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小米和顺为投资,智能家居独角兽出海这么火

从深圳小厂到全球独角兽:Aqara的十年突围战

清晨七点, 闹钟响起,语音指令让窗帘自动开启45度角,卧室湿度被中央温控系统调至理想参数,扫地机器人早已完成清洁——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全球智能家居生态下正在发生的真实图景。在这场智能生活革命中, 一个来自深圳的品牌正悄然 行业规则:Aqara,这个从绿米联创孵化出的智能家居独角兽,凭借15年物联技术积累,专利申请量突破17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740项,用“润物细无声”的体验重塑了人与家居的对话方式。

15年技术沉淀, 1700项专利筑高墙

Aqara的故事始于2016年,但技术基因早在此前就已埋下。绿米联创一开始深耕楼宇控制系统和公共建筑智能化改过 直到2015年推出小米智能家居套装,销量突破百万件,才正式转向消费级市场。这种B端与C端的双重历练, 让Aqara在技术研发上格外“务实”——没有盲目追求炫技,而是直击用户痛点:单零火共用技术解决了传统开关取电难的问题,MARS-Tech火星技术让设备在断网状态下仍能正常工作,方舟技术2.0则将设备延迟控制在0.3秒内,几乎达到“无感”响应。

小米、顺为投资,智能家居独角兽出海火了!
小米、顺为投资,智能家居独角兽出海火了!

技术壁垒的构建往往需要时间的淬炼。Aqara的工程师团队曾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 只为优化一款温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到头来将误差控制在±0.3℃以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死磕细节”的执着, 让Aqara的产品在海外测评中屡获“最可靠的智能家居品牌”称号,2023年CES展会上,其U100智能锁被评为“最经济实惠的Apple Home Key锁”,2025年1月更登上《Buyers Guide》“最佳智能锁产品”榜单第二名。

小米与顺为加持, 10亿融资背后的资本逻辑

技术积累之外资本的力量让Aqara的全球化之路如虎添翼。企查查数据显示, 2014-2021年,Aqara完成5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0亿元,投资方囊括小米、顺为资本、深创投等行业巨头。小米的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支持, 更将其纳入生态链体系,借助米家平台的流量优势,Aqara迅速打开国内市场;顺为资本则凭借其丰富的跨境资源,为Aqara的海外布局提供了关键指引。

资本的选择往往暗含行业趋势。顺为资本在数字科技领域的投资动作尤其值得关注——2021年出手68次 较2020年增长143%,重点布局消费级机器人、智能硬件等赛道。可以科技便是典型案例, 这家消费级机器人平台在2021年7月获小米、顺为领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创始人杨健勃表示,资金将用于“机器人社区平台建设与顶级人才吸纳”,试图用工业级算法重构消费级机器人市场。

出海不是“搬箱子”:中国智能家居的全球化密码

当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进入“红海”,出海成为必然选择。但Aqara的全球化并非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构建了一套“本地化运营+生态兼容+场景创新”的复合体系。这种差异化的策略, 让其在全球1100万+用户中积累了极高口碑,激活设备数量超360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独立站访问量达180万次流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高端市场。

线上爆品+线下4S店,双引擎驱动用户增长

销售模式的创新是Aqara出海的第一步。在国内, 它首创“线上单品爆品+线下全屋智能4S店”双引擎模式,既提供传感器、智能锁等高性价比单品,也输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海外市场则因地制宜,线上入驻亚马逊、eBay等平台,2024年2月首次登陆亚马逊日本站点,推出7款智能产品,迅速抢占中高端市场;线下则与Apple零售店、大型商超合作,在德国柏林开设的首家体验店中,“智能卧室场景”区日均吸引超500人次体验,转化率较线上提升30%。

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欧美市场更注重单品体验, Aqara的温湿度传感器、门窗传感器凭借精准度和稳定性,在亚马逊家居类目中稳居前五;东南亚市场偏爱性价比,其智能插座、安防摄像头以低于同类产品20%的价格,在印尼、泰国等地实现月销破万。2023年双11期间,Aqara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20%,其中欧洲市场贡献了45%的份额。

