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埃及美妆电商平台Source Beauty的种子轮融资已完成

融资背后:埃及美妆电商的春天来了?

10月的开罗, 尼罗河的风里似乎多了一丝甜腻的香气——埃及美妆电商平台Source Beauty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金额超过10万美元,领投方是本土私募投资公司ACE & Company。消息传出的第三天开罗市中心的几家美妆集合店门口,年轻女孩们讨论着同一个话题:“你听说了吗?那个卖埃及本土美妆的网站拿到钱了。”

这轮融资不算大,在动辄千万美元的跨境电商圈里连涟漪都算不上。但对Source Beauty这笔钱可能是撬动埃及市场的关键支点。要知道, 这家2018年从博客起家的公司,三年前还在靠创始人Lydia Schoonderbeek一篇篇测评文章攒粉丝,如今已经对接了80多个品牌,3500多种商品,订单量两年涨了7倍,收入翻了9倍。数据背后是埃及千禧一代女性对“美”的渴望,也是资本对这片沙漠绿洲市场的试探。

埃及美妆电商平台Source Beauty完成种子轮融资
埃及美妆电商平台Source Beauty完成种子轮融资

从博客到电商平台:Source Beauty的五年蜕变

2018年的开罗, Lydia Schoonderbeek坐在公寓的阳台上,对着笔记本电脑敲下第一篇美妆测评。那时她刚从荷兰搬到埃及, 发现当地女性想买一支平安的面霜,要么在屈臣斯挑国际大牌,要么在路边小店买成分不明的本土货。“她们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买什么’。”

一开始的博客叫“Beauty Source”, 内容简单:Lydia亲自试用埃及本土小众面霜,记录成分、质地、效果,甚至用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无滤镜测评”。没想到,第一篇《开罗超市里的30元面霜,真的能修复屏障吗?》火了阅读量破万,留言区挤着问链接的女孩。Lydia突然意识到:或许,可以做点什么。

2019年,博客转型电商网站,正式改名Source Beauty。第一批入驻的15个品牌里 有12家是埃及本土小厂,其中一家开罗郊外的手工皂作坊,老板是个学化学的退休教授,Lydia带着团队去拍作坊视频,用“祖母配方”“橄榄油冷制”当卖点,后来啊那款蜂蜜皂成了平台爆款,首月销量破500盒。后来这个作坊老板成了Lyidia的朋友, 常在周末给她送新研发的乳液,“Lydia,这次加了芦荟,埃及太阳晒伤的人需要它。”

10万美元种子轮:在红海中撕开一道口子

种子轮融资的消息出来后 有人质疑:10万美元,在埃及能做什么?租个办公室都不够。ACE &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Sherif El Halwagy在开罗的一场创投会上被问到这个问题时 笑了笑:“你去看Source Beauty的复购率,35%,比很多中东电商平台高20个百分点。钱不是最重要的,知道用户要什么才重要。”

这笔钱,Source Beauty的计划很实在:扩品类,加人,推“美妆学院”。扩品类不是盲目追求数量, 而是做“垂直深耕”——计划引入10家埃及本土香水品牌,这些品牌多用尼罗河畔的茉莉、玫瑰,价格比国际大牌低60%,但香调更符合中东女性的偏好。“埃及女孩喜欢甜香,但不要腻,要像刚摘的椰子水一样清新。”负责选品的采购经理Mariam说她刚从开罗大学香水设计专业毕业,去年加入团队。

加人指的是组建“本地内容团队”。Source Beauty发现,埃及用户不爱看图文测评,更喜欢“15分钟真人化妆vlog”。于是他们招了5个本地美妆博主,月薪不高,但要求“必须是埃及女孩,会说阿拉伯语,能聊开罗街头的时尚”。其中一位博主Nour, 粉丝30万,她的视频里从不出现“大牌推荐”,只讲“如何在开罗的沙尘天气里底妆不卡粉”,这种“接地气”的内容,让Source Beauty的停留时长从40秒涨到了3分20秒。

埃及美妆市场:被低估的黄金赛道

Seedrs的数据显示, 2023年中东地区美妆电商市场规模达28亿美元,其中埃及占比18%,增速领跑区域。但很多人不知道,埃及有1.04亿人口,女性占比49%,20-35岁的千禧一代占人口总数的38%。这群女孩, 每天刷TikTok平均2小时60%的人会主要原因是美妆博主推荐下单,却苦于买不到“适合自己的本土美妆”。

千禧一代的“美丽焦虑”:消费升级还是跟风潮流?

