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圣诞大促中,人造圣诞树销量暴增129%
圣诞树销量翻倍的背后:2023节日消费的意外狂欢
今年欧美圣诞季还没到,人造圣诞树的订单已经让跨境电商卖家们忙到脚不沾地。英国Clearpay的数据刚出来12月人造圣诞树销量同比增长129%,装饰品更是暴涨228%。这数字放在往年或许不奇怪, 但2023年可是全球通胀高企、老百姓捂紧钱包的一年——按理说该节俭过节,后来啊节日装饰反而成了消费黑马,这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通胀下的节日:为什么圣诞树越卖越火?
美国9月的消费者调查早就埋下伏笔, 58%的人说圣诞预算和去年差不多,88%的人明确要过圣诞节。高通胀怎么了?日子再难,节日的仪式感不能丢。英国更绝,三分之二的人宁愿买人造树也不折腾真树,理由简单:不用年年买,不用打扫松针,还能重复利用。这届消费者精打细算到骨子里连过节都带着“性价比算盘”。

但问题来了通胀压力下大家不是该缩减开支吗?偏偏圣诞树这种“非刚需”卖疯了。仔细想想,其实挺合理——当日常开销涨了人们更愿意在“能带来快乐”的小事上花钱。一株亮闪闪的圣诞树,花几百块就能让家里充满节日氛围,比买奢侈品实在比出去旅游省钱。这种“小确幸经济学”,成了2023圣诞消费最扎心的真相。
平台暗战:亚马逊失守,Tem们凭什么抢走圣诞蛋糕?
黑五网一刚过亚马逊卖家们就愁眉苦脸。往年这时候早该爆单了今年却感觉流量被“截胡”。Temu、速卖通、TikTok Shop这些新平台,靠着极致折扣把欧美消费者勾走了。美国黑五在线消费98亿美元,网一124亿美元,创新纪录的钱,不少流进了这些新兴平台的腰包。
亚马逊的“高客单价神话”破灭了
以前亚马逊上卖棵圣诞树赚50-100美元很轻松,现在?消费者被Temu们的9.9美元包邮惯坏了谁还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有卖家偷偷调价,后来啊流量断崖式下跌。高通胀教会消费者一件事: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在更便宜的地方买?亚马逊从“首选”变成“备选”,这转变比圣诞树掉叶子还快。
更要命的是 亚马逊的“仿真绿植”类目关键词“garland”“Christmas picks”搜索涨了但转化率却没跟上。消费者比货比三家,看完亚马逊就去Temu下单。平台内卷到这个份上,卖家不降价就等死,降价了可能亏本——这圣诞生意,做得比解数学题还累。
圣诞树新花样:非传统颜色卖爆,300%增长藏着什么商机?
