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哪家中国电商企业能在2018年中东市场独占鳌头

中东电商的黄金时代:谁能笑到再说说?

你敢信吗?一个常年被沙漠覆盖、夏天热得能煎鸡蛋的地方,电商增速却让全球资本都红了眼。2018年的中东市场,就像一块刚被发现的油田,无数中国电商企业摩拳擦掌,都想在这里挖到第一桶金。但问题来了——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地,到底谁能真正站稳脚跟?是已经深耕多年的老玩家,还是带着新玩法杀入的黑马?

三个市场, 三种玩法:中东不是铁板一块

说到中东电商,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石油土豪”印象。但其实吧,这片市场根本不是铁板一块。真正值得下注的,只有三个国家:阿联酋、沙特和埃及。别不信,数据摆在这儿——这三个国家占了中东北非地区电商市场的80%以上份额。

2018不可忽视的中东电商:中国一家企业就能做50亿营业额(含报告下载)
2018不可忽视的中东电商:中国一家企业就能做50亿营业额(含报告下载)

阿联酋像个“精致贵公子”, 人均GDP高得吓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地区内遥遥领先,迪拜的商场里连卖个空气香氛都能月入百万。但这里也是最难啃的骨头——消费者挑剔得要命,物流要求高到离谱,本地品牌早就把高端市场占得死死的。2017年有个中国服装品牌想在阿联酋试水,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包装不符合当地“送礼体面”的习惯,退货率直接冲到40%。

沙特则像个“闷声发大财的土豪”, 人口多、钱包鼓,而且年轻人口占比超过70%,这群人对网购的狂热程度,你根本想象不到。但沙特的“坑”也不少:女性出门得穿黑袍, 网购退货必须由男性亲属签字,连支付都流行“货到付款”——你以为信用卡方便?当地人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的钱”都是骗子。2018年初, 某中国电商平台在沙特推“信用卡免息分期”,后来啊用户反馈:“我宁愿多等一周货到付款,也不想在网上输密码。”

埃及完全是个“潜力股”,人口过亿,互联网用户增速快得像坐火箭。但问题也明显:人均GDP低得可怜,物流成本能占到商品价格的30%,很多人连智能手机都买不起。2017年某家卖手机的中国电商在埃及搞活动, 标榜“百元智能机”,后来啊发现用户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分期付款,每月只付5块钱”。

物流和支付:这两个坑能绊倒所有玩家

做中东电商, 如果你只盯着选品和营销,那迟早要栽跟头。真正决定生死的是物流和支付——这两个环节能把你的利润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先说说物流。中东的物流市场, 说白了就是“6巨头割据”:Aramex、Fetchr、iMile.me、Q Express、Wing.ae、One Click。每个国家的“地头蛇”都不一样, 沙特人认Aramex,埃及人只信Fetchr,你如果想全境覆盖,就得一边跟6家合作,物流成本直接翻倍。更坑的是很多地方连门牌号都没有,快递员只能靠 landmarks找地址。2017年斋月期间, 某中国电商的包裹滞留仓库,主要原因是地址写的是“公主塔旁边”,后来啊当地有三个公主塔,快递员跑了三天才找到。

支付更是让人头大。中东地区70%的交易都是货到付款, 这意味着你每卖100件货,就有30件可能收不到钱——用户临时反悔、地址错误、甚至快递员跟买家串通拒收都有可能。更麻烦的是现金回收周期长达15天你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不过转机也在出现:2018年沙特政府推“Vision 2030”计划, 鼓励数字支付,信用卡用户开始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某中国支付平台在沙特跟本地银行合作推“先买后付”, 后来啊18-25岁用户使用率直接冲到35%,复购率提升了28%。

营销玩法:社交媒体才是中东人的“淘宝”

如果你以为中东的营销跟国内一样, 投投百度、开开直播就行,那也太天真了。这里的用户一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超过4小时Instagram和Facebook才是他们的“购物APP”。

2017年斋月, 有个中国美妆品牌在中东搞了个“网红+直播”的狠活:找了5个本地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每天晚上8点开直播教画“阿拉伯眼妆”,直播间直接挂购买链接。后来啊?一场直播卖出12万支眼线笔,客单价从平时的50美元涨到80美元,用户还觉得“买到就是赚到”。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中东的网红带货不是靠吹嘘产品多好用,而是靠“我跟你一样,我也用这个”。有个沙特网红甚至直播自己用中国粉底液遮住黑头,弹幕直接炸了:“天呐,她跟我一样毛孔粗大,这个真能遮?”

