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沃尔玛是否计划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高达20%的股权

印度电商战场:沃尔玛为何盯上Flipkart

印度市场这盘棋,沃尔玛憋了挺久了。亚马逊在那边搞风搞雨, Prime会员、物流自建,把Flipkart压得喘不过气,沃尔玛看着眼红,自己又没像样的线上抓手,只能干着急。2018年初突然传出消息, 沃尔玛要收购Flipkart 15%到20%的股权,这事儿在零售圈炸了锅——一个线下零售巨头,突然对电商平台下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亚马逊的“印度围剿战”让沃尔玛坐不住了

亚马逊在印度可不是来玩票的。2014年进入印度后直接砸了65亿美元,建仓库、推Prime会员、搞“今日达”服务。2017年亚马逊印度CEO直言要在2025年拿下印度电商市场20%份额。到2018年, 亚马逊印度已经覆盖6000多个城镇,第三方卖家超过20万,Prime会员数突破1000万。Flipkart呢?虽然还是印度老大, 但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5%跌到2018年的38%,亚马逊从19%冲到31%,差距越缩越小。

传沃尔玛拟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最多20%股权
传沃尔玛拟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最多20%股权

更让Flipkart头疼的是亚马逊的“价格绞杀”。2017年黑色星期五, 亚马逊把iPhone 8直接标价比官网低20%,还免息分期,Flipkart跟都跟不动。沃尔玛看着这场景, 心里肯定发毛——自己在美国被亚马逊线上压制得够呛,在印度再让亚马逊做大,自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Flipkart虽然日子不好过 但毕竟占了印度电商35%的份额,还有自己的支付平台PhonePe、物流公司Ekart,这些对沃尔玛来说都是现成的“弹药”。

Flipkart的“钱荒”与巨头博弈

Flipkart的账面其实挺难看。2016年那轮14亿美元融资,腾讯、微软、eBay都跟了估值116亿美元。可2015年估值150亿美元,两年跌了20多亿。软银本想投15-20亿,再说说没成——为啥?软银当时正忙着救Snapdeal, 后来啊Snapdeal和Flipkart合并谈判失败,软银的钱也没了着落。Flipkart烧钱太厉害, 2017年物流成本就占了营收的35%,比亚马逊高10个百分点,再不找新金主,撑不过2018年。

这时候沃尔玛找上门,对Flipkart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沃尔玛2017年全球营收5003亿美元, 现金储备超过100亿,随便拿出点零头就能帮Flipkart续命。但Flipkat的股东们也有顾虑:沃尔玛会不会借控股把Flipkart改得面目全非?毕竟沃尔玛在美国的电商业务,长期被亚马逊压着,搞线上经验其实不多。2018年1月, Flipkart创始人班索尔私下跟团队说:“沃尔玛的钱能救我们,但得保住我们的‘印度味’。”

20%股权:沃尔玛的“精准狙击”还是“豪赌”?

沃尔玛为什么只买20%?直接控股51%不是更省心?其实这里面门道不少。2018年印度对外资电商有严格限制:单一外资持股不能超过50%, 想控股得申请特殊许可,审批周期至少1年。沃尔玛等不起——亚马逊正在抢用户,Flipkart等不起——没钱烧了。20%是少数股权, 但能拿到董事会席位,参与重大决策,还能先摸清Flipkart的底细,再决定要不要加大投入。

线下霸主想用“线上补位”?沃尔玛的印度算盘

沃尔玛在印度其实早有布局。2009年就进入印度,开山姆会员店,但到2018年也只有28家店,远不及亚马逊的线上渗透。沃尔玛发现, 印度年轻人不爱逛大超市,更爱手机下单——2018年印度电商用户数3.5亿,其中2.8亿用手机购物。Flipkart的移动端订单占比78%,正好补上沃尔玛的短板。沃尔玛高管2018年2月内部会议说:“我们28家店覆盖的,不如Flipkart一个App覆盖的多。”

更诱人的是Flipkart的供应链。Flipkart的Ekart物流覆盖印度95%的邮政编码, 2017年日均处理订单150万单,比印度邮政还快。沃尔玛在美国的供应链全球闻名,但印度的再说说一公里配送一直是老大难。如果整合Flipkart的物流, 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就能实现“线上下单,门店提货”,2017年沃尔玛在美国用这招,电商转化率提升了35%。印度要是复制过来Flipkart的转化率至少能涨25%。

Flipkart的“本土化枷锁”与沃尔玛的“水土不服”

