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WOOK创始人许龙华的东南亚跨境电商蓝海战略

扎进“冷门赛道”:当B2B遇上印尼零售业的痛点

2014年的印尼电商市场, 正被Lazada、Tokopedia这些“资本玩家”搅得风生水起。当所有人都盯着C端用户的流量红利时许龙华带着WOOK一头扎进了B2B的“冷门赛道”。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多少有点“反潮流”——毕竟B2C的烧钱故事更动听,而B2B的“慢生意”似乎不符合互联网的“快逻辑”。但许龙华心里清楚,印尼零售业的痛点,藏在那些散落在城乡的夫妻老婆店里。

印尼有2.6亿人口,8810万互联网用户,70%的流量来自移动端。数字看起来很美, 但现实是:制造业薄弱,供应链资源缺失,传统零售店、小连锁店、夫妻档口店占了市场的90%以上。这些小店进货要经过进口商、 批发商、多级分销商,链条长、加价狠,一台成本500元的充电宝,到零售商手里可能要800元,再卖给消费者就得上千元。更麻烦的是售后没保障,物流不靠谱,小店主们想转型却找不到靠谱的“弹药库”。

对话WOOK创始人许龙华:WOOK逐鹿东南亚跨境电商蓝海
对话WOOK创始人许龙华:WOOK逐鹿东南亚跨境电商蓝海

WOOK的出现,本质上是为这些零售商搭建了一条“中国品牌直达印尼小店”的高速公路。许龙华没去抢C端的流量蛋糕, 而是选择做B端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一端连接中国500多家3C数码品牌制造商,另一端对接印尼14000多家零售商。这种“重供应链”的模式,在讲究“轻资产”的互联网圈显得格格不入,却恰好踩中了印尼零售业的命门。

从“中间商”到“破局者”:砍掉三级分销的暴利链条

传统印尼零售业的分销链条,像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树。中国品牌的产品从工厂出来要经过印尼进口商、省级批发商、市级分销商,再说说才能到达零售店手中。每一层都要加价,每一层都要囤货,每一层都可能压款。许龙华算过一笔账:一款充电宝在中国工厂出厂价100元, 到零售店手里可能涨到250元,中间的150元差价,都被分销链条吃掉了。

WOOK做的,就是把这棵“榕树”砍掉,用“工厂-平台-零售店”的扁平化结构取而代之。中国品牌通过WOOK平台直接对接印尼零售商,省去所有中间环节,价格直降30%-40%。更重要的是WOOK解决了零售商“不敢进、进不到、卖不动”三大难题:不敢进?平台提供一年保修,售后有保障;进不到?SKU覆盖3C数码、生活潮品等刚需品类,还能定制化选品;卖不动?400人地推团队手把手教门店陈列、做促销活动。

雅加达西区一家叫“Mitra Cell”的小店, 店主叫阿明,以前进货要跑雅加达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 Mangga Dua”,来回折腾一天进不了多少货,还容易被宰。2016年接入WOOK后 他坐在店里就能通过手机下单,第二天WOOK的仓库就能发货,价格比市场低20%。WOOK的地推人员每周来店里两次帮他调整产品陈列,搞“买充电宝送数据线”的促销活动。一年后阿明的店月流水从3000万盾涨到8000万盾,利润翻了一番。“WOOK不是卖货的,是帮我做生意的。”阿明这句话,道出了WOOK的核心价值。

400人地推铁军:把“线上平台”焊在“线下土壤”里

WOOK的办公室在雅加达南区, 玻璃墙上贴着印尼地图,17个红点标记着分公司的位置。地图旁边是一张团队合影,400多名穿着WOOK红色工服的地推人员站成几排,笑容灿烂。这支队伍,是WOOK在印尼的“毛细血管”,把线上平台牢牢焊在了线下土壤里。

许龙华对“地推”的执着,源于他在TCL多年的渠道经验。他知道,印尼的零售商不是“鼠标一代”,他们更相信“眼见为实”。WOOK的地推团队平均年龄25岁,大多来自传统消费品或数码电子企业,会说印尼语、中文,甚至。他们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拉客户, 而是“驻店服务”——帮零售商盘点库存、培训店员、设计促销方案,甚至手把手教用手机下单。

泗水分公司的地推主管苏哈托,手下有20名队员,覆盖东爪哇省200多家门店。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开晨会布置任务,然后带着队员挨家拜访门店。“很多店主一开始不会用APP, 我们就用他们的手机演示;他们不懂产品卖点,我们就现场演示充电宝的快充功能;他们担心货卖不出去,我们就帮他们做社区推广。”苏哈托说 有次一个店主嫌麻烦想退出,他连续三天上门,帮店主清库存、调整陈列,再说说店主的周销量提升了50%,留了下来。