除了社交媒体,中东还有两个“必赢的购物季”:斋月和白色星期五。斋月前, 女性会疯狂买新衣服、化妆品,准备开斋宴;斋月期间,大家白天禁食,晚上就刷手机购物,平均下单时间是凌晨2点。2018年斋月, JollyChic在沙特App Store生活类下载榜连续28天排第一,秘诀就是——提前一个月上线“斋月专属”板块,把长袍、头巾、开斋宴餐具打包卖,还搞“满200减30”的限时活动。

白色星期五则是中东版的“双11”,一般在11月底,持续一周。2017年Souq搞白色星期五, 销售额达到平时的15倍,有个中国手机品牌一天就卖了2万台,就主要原因是搞了个“前100名下单送黄金项链”的活动——中东人吃这套,就爱“占便宜”的感觉。

中国玩家的三国杀:执御、 速卖通和“新入局者”

2018年的中东电商市场,中国玩家基本分成三派:以执御为代表的“本土派”,以速卖通为代表的“平台派”,还有带着新玩法杀入的“黑马派”。谁能赢?还真不好说。

先说说执御,这家公司简直就是“中东土著”的翻版。2014年刚进中东时年营收才1亿,到了2017年直接飙到50亿,增速500%怎么来的?两个字:本土化。他们招了上千个本地员工, 连客服都能用阿拉伯语跟你聊“这个颜色会不会太浅”;选品完全按中东人喜好来长袍、黑袍、金饰卖到爆;物流上跟Aramex深度合作,在沙特做到“下单48小时达”。2017年执御收购了中东电商MarkaVIP, 直接把用户量扩大到2000万,成了中国电商在中东的“隐形冠军”。

再说说速卖通,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天然有流量优势。但问题也不少:商品太“中国风”, 很多中东人看不懂;物流体验差,平均送达时间要15天;客服回复慢,用户问个“能不能货到付款”等三天才回。2018年速卖通想发力沙特, 推“极速达”服务,后来啊发现很多偏远地区根本送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执御抢走。

最让人意外的其实是“黑马派”,比如SHEIN和安克创新。SHEIN没像其他平台一样铺货, 专攻“快时尚+小众设计”,中东年轻女性喜欢的新式长袍、亮片裙,SHEIN总能第一时间上新;安克创新则主打“科技平价”,充电宝、耳机这些,价格比本地品牌便宜30%,还搞“一年质换”——要知道,中东人最怕电子产品坏了没人修。2018年第一季度,SHEIN在沙特的女性用户复购率达到了42%,比执御还高5个百分点。

2018年的生死局:这些坑必须躲开

想在2018年中东市场活下来光有野心和钱远远不够。那些栽了跟头的企业,大体上都犯了这几个错:

第一个错:把中东当“低价倾销场”。很多中国电商觉得“中东人有钱, 东西越便宜越好”,后来啊卖9.9美元的手机,用户反而觉得“这么便宜肯定是假货”。2017年有个卖家电的品牌, 为了冲量,把冰箱价格压到成本价,后来啊退货率高达35%,用户评论:“这个冰箱噪音比我家发电机还大,肯定偷工减料。”

第二个错:忽视宗教和文化。斋月期间搞促销?大忌!中东人斋月白天禁食、祈祷,你这时候发广告邮件,用户直接把你拉黑。还有女性用品, 必须单独包装,连快递盒上都不能有其他女性图片——2018年初有个卖内衣的中国电商,主要原因是包裹上印着比基尼模特,直接被沙特用户投诉到“宗教捕快”那里店铺被封了三个月。

第三个错:迷信“烧钱换市场”。中东市场烧钱没用的,你投1亿广告,可能还不如本地网红一条直播带货。2017年某电商平台花了5000万美元在谷歌打广告, 后来啊转化率只有0.8%,而执御找了个10万粉丝的本地美妆博主,一场直播就带来200万订单。

谁能独占鳌头?答案藏在细节里

2018年的中东电商市场,注定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局面。执御有本土化优势, 但面临速卖通和Noon的双重夹击;速卖通有阿里背书,却输在体验和物流;黑马玩家灵活,但供应链和资金是硬伤。

但要说谁能真正“独占鳌头”,可能只有那些愿意“弯下腰”做本土化的企业。就像执御做的, 不仅招本地员工,连仓库里的打包员都得会阿拉伯语;不仅卖长袍,还研究出“防沙款长袍”,下摆加了防沙条;不仅搞货到付款,还跟本地银行合作推“分期免息”。这些细节,才是中东市场的“通关密码”。

当然 2023年的今天中东市场又变了——沙特Vision 2030计划让电商渗透率翻了一倍,物流和支付基建也越来越完善。但那些2018年就埋下根的企业,比如执御、SHEIN,现在早已成了中东人手机里的“常客”。所以啊,做跨境电商从来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谁能真正懂这个市场,谁才能在沙漠里种出属于自己的绿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