 但拉美用户更习惯本地化的支付方式和售后京东这套国内系统搬过去,水土不服。谷歌想要的是“即时全球零售”,京东能给的可能只是“慢慢来的全球扩张”。
问题二:谷歌的“零售搜索”,真能靠京东打赢亚马逊吗?
亚马逊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把“搜索”和“购物”做成了无缝衔接。用户在亚马逊搜“蓝牙耳机”,出来的后来啊就是可买可卖的,评论、物流、售后全有。谷歌呢?它还是个“搬运工”,把京东的商品链接丢在搜索后来啊里用户点进去要跳转到京东页面体验断了一截。2018年有数据说 谷歌购物引入第三方商品后转化率提升了15%,但同期亚马逊的购物搜索转化率提升了25%。差距还在拉大。谷歌以为抱住京东就能补齐零售短板, 可京东的品类、库存、服务,和亚马逊比还差着量级,用户凭什么为了京东放弃亚马逊的“一站式”体验?
问题三:两家公司“各怀鬼胎”,合作能走多远?
谷歌和京东的合作,听着是“战略绑定”,实则各取所需。谷歌要的是商品,京东要的是技术和全球入口。但谷歌不会只押注京东, 2018年它一边和家乐福、沃尔玛谈合作,零售解决方案的资源一摊薄,京东能分到的技术支持就有限了。京东呢?它也不想完全依赖谷歌。2018年京东悄悄在自研智能供应链系统,AI算法、物流机器人,这些才是它的核心。万一哪天谷歌和亚马逊握手言和,京东手里的技术牌还剩多少?合作这事儿,最怕的就是“表面亲密,各留一手”。
从“缓解焦虑”到“新的焦虑”:这笔投资的隐藏代价
更讽刺的是 这笔让谷歌“缓解焦虑”的投资,可能反而带来了新的焦虑。
技术依赖:京东的“双刃剑”砍向自己
京东的“无界零售”梦, 需要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硬核技术支撑。2018年它和谷歌合作,谷歌自然乐意开放技术支持。但问题来了:京东的核心用户数据、供应链数据,要不要和谷歌共享?共享了谷歌会不会拿着这些数据去扶持其他电商?不共享,谷歌的技术支持会不会留一手?京东在技术上本就落后阿里现在又绑上谷歌,相当于把命脉交了一半出去。短期看是捡了便宜,长期看,技术自自主权一旦旁落,未来谈判桌上,京东还剩多少话语权?
投资风险:谷歌的“5.5亿美元赌局”
谷歌投了5.5亿美元, 占股不到1%,看似风险不大,但京东的股价可不这么想。2018年下半年,京东股价从30多美元跌到20美元,谷歌的投资账面浮亏近20%。更糟的是如果京东的全球化进展不顺,东南亚、欧洲市场打不开,谷歌这笔钱就等于打了水漂。缓解电商焦虑?不这更像是谷歌在焦虑中下的一个赌注——赢了能遏制亚马逊,输了不过亏点小钱,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合作不是终点, 焦虑从未走远
说到底,谷歌投资京东,与其说是“缓解焦虑”,不如说是“转移焦虑”。谷歌把对抗亚马逊的压力,部分转移到了京东身上;京东把全球化的风险,部分转移给了谷歌的技术和流量。双方各得一时之需, 但真正的焦虑——亚马逊的生态壁垒、全球化的落地难题、技术自自主权的争夺——一个都没解决。
2018年的合作热热闹闹, 几年过去再看:东南亚市场,京东和Lazada打得不可开交,谷歌的身影反而模糊了;欧洲市场,京东的扩张计划迟迟没动静,亚马逊依旧稳坐钓鱼台;谷歌购物上,京东的商品占比不高,用户还是更习惯搜“亚马逊推荐”。当初的“缓解焦虑”,如今看来更像是巨头们在转型期的临时抱团——焦虑没走,只是换了个地方躲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