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分期购物企业Zip以3.52亿美元收购美国竞对Sezzle
3.52亿美元并购案背后:Zip与Sezzle的"先买后付"野心
2022年2月28日 澳大利亚分期购物平台Zip宣布以3.52亿美元收购美国同行Sezzle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金融科技圈激起层层涟漪。这笔交易不仅让Sezzle股价单日飙涨23%,更让"先买后付"行业的竞争格局 成为焦点。Zip的创始人兼CEO Larry Diamond在声明中难掩兴奋:"合并后我们将成为全球领先的BNPL提供商。"但市场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看到的是行业巨头的扩张野心,也有人担忧这场"蛇吞象"式并购背后的整合风险。
从澳洲小镇到全球战场:Zip的逆袭之路
Zip的故事始于2013年, 当时还是一家名为Zip Money的小型消费金融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珀斯。谁能想到,这家不起眼的本地企业会在十年内成长为横跨澳、美、英等市场的分期购物巨头。2021年,Zip的美区收入同比暴涨44%,达到4.248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80%以上。食品杂货、教育、医疗成为拉动增长的三大引擎,这背后是美国消费者对分期支付的狂热追捧。

但Zip的野心不止于澳洲。2020年,它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分期平台QuadPay,正式叩开北美市场的大门。收购Sezzle,则是Zip加码美国的又一步棋。按照交易条款, Zip将获得Sezzle在美国的880万客户和6万家商户资源,这意味着其北美用户规模将直接翻倍。市场分析师指出,Zip的算盘打得精:与其从零开始培育市场,不如通过并购快速获取现成的用户和商户网络。
Sezzle的困境:被收购真的是最优解吗?
与Zip的高歌猛进相比,Sezzle的日子可不太好过。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美国BNPL公司,虽然曾被视为行业黑马,但2021年后却陷入增长瓶颈。根据财报数据,Sezzle 2022年二季度预期收入仅为2850万至2950万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更致命的是其市值在交易前仅4.25亿澳元,还不及Zip市值的五分之一。
Sezzle的联合创始人Charlie Youakim在声明中表示期待与Zip团队合作成为行业领导者,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更像是一次"体面的退场"。有业内人士透露,Sezzle曾尝试与多家机构谈判,但Zip的报价已是最高。一位不愿具名的Sezzle前员工透露:"去年我们内部讨论过独立IPO的可能性, 但投行给出的估值太低了不如被并购划算。"这不禁让人思考:对于陷入困境的创业公司被收购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
BNPL行业的狂欢:40亿美元背后的隐忧
Zip收购Sezzle并非孤例,而是BNPL行业并购潮的一个缩影。根据Crunchbase数据, 2021年全球BNPL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高达4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200%。从Affirm到Afterpay, 从Klarna到现在的Zip,行业巨头们正在上演一场"烧钱买市场"的豪赌。
但这场狂欢背后暗藏危机。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已多次警告BNPL可能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2022年3月,CFPB宣布将对BNPL行业展开全面调查,这让整个行业股价应声下跌。更棘手的是BNPL平台的盈利模式至今仍未被完全验证。Zip虽然营收增长迅猛,但截至2021年仍处于亏损状态,而Sezzle更是连续五年净亏损。在这种情况下3.52亿美元的并购案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病急乱投医?
技术整合的"坑":当澳洲系统遇上美国用户
并购易,整合难。对于Zip和Sezzle最棘手的挑战莫过于技术系统的对接。两家公司分别使用不同的风控模型、 支付接口和用户管理系统,强行合并不仅需要巨额投入,还可能影响用户体验。2021年, 英国BNPL巨头Clearpay收购竞争对手Hippo后就因系统整合不力导致商户订单量下降15%,这个教训值得Zip警惕。
用户留存是另一个难题。根据行业数据,BNPL平台的用户迁移率普遍偏低,许多消费者会主要原因是习惯原有平台而拒绝更换。Zip需要拿出真本事,才能说服Sezzle的800多万用户"改换门庭"。有专家建议,Zip可以推出"双品牌并行"策略,逐步引导用户向主品牌迁移,而不是一刀切地替换。
商户资源的博弈:1+1能否大于2?
对于BNPL平台商户资源就是生命线。Zip在北美拥有约3万家商户,Sezzle则有6万家,合并后商户总数将达到9万家。但问题是这些商户是否存在重叠?如果大量商户一边接入两家平台,会不会导致资源浪费?更关键的是商户们会接受整合后的费率调整吗?
2022年1月, 美国零售巨头Target宣布终止与Afterpay的合作,转而拥抱自己的分期产品,这给所有BNPL平台敲响了警钟。Zip必须证明,合并后的商户网络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流量增长,否则商户随时可能"用脚投票"。一位电商从业者透露:"我们一边接入了好几家BNPL平台, 但实际只有20%的订单会用到分期服务,如果整合后费率上涨,我们很可能会砍掉一两家。"
监管合规的雷区:3.52亿美元买来的麻烦
因为BNPL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压力也与日俱增。2022年5月, 澳大利亚ASIC宣布将对BNPL平台实施更严格的信贷审查,而美国多个州也已开始考虑将BNPL纳入消费贷款监管范围。这意味着,Zip收购Sezzle后不仅要面对两家公司的合规成本,还要应对更复杂的监管环境。
特别需要留意的是 Sezzle曾在2020年因涉嫌向无收入学生提供分期服务而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到头来支付了190万美元的和解金。这笔"历史遗留问题"可能会给Zip带来不小的麻烦。一位合规专家表示:"跨国并购最大的风险就是合规差异, Zip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解决Sezzle的合规漏洞,否则3.52亿美元可能打水漂。"
行业格局的重塑:谁是下一个出局者?
Zip收购Sezzle后 全球BNPL行业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Klarna、Afterpay和Zip。但市场真的只能容得下三家巨头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根据PYMNTS的数据,美国目前有超过200家BNPL平台,其中大多数中小平台正面临生存危机。
2022年4月, 美国BNPL平台Branch宣布裁员30%,原因是"融资环境恶化";同年6月,另一家平台Perpay也传出了寻求出售的消息。这表明,行业洗牌已经开始。对于Zip 收购Sezzle只是第一步,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并购,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毕竟不是所有收购都能成功。
给从业者的启示:在狂热中保持清醒
Zip收购Sezzle案给跨境电商和金融科技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先说说规模扩张固然重要,但盈利能力才是王道。Zip虽然用户量庞大,但持续亏损的模式难以持续,必须尽快找到盈利路径。接下来差异化竞争是关键。与其在红海中厮杀,不如深耕细分领域,比如教育分期、医疗支付等垂直赛道。
对于创业者 这个案例也敲响了警钟:在资本狂热时要保持理性评估自身价值,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贱卖公司。而对于投资者而言,BNPL行业的高增长故事已经讲累了现在是时候关注更实质的商业模式和风控能力了。
这场3.52亿美元的并购案,或许只是BNPL行业大戏的序幕。因为监管收紧和市场饱和,行业将迎来真正的考验。Zip能否如愿成为全球领导者?Sezzle的用户和商户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来揭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幸存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