这种“重服务”的模式,让WOOK和零售商建立了深度信任。平台上的40000多个SKU,不是简单的“货架陈列”,而是的“精选商品”。WOOK有一个12人的选品团队, 常驻中国深圳和广州,每年要跑200多家工厂,测试500多款产品,只有符合“刚需、高频、易配送、售后成本低”标准的,才能上线。比如充电宝,WOOK会测试它的充电速度、耐用性、印尼电压适配性,甚至包装上的印尼语说明是否清晰。

WOOK还在印尼建立了“WOOK SHOP”新零售加盟体系, 这些店铺不仅销售WOOK自有品牌VIVAN、ROBOT,还引入索尼、飞利浦、JBL等国际品牌。截至2023年, WOOK SHOP在印尼已经开了12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成为品牌展示的“窗口”,也为零售商提供了“线下体验+线上采购”的一站式服务。

选品哲学:在“物流洼地”里找“刚需高频”

印尼的物流,是跨境电商的“地狱模式”。雅加达到泗水的陆运要3天 到苏门答腊岛可能要一周;偏远地区的配送费比商品价格还高;清关效率低,货物滞留港口是常事。在这样的“物流洼地”里WOOK的选品哲学却异常清晰:只做“轻、小、刚、频”的产品。

“轻”是体积小, 重量轻,降低物流成本;“小”是单价适中,零售商资金压力小;“刚”是刚需,手机配件、生活潮品这类“离不了”的商品;“频”是高频复购,充电宝、数据线这类消耗品。许龙华曾开玩笑说:“在印尼,卖一台手机不如卖十个充电宝——手机三年换一部,充电宝三个月换一个。”

这种选品策略,让WOOK避开了物流的“坑”。充电宝、耳机、数据线这类产品,可以用空运降低时效,用标准化包装减少破损,用小额订单降低库存风险。2021年,WOOK测试过一款智能手环,主要原因是体积大、单价高,物流成本占售价的25%,再说说销量惨淡。而一款售价15万盾的快充充电宝,物流成本只有3%,上市半年就卖了10万台。

WOOK的自有品牌,更是“选品哲学”的极致体现。VIVAN充电宝在印尼3C数码配件市场做到了占有率第一,ROBOT智能音箱在年轻群体中口碑爆棚。这两个品牌从0到1,许龙华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他带着团队跑遍印尼的大学、商圈、工厂区,观察年轻人用什么、抱怨什么、需要什么。发现印尼电压不稳、 经常停电后WOOK推出了宽电压充电宝;发现印尼人喜欢边充电边玩手机,设计了可折叠插头的充电器。这些“本地化微创新”,让自有品牌成了零售商的“引流利器”。

自有品牌的“野心”:从代理到NO.1的品类卡位

2010年许龙华第一次到印尼, 发现市场上的充电宝要么是杂牌质量差,要么是国际品牌价格贵。这个“缝隙市场”让他动了做自有品牌的念头。2014年WOOK成立后 他投入2000万研发自有品牌VIVAN,目标很明确:做印尼人“用得起、信得过”的充电宝。

为了打开市场, WOOK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从二三线城市的小店切入,用低价和质保证口碑,再向雅加达、泗水等大城市渗透。地推团队挨家拜访店主,免费送样品,承诺“卖不掉包退”。泗水一家手机店的老板一开始不情愿,试销10个VIVAN充电宝,后来啊一周就卖完了还回头进了50个。不到一年,VIVAN成了当地小店的“标配充电宝”。

2020年,WOOK推出智能音箱品牌ROBOT,瞄准印尼年轻人对音乐和智能家居的需求。和传统品牌不同,ROBOT音箱内置了印尼流行音乐库,支持本地语音助手,价格只有国际品牌的一半。雅加达的95后女孩艾拉说:“ROBOT音箱音质不错,还能说印尼语,比索尼便宜多了。”这款上市一年就卖了5万台,在印尼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冲进前三。

自有品牌的成功,让WOOK摆脱了对代理品牌的依赖,也建立了“利润护城河”。VIVAN充电宝的毛利率比代理品牌高15%,ROBOT音箱的毛利率更是高达30%。许龙华说:“做自有品牌不是跟风, 是要在关键品类上‘卡位’——当消费者想到充电宝就想起VIVAN,想到智能音箱就想起ROBOT,WOOK就有了话语权。”

数据驱动:40天周转到2.5天账期的效率革命

WOOK的办公室里 有一块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显示着平台当天的订单量、库存周转率、零售商活跃度等指标。这块屏幕背后 是WOOK用IT系统重构的供应链效率——把传统零售业“40天周转、30天账期”的慢节奏,压缩成了“7天周转、2.5天账期”的快循环。