传统圣诞树都是绿的,今年偏偏有人把粉色、蓝色、紫色树卖疯了。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非绿色人造树销量同比暴增300%。这可不是偶然Z世代和千禧早就不满足于“红配绿”的老套路,要个性,要ins风,要能在朋友圈出片。
英国有家小卖家专门做“枯枝圣诞树”, 搭配金属丝带和仙女灯,69%的男性消费者表示“这玩意儿比传统树酷多了”。成本没高多少,溢价空间翻倍——你看,节日消费不是没钱花,是花得没新意。抓住“反传统”这个痛点,小卖家也能撬动大市场。
材质创新:PVC/PE混搭树成销冠
圣诞树材质也玩出了新花样。PVC材质便宜但假感重, PE材质逼真但价格高,今年流行“混合型”:树冠用PE还原松针质感,树枝用PVC降低成本,整体价格比纯PE树低30%,效果却差不多。某深圳厂商反馈, 这种混搭树2023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5%,欧美买家点名要“看起来像真树但不用打理”的款式。
还有更狠的,带LED灯带的“智能圣诞树”,插电即亮,还能手机调色。英国消费者为这玩意儿多掏20%的价钱,觉得“省了 decorating 的时间,值得”。创新不一定要颠覆,解决消费者的“懒痛点”,就能在红海里杀出条血路。
巧克力逆袭:英国人放弃玩具,18亿英镑市场被点燃
你以为圣诞季只有树和装饰品?英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不还有巧克力。雀巢和Mondelez两大巨头预测, 受通胀影响,英国消费者今年少买玩具,多买巧克力——后来啊圣诞巧克力市场价值18亿英镑,同比增长7%。
这数据背后藏着消费降级的真相:一盒高档巧克力罐头,价格比玩具低,但节日仪式感拉满。Circana的报告显示,78%的英国人把巧克力列为“必买圣诞礼物”,比去年高出15%。当钱包瘪了就用“甜蜜”填补——这届消费者的浪漫,朴实又扎心。
节日经济的“口红效应”:越穷越要仪式感
经济学里有个“口红效应”:经济不好时人们会买便宜的非必需品取悦自己。2023圣诞季完美印证了这点。美国消费者虽然抱怨通胀, 但圣诞装饰预算一分没少,反而更爱买“小而美”的东西:几美元的圣诞球、十几美元的串灯、几十美元的小型圣诞树,便宜又能装点节日氛围。
跨境电商卖家早就摸透了这个套路。有卖家把圣诞球做成“盲盒款”, 9.9美元一个,消费者为了集齐款式疯狂下单;还有的卖“圣诞树装饰套装”,包含彩球、小挂件、灯带,打包价比单买便宜30%,转化率直接翻倍。节日经济不怕没钱花,就怕你不懂消费者“既要又要”的小心思。
卖家生存指南:2024圣诞季, 这些坑别踩
看着别人家圣诞树卖到断货,自己仓库却积压如山?2023年的教训必须吸取。先说说别再迷信“高客单价”了Temu们的价格战才刚开始,明年只会更卷。接下来创新不是瞎折腾,非传统颜色树卖爆是主要原因是抓住了Z世代需求,你的产品也得有明确的“差异化标签”。
供应链:提前备货, 别学别人“卡脖子”
2022年圣诞季,多少卖家主要原因是供应链延迟,货到圣诞节都结束了。今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人造圣诞树卖家计划涨价20%-25%抵消运费,但消费者买账吗?未必。聪明卖家早就把生产搬到东南亚, 海运成本比欧美低40%,交货周期缩短一半——想赢在起跑线,供应链得先稳住。
还有库存管理。英国68%的人选人造树,意味着复购率高,但别贪心备太多。去年有卖家备了10万棵树,后来啊只卖掉6万,积压的货放到明年,款式过时了只能打折清仓。节日库存像走钢丝,多了亏,少了少赚,得算准“刚好够卖”的平衡点。
平台布局: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亚马逊失守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2023年黑五,有卖家把30%流量分给TikTok Shop,后来啊意外爆单。TikTok的“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模式,比亚马逊的静态页面更抓年轻人眼球。明年圣诞季,除了亚马逊,Temu、速卖通、甚至新兴的波兰电商平台,都得布局。
本地化运营也不能少。美国消费者喜欢“大而全”,英国偏爱“小而美”,德国讲究“环保认证”,不同市场得用不同话术。有卖家把圣诞树描述成“可重复使用10年”, 德国买家立马买单;美国买家吃“家庭温馨”那一套,就放全家装饰树的场景图。节日消费是感性生意,用对语言,订单自然来。
圣诞树销量暴增,是狂欢还是警示?
2023圣诞季的销量数据, 像面镜子照出消费市场的真相:通胀压不垮人们对节日的渴望,只会让消费变得更聪明、更挑剔。人造树卖疯, 不是主要原因是它比真树好,而是主要原因是它满足了“低成本高仪式感”的需求;平台暗战,不是谁更强,而是谁更懂“省钱”和“开心”的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