开罗大学商学院的教授Amira在最近一场行业论坛上提到一个现象:“埃及女孩的化妆包里 70%是国际大牌,30%是本土杂牌,但她们真正喜欢的,是中间那个空白。”这个空白,就是“有品质、有故事、买得起”的本土美妆。

Source Beauty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平台上卖得最好的三个品类, 是面霜、口红、香水。其中面霜里 “修复屏障”“抗沙漠干燥”是关键词,口红颜色,裸色系和西柚色占比超60%,香水前三是“白麝香”“尼罗河玫瑰”“椰子奶香”。这些需求, 国际大牌要么不提供,要么价格太高——一支兰面霜要1500埃及镑,而本土品牌类似功能的只要300镑。

但也有质疑声。开罗的一位美妆店主Magdy说:“线上买美妆?埃及女孩喜欢摸质感,闻香味,线上怎么比?”Magdy的店开开罗市中心,做了15年美妆,去年尝试在TikTok卖货,后来啊退货率高达45%。“用户拿到货说‘颜色和视频里不一样’‘质地太厚重’,沟通成本太高。”

本土品牌VS国际大牌:谁更懂埃及女性?

Source Beauty的策略很明确:扶植本土品牌,但给“国际大牌”留位置。Lydia说:“我们不排斥大牌,但大牌要‘本土化’。”比如 一家法国护肤品牌想在平台上线,必须答应三个条件:推出适合埃及干燥气候的“沙漠特护版”系列,包装上增加阿拉伯语说明,客服团队配备阿拉伯语专员。

本土品牌更懂“在地需求”。开罗的护肤品牌“Nile Secrets”, 创始人是个皮肤科医生,专门针对埃及水硬、紫外线强的问题研发产品,他们的“沙漠修复面霜”添加了阿育吠陀草药和死海盐,上市半年卖了2万瓶。品牌创始人Sarah说:“Source Beauty帮我们解决了‘信任问题’——用户看到平台背书,敢下单了。”

但国际大牌也不是吃素的。欧莱雅2022年在埃及上线了“美妆学院”线上课程, 免费教埃及女孩化妆技巧,导流到自家电商渠道,2023年线上销售额涨了45%。Source Beauty的“美妆学院”计划, 其实就是在对标这个——用内容反哺电商,用专业度建立信任。

7倍订单增长:数据背后的真实与泡沫

Source Beauty公布的“两年订单增长7倍, 收入增长9倍”,在创投圈引起了小范围讨论。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埃及的物流和支付体系并不完善;也有人觉得“水分大”,可能靠补贴冲量。

内容种草+本土化运营:Source Beauty的“流量密码”

订单增长的秘诀,藏在“内容-转化-复购”的链条里。Source Beauty的内容团队有20人, 除了美妆博主,还有3名“成分党”编辑,专门拆解产品成分表,用阿拉伯语写成“成分小课堂”。比如一篇关于“防腐剂paraben的争议”的文章, 阅读量破5万,评论区有人说“第一次看懂化妆品标签”,有人问“哪些本土品牌不含paraben”。

转化环节,他们做了“本地化支付”。埃及信用卡渗透率低, 只有30%的人有信用卡,Source Beauty接了“货到付款”,还和本地电子钱包合作,推出“先用后付”——用户绑定手机号,分三期付款,不用信用卡。COD占比从2022年的40%涨到现在的65%,虽然COD的回款周期长,但转化率提升了25%。

复购的关键是“会员体系”。用户注册送500埃及镑无门槛券,消费1埃及镑积1分,积分可兑换“美妆体验券”。复购率从18%涨到35%,其中“钻石会员”贡献了60%的 revenue。

增长狂奔下:盈利模式是否跟得上脚步?

有人算了一笔账:Source Beauty现在的月订单量约1.2万单, 客单价280埃及镑,月收入约336万埃及镑。扣除物流、营销、人力,净利润可能只有5%左右,也就是16.8万埃及镑。10万美元种子轮,按这个利润,要烧20个月。

Lydia在采访中承认“目前还没盈利”,但她说“不是靠补贴冲量,而是靠效率提升”。比如 他们和本土物流公司Road Runner合作,用“集单配送”把物流成本从35镑降到25镑;选品时只选“周转快的爆款”,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到30天。“我们不是烧钱买流量,是花钱买‘精准流量’。”

但风险依然存在。埃及的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 2023年至少有5家本土美妆电商拿到融资,包括“Beauty Hub”“Makeover Egypt”,它们也在做“内容+电商”,有的甚至请来了黎巴嫩的美妆明星代言。再说一个,国际巨头也在下沉,亚马逊2023年在埃及推出“美妆专场”,用Prime会员免运费抢用户。

被ECC收购:独立运营还是资本棋局?

很多人不知道,Source Beauty在2022年底已经被埃及化妆品集团ECC收购了多数股权。这个消息没有大肆宣传,直到2023年10月融资消息出来才有人翻出旧账:“被收购了还融什么资?”

化妆品集团的“电商野心”:整合还是协同?