2016年前的WOOK, 还是“人工Excel”时代:订单靠人工统计,库存靠手工盘点,财务靠对账本。有一次雅加达仓库的充电库存不足,导致200多个订单延迟发货,零售商投诉不断。许龙华意识到,没有数据化系统,B2B平台就是“空中楼阁”。他投入3000万搭建了“WOOK智慧供应链系统”,打通了中国工厂、印尼仓库、零售商之间的数据链。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实时库存预警”和“智能补货算法”。系统会根据每个零售商的历史销量、季节波动、促销计划,自动生成补货建议,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2021年印尼斋月期间, 系统提前一个月预测到充电宝需求会上涨30%,通知中国工厂增加备货,斋月期间订单履约率达到98%,行业平均只有85%。

更革命性的是“2.5天账期”。传统零售业,零售商拿货后通常有30天的账期,资金压力大。WOOK通过大数据分析零售商的信用记录、销售能力,给予不同额度的授信,账期缩短到2.5天。零售商确认收货后系统自动结算,资金第二天就能到账。雅加达的零售商阿布说:“以前进货要压一个月的货款,现在几乎不用占资金,我可以拿更多钱进别的货。”

数据还帮WOOK实现了“精准选品”。系统会分析每个区域、 每个门店的销售数据,发现泗水的零售商更喜欢大容量充电宝,雅加达的年轻人偏爱无线耳机,东爪哇的农村市场需要耐用的数据线。这些数据反过来指导选品团队调整SKU结构,让“货找人”变成了“人找货”。2022年,WOOK的库存周转率从6次/年提升到12次/年,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次/年。

“重运营”的B2B:为什么SKU再多不如服务到位

“拥有十几万SKU的电商平台,没有好的服务也不行。”许龙华这句话,道出了WOOK的核心竞争力。在B2B行业,很多平台沉迷于“SKU竞赛”,认为货越多越好。但WOOK坚持“精选+服务”的策略, 平台上的SKU始终保持在40000个左右,每个品类只选3-5个爆款。

这种“少而精”的背后是对“运营”的极致追求。WOOK有一个20人的“产品运营团队”,专门研究每个品类的销售数据、用户反馈、竞品动态。比如发现某款充电宝的退货率突然升高,团队会立刻分析原因:是质量问题?还是包装破损?或是说明书看不懂?找到问题后马上联系工厂改进,下架不合格产品。

2020年疫情期间, 印尼物流中断,WOOK的运营团队推出了“社区团购”模式:地推人员把周边几个零售商的订单汇总,统一从仓库发货,再由零售商自提。既解决了物流难题,又增加了零售商的客流量。泗水的一个零售商通过社区团购,疫情期间的销量不降反升,还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许龙华认为,B2B电商的本质是“服务”,不是“卖货”。“零售商要的不是一堆货,是一套能帮他赚钱的解决方案。”WOOK的“解决方案”包括:选品建议、库存管理、营销策划、售后支持,甚至金融赋能。2023年,WOOK推出了“WOOK贷”,为信用好的零售商提供进货贷款,利率比银行低3个百分点。雅加达的零售商丽莎用WOOK贷进了100台手机,两个月就赚回了贷款利息还净赚了500万盾。

这种“重运营”的模式,让WOOK的复购率达到了8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0%。零售商不是“一次性客户”,而是“长期合作伙伴”。许龙华说:“B2B生意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颜值,更要看性格,能不能长久走下去,靠的是日积月累的信任。”

万亿市场的诱惑:印尼中产崛起下的“消费升级密码”

印尼的消费市场,像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 印尼的中产阶级和富裕消费者从2013年的7400万,增长到2020年的1.41亿,每年有800-900万人进入中产。这群人不再是“只买便宜货”,他们开始追求品质、品牌、体验——这正是WOOK的机会。

BCG的报告指出,MAC群体在家居用品、汽车、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增长最快。2021年,印尼家居建材市场规模达800亿美元,但线上渗透率只有5%。WOOK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趋势, 2022年上线了家居建材品类,从智能门锁、LED灯具到卫浴五金,覆盖“家”的方方面面。雅加达的中产人士阿南说:“以前买家居用品要跑建材市场, 现在在WOOK上就能选,价格比市场便宜30%,还能送货上门。”

消费升级还体现在“品牌意识”上。印尼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国际品牌,但又觉得价格太贵。WOOK通过“品牌下沉”策略,把索尼、飞利浦的国际品牌,通过WOOK SHOP开到二三线城市。2023年, WOOK SHOP在日惹开了一家分店,开业当天就吸引了2000多名顾客,其中60%是25-35岁的中产。他们不再是“买便宜货”,而是“买品牌、买体验”。