社媒矩阵从0到1:TikTok上的“无声智能”密码

在海外营销上, Aqara跳出了“硬广轰炸”的传统套路,转而用“场景化内容”渗透用户心智。它搭建了覆盖YouTube、 TikTok、X、Facebook的社媒矩阵,在TikTok上发布“15秒构建智能卧室”短视频,通过“手势控制灯光”“语音调节空调”等直观场景,累计播放量破500万;YouTube上与粉丝超25万的科技博主Paul Hibbert合作,详细拆解产品功能,单条视频观看量达80万,带动独立站流量激增40%。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无声智能体验”理念的传播。Aqara在TikTok上发起#SilentSmartHome挑战, 鼓励用户分享“无需操作即可实现的智能场景”,比如“离家后自动关闭所有电器”“回家前空调提前开启”等,话题播放量突破300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方式,让用户感受到智能家居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懂生活的伙伴。

打破生态孤岛:接入HomeKit、 Alexa的兼容之道

智能家居行业的“生态割裂”曾是用户最大的痛点——小米设备无法接入苹果,亚马逊平台不支持谷歌,而Aqara却选择了一条“开放兼容”的道路。目前, 其产品已接入小米米家、苹果HomeKit、三星SmartThings、Google Home、Amazon Alexa等5大主流平台,成为行业内兼容性最广的品牌之一。

这种“破圈”能力源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2022年9月, Aqara发布首款支持Matter协议的产品demo视频,成为国内首批布局该协议的企业;2025年4月9日宣布Aqara Home平台将集成50多种支持Matter的设备,实现跨品牌、跨平台的互联互通。据内部数据,兼容Matter的产品上线后欧美用户复购率提升25%,家庭平均设备数量从3台增至7台。

热闹背后的冷思考:出海三重门

尽管Aqara的出海成绩亮眼,但智能家居品牌的全球化之路并非坦途。面对认证合规、渠道分层、文化差异三重挑战,即便是独角兽企业也需步步为营。

认证合规:欧洲GDPR与北美UL认证的“生死线”

智能家居产品涉及数据平安和电气平安,不同市场的认证要求堪称“天价”。欧罗巴联盟GDPR对用户数据采集有严格限制, Aqara曾因传感器数据上传频率问题被德国数据保护局警告,到头来耗时6个月优化算法,将数据加密等级提升至AES-256才费用就高达20万美元,周期长达3个月。

这些“隐形门槛”让许多中小品牌望而却步。据行业调研,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出海企业中,有35%因认证问题延迟上市,12%直接放弃欧美市场。Aqara能顺利通关, 得益于其早期布局——2019年成立海外合规团队,提前2年启动目标市场的认证申请,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

渠道分层:亚马逊独立站 vs 本地化代理的取舍

渠道策略的平衡是一门艺术。亚马逊流量大但佣金高, 独立站利润空间大但获客难;本地化代理熟悉市场但分成比例高,直营团队控制力强但管理成本高。Aqara在2021年曾尝试全面转向独立站, 后来啊因流量不足导致销售额下滑18%,后又重新引入本地代理商,形成“亚马逊引流+代理转化”的混合模式。

不同市场的渠道偏好也大相径庭。美国消费者习惯在亚马逊购物, Aqara通过“Prime Day专属折扣”实现单日销售额破百万;德国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信任度,与当地电子产品连锁MediaMarkt合作开设体验店,客单价提升40%;日本市场则依赖社交电商,与Line Shop合作推出“智能生活套装”,上线首月销量突破3万套。

文化差异:欧美用户要“极简”, 东南亚爱“性价比”