ECC是埃及本土最大的美妆个护集团, 旗下有5个品牌,覆盖护肤、彩妆、香水,年营收超10亿埃及镑。他们收购Source Beauty,看中的是“线上渠道”和“年轻用户群”。“ECC的品牌主要在线下商超,线下渠道成本高,年轻人不爱逛超市。”开罗的一位分析师说“Source Beauty的线上流量,正好补了ECC的短板。”

收购后 Source Beauty并没有被“吞并”,而是保持独立运营,但获得了ECC的供应链支持——可以直接拿ECC旗下品牌的货,成本降低了15%;ECC的生产线也能为Source Beauty的“独家品牌”代工,比如2023年推出的“Nile Beauty”系列面霜,就是和ECC合作生产的,毛利率从35%涨到45%。

但也有人担心“独立性”。比如选品时会不会优先推ECC旗下的品牌?Lydia说:“不会,我们有自己的选品委员会,用户数据说了算。”但一位前员工透露:“有一次选品会上, 一款ECC旗下的面霜,数据明明不如另一家本土品牌,但还是被选上了主要原因是‘集团需要推这个品牌’。”

中小玩家的生存法则:如何在巨头夹缝中呼吸?

对埃及美妆电商被收购是一条路,独立发展也是一条路。Beauty Hub的创始人Mohamed就选择了独立:“我们不接受收购,要做‘埃及版Sephora’。”他们的策略是“重体验”——在开罗开了两家线下体验店, 用户可以先试用再线上下单,解决了“摸不到质感”的问题。2023年,Beauty Hub的线下体验店贡献了30%的线上订单。

另一个玩家Makeover Egypt, 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主打“9.9镑口红”“19.9镑粉底液”,靠低价冲量。但问题也很明显:利润低,供应链不稳定,经常断货。“低价只能换短期流量,做不长。”Mohamed说 “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护城河’,比如Source Beauty的内容,我们的体验店,或者Makeover的低价。”

对Source Beauty被收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ACE & Company的钱, 加上ECC的资源,能不能让它在埃及美妆电商的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Lydia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埃及女孩的美丽伙伴’,从面霜到口红,从购买到学习,陪她们变美。”开罗的夜色里 尼罗河的灯光闪烁,Source Beauty的办公室还亮着灯,Lydia和团队在讨论“美妆学院”的下个课程主题——“如何在斋月期间,化出清透持久的底妆”。

未来已来:埃及美妆电商的下一个五年

Seedrs预测, 到2028年,埃及美妆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2%。这意味着,机会还有很多,但挑战也会更大。

技术赋能:AR试妆能否解决“买家秀”痛点?

埃及美妆电商最大的痛点之一,是“色差”和“质感不符”。用户看到视频里博主涂的口红是正红色,买回来是玫红色;视频里面霜是清爽质地,拿到手是油腻面霜。Source Beauty计划在2024年上线AR试妆功能,用户上传自拍,就能实时试色口红、眼影。“我们和开罗的一家AI公司合作,算法已经训练了1万张埃及女性的面部数据,准确率能到85%。”技术总监Ahmed说。

但AR试妆的成本不低,开发费用至少要20万美元。“这笔钱可能要花掉两轮融资,”Ahmed承认,“但如果能解决退货率问题,长期看是值得的。”目前, 埃及只有一家电商平台试过AR试妆,退货率降低了12%,但用户使用率只有15%,“用户需要时间接受新技术。”

可持续发展:环保包装会是下一个竞争热点吗?

全球美妆行业都在谈“可持续发展”,埃及也不例外。Source Beauty发现,35%的埃及用户表示“愿意为环保包装多付10%的钱”。于是他们和本土包装厂合作, 推出“可降解玻璃瓶”“铝管口红”,甚至推出了“空瓶回收计划”——用户寄回空瓶,可兑换50埃及镑券。“刚开始回收率只有5%,现在涨到了15%。” sustainability负责人Sarah说“埃及女孩开始意识到,美妆和环保可以共存。”

但国际大牌的动作更快。欧莱雅2023年在埃及推出“环保系列”,包装用甘蔗渣制成,宣传语是“让尼罗河更清澈”。L'Oreal Egypt的CEO说:“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对Source Beauty 环保既是责任,也是差异化竞争的机会——毕竟本土品牌里做环保包装的还不多。

开罗的傍晚,尼罗河上的游船开始亮灯,船上的女孩们涂着口红,笑着拍照。或许,她们中有人刚在Source Beauty下单了一支口红,或者刚看完一篇“沙漠护肤”的测评。埃及美妆电商的故事,才刚刚开始。Seed轮的钱,会变成更多样的产品,更精准的内容,还是会被高昂的物流和营销成本吞没?没人知道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片沙漠绿洲里对“美”的追求,永远有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