许龙华对印尼市场的判断, 藏在WOOK的“品类扩张路线图”里:从3C数码到生活潮品再到家居建材,再说说到汽车后市场。每一步都踩在印尼消费升级的节点上。他常说:“跨境电商不是把中国货卖到国外而是跟着‘消费升级’的浪潮走,哪里有升级,哪里就有机会。”

避开“红海”打“蓝海”:WOOK的品类扩张逻辑

2023年, WOOK在印尼的营收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利润1.2亿元。这个成绩的背后是WOOK“避开红海、打蓝海”的品类扩张逻辑。当其他平台在3C数码领域“卷价格”时WOOK已经悄悄切入了安防、智能家居等“增量市场”。

印尼的犯法率较高,家庭安防需求旺盛。WOOK2022年引入海康威视的智能摄像头、 大华的监控设备,通过WOOK SHOP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模式,打开了市场。泗水的一个小区, 有200多户家庭通过WOOK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物业还和WOOK合作,推出了“小区安防套餐”。

智能家居是另一个“蓝海”。印尼的电力供应不稳定, 经常停电,WOOK推出了带应急功能的智能插座、太阳能充电灯;印尼的天气潮湿,智能防潮衣柜、除湿机成了爆款。许龙华说:“做品类扩张,不能只看‘什么火’,要看‘印尼需要什么’。比如安防,不是‘有钱人的玩具’,是普通家庭的‘刚需’。”

WOOK的“蓝海战略”还体现在地域上。当雅加达、泗水的市场趋于饱和,WOOK把目光投向了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的“下沉市场”。这些地区的物流更落后零售商更缺货,WOOK通过“县域合伙人”模式,把服务触角伸到了更偏远的地方。2023年,WOOK在苏门答腊岛的营收增长了120%,成为新的增长极。

资本押注:从3000万A轮到1.5亿B轮的“信任投票”

2014年11月, WOOK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电商控股前CEO吴宵光、旦恩创投等。这笔钱,许龙华没有用来烧流量,而是全部投进了供应链和地推团队。吴宵光当时评价:“WOOK不是‘伪需求’,是真解决了印尼零售商的痛点。”

2017年5月,WOOK获得1.5亿元B轮融资,麦星投资领投,方德旦恩创投跟投。这笔融资,让WOOK的估值突破了10亿元。麦星投资合伙人李Qualifier说:“我们看好WOOK的‘重模式’——供应链、 地推、数据系统,这些短期看是‘重资产’,长期看是‘护城河’。”

资本的信任,不是没有道理的。WOOK的财务数据, 印证了许龙华的战略:营收连续三年增长30%,净利润率从5%提升到12%,用户复购率85%。更重要的是 WOOK建立了一个“中国品牌出海”的样板:用B2B模式,把中国供应链的优势,转化成印尼零售商的竞争力。

许龙华曾说:“跨境电商不是‘卖货游戏’,是‘供应链游戏’。谁能把供应链效率做到极致,谁就能赢。”资本的押注,本质上是对“供应链效率”的认可。WOOK用七年时间,在印尼这个“电商洼地”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蓝海之路”。

“中国制造”的出海新路径:WOOK的“S2b2C试验田”

WOOK的模式, 被行业称为“S2b2C”的试验田——S供应链平台,赋能b小商家,服务C消费者。这种模式,解决了中国品牌出海“水土不服”的难题。

中国品牌出海,最大的痛点是“不了解当地市场”。WOOK的本地化团队,把印尼的消费习惯、文化偏好、政策法规,都转化成“产品标准”和“运营策略”。比如中国品牌想进入印尼, WOOK会要求产品说明书必须印尼语,包装颜色要避开当地禁忌,售后网点要覆盖主要城市。

另一个痛点是“渠道成本高”。传统出海模式,中国品牌要找当地代理商、建分公司,成本高、风险大。WOOK的“平台+地推”模式, 让中国品牌“零成本”进入印尼市场——不用建仓库,不用招团队,通过WOOK平台就能触达14000多家零售商。2023年, WOOK平台上的中国品牌数量从50家增长到200家,大疆、TP-LINK等品牌通过WOOK,在印尼市场占有率进入了前三。

WOOK的试验, 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了新思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出海”;不是“野蛮生长”,而是“本地深耕”。许龙华说:“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不是‘价格便宜’,是‘响应快、柔性化’。WOOK要做的是把这种优势,通过本地化服务,传递给印尼的消费者。”

当非洲市场的电商需求开始复制印尼的故事, 当更多中国品牌寻找出海的“高速公路”,WOOK的“印尼经验”,或许会成为新的“出海教科书”。但许龙华很清醒:“没有一成不变的蓝海,只有不断迭代的战略。”WOOK的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覆盖东南亚10个国家,100万家零售商。这条路还很长, 但方向已经明确——跟着“消费升级”的浪潮,把中国供应链的“好产品”,送到全球消费者的“手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