智能家居的本质是“服务人”,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需求迥异。欧美用户追求“极简智能”, Aqara的传感器、开关等产品采用纯白极简设计,APP界面简化至3个核心功能;东南亚用户更看重“性价比”,在印尼推出的“基础智能套装”定价仅29美元,当地媒体评价“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智能生活”。

这种“本土化定制”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Aqara在德国设立海外仓, 将配送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生产成本20%。2024年,其海外毛利率从32%提升至38%,印证了“本地化=利润”的行业规律。

同路人:小米生态链的出海群像

Aqara的出海并非孤例,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在形成“集团军”作战模式。从智能门锁到消费级机器人, 这些“小而美”的品牌通过小米的流量赋能和资本加持,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中国智造”的浪潮。

可以科技:机器人与小米的“技术联姻”

可以科技是小米生态链中“技术派”的代表。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消费级机器人公司, 将工业级控制算法应用于ClicBot机器人,用户可通过模块组合拼搭出超万种机器人形态。2021年7月获小米、 顺为领投的B轮融资后与小米深度合作,将AI语音控制、米家APP接入等功能融入产品,2024年海外销售额占比达45%,其中北美市场贡献了60%的份额。

其成功秘诀在于“差异化定位”。不同于扫地机器人的“工具属性”, ClicBot主打“陪伴+教育”,在欧美市场主打“儿童编程启蒙”,在东南亚主打“家庭娱乐”,精准切入不同场景的空白点。创始人杨健勃表示:“小米给了我们进入全球市场的门票,但内容创新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云丁科技:公寓门锁65%份额的垂直深耕

与Aqara的全屋智能不同,云丁科技选择了“垂直深耕”策略。从智能门锁切入,在公寓门锁场景拿下65%的市场份额,2019年营收达10亿元。其出海路径更具“针对性”:欧美市场主打高端酒店智能锁, 与万豪、希尔顿等集团合作;东南亚市场主打性价比家用门锁,在菲律宾、越南的渗透率超20%。

小米的生态支持让其快速打开局面。云丁的智能门锁接入米家平台, 借助小米手机的NFC功能实现“一碰开锁”,2023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80%,其中欧洲市场增长120%。这种“单品爆款+生态联动”的模式,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出海的通用范式。

2025, 智能家居出海的下半场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智能家居出海已从“产品输出”进入“生态竞争”阶段。因为Matter协议的普及和AI技术的成熟, 行业的胜负手不再局限于硬件参数,而在于场景创新和用户运营。

Matter协议下的新机遇:从“互联”到“智联”

Matter协议的落地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这一由苹果、 谷歌、亚马逊等巨头联合推出的统一标准,打破了生态壁垒,让不同品牌设备首次实现“无缝互通”。Aqara作为首批深度参与者, 已推出50多款支持Matter的产品,2025年第一季度,其Matter设备销量占比达35%,用户平均连接设备数量从5台增至12台。

对出海品牌而言,Matter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挑战在于需要重新适配协议,投入成本高昂。据行业预测, 2025年全球支持Matter的智能家居设备将达10亿台,谁能率先完成生态兼容,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AI主动智能:千人千面的场景革命

如果说Matter解决了“设备互联”的问题,AI主动智能则回答了“如何让设备更懂人”。Aqara在APP中推出的AI主动智能功能, 通过分析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场景服务:比如根据用户作息自动调整灯光亮度,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开启空调,甚至能识别异常行为并推送提醒。

这种“千人千面”的体验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壁垒。2024年全球独角兽CEO大会上, Aqara总裁林震透露,其AI场景功能上线后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加28%,家庭设备联动率提升45%。未来智能家居的竞争不再是“设备数量”的比拼,而是“场景智能化”的较量。

从深圳的小公司到全球智能家居领跑者, Aqara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用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让智能设备成为“懂生活”的伙伴。在这场润物细无声的革命中,中国品牌正在构建开放生态,重新定义“家”的边界。而征程远未结束——面对技术迭代、 文化差异、生态博弈的多重挑战,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智能家居的下半场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