但沃尔玛要真敢接手,麻烦也不少。Flipkart的成功靠的是“本土化”:针对印度用户搞“先买后付”, 和本地银行合作免息分期;卖的商品60%是本土品牌,比如印度本土服装品牌AND;客服用印地语和英语双语。沃尔玛在美国习惯标准化管理, 2017年沃尔玛墨西哥分公司就主要原因是强行推行美国流程,本土员工离职率飙升了20%。

更要命的是文化冲突。Flipkart的员工平均年龄28岁, 互联网公司氛围,上班穿T恤;沃尔玛的零售基因太重,高管们喜欢穿西装打领带。2018年2月有外媒爆料, 沃尔玛派去谈判的团队要求Flipkat的财务系统改成沃尔玛的全球标准,后来啊被FlipkatCTO当场怼:“我们用户不关心你们的标准,只关心能不能明天收到货。”

交易背后的暗流:软银的“沉默”与腾讯的“算计”

沃尔玛想买Flipkart的股权,还有两座大山挡着:软银和腾讯。软银是Flipkart早期投资方,2017年持有Flipkart约25%股权,是最大单一股东。软银愿景基金2017年刚成立, 手握1000亿美元,本想在印度大干一场,后来啊Snapdeal合并失败,软银的“印度梦”碎了。2018年初软银突然沉默, 不说不卖也不说不卖,其实是在等沃尔玛加价——毕竟沃尔玛出价肯定比软银自己投资时高。

从“融资依赖”到“站队选边”:Flipkart的无奈选择

腾讯的角色更微妙。2016年腾讯领投Flipkart14亿美元,占了10%股权。腾讯在印度没有电商业务,但投资了Flipkart的竞争对手Paytm。2018年1月,腾讯突然减持Flipkart股份,套现3亿美元,外界猜测腾讯是想“两边下注”。Flipkat创始人班索尔后来在采访中说:“腾讯是好伙伴, 但关键时刻,还是得找能‘救火’的,不是能‘锦上添花’的。”

沃尔玛2018年1月开出的价码确实诱人:每股130美元, 比Flipkart2016年的估值高12%,但比2015年低20%。Flipkat的早期股东比如老虎环球基金, 2015年入股价每股150美元,现在卖掉肯定亏,但再等下去可能亏更多。2018年2月中旬, 老虎环球基金松口,同意出售部分股权,条件是沃尔玛不能干预Flipkat的日常运营。

这笔交易真能扳倒亚马逊吗?行业争议不断

沃尔玛收购Flipkart20%股权,到底能不能撼动亚马逊在印度的地位?零售圈吵翻了。乐观派说:“沃尔玛的供应链+Flipkat的用户,亚马逊根本扛不住。”悲观派却说:“20%股权太少,Flipkat还是亚马逊的手下败将。”

亚马逊的“闪电战” vs 沃尔玛的“阵地战”

亚马逊在印度的打法是“闪电战”:2017年一次性推出10万款印度本土商品, 价格比线下低30%;Prime会员免费送6个月试用,2018年Prime会员数冲到1500万;物流上建了60个仓库,覆盖99%的订单区域。沃尔玛的打法却是“阵地战”:先整合Flipkat的供应链,再慢慢推山姆会员店的线上业务。2017年沃尔玛在美国用这招,电商增速15%,亚马逊增速25%,明显慢了一拍。

更关键的是用户习惯。印度用户对亚马逊的Prime服务依赖度很高, 2018年调查显示,Prime会员在亚马逊的复购率比非会员高40%。Flipkat的会员服务“Flipkart Plus”2017年才推出, 会员数只有300万,复购率比Prime低20%。沃尔玛2018年3月想拿Prime对标, 后来啊发现亚马逊的Prime Video、Prime Music在印度太火了Flipkat根本没得比。

印度用户的“消费习惯”是最大变数

印度电商市场有个怪现象:用户既爱低价,又爱“眼见为实”。2017年Flipkart搞“线下体验店”,让用户先看货再下单,转化率提升了18%。沃尔玛想复制这个模式, 把山姆会员店改成“体验+线上”模式,2018年3月在孟买开了第一家试点店,后来啊发现印度用户更愿意在店里直接买,不习惯线上下单——山姆会员店的单价比Flipkart高30%,用户嫌贵。

还有支付问题。印度70%的电商订单是货到付款,Flipkat的货到付款占比65%,亚马逊只有50%。沃尔玛在美国习惯信用卡支付,2017年在印度推信用卡免息分期,后来啊只有15%的用户接受。2018年2月, 沃尔玛被迫和Flipkat的PhonePe合作,才把货到付款占比提到60%,但物流成本又上去了——货到付款的退货率比线上支付高20%。

跨境并购的“雷区”:沃尔玛在印度可能踩的坑

沃尔玛收购Flipkat, 表面看是“强强联合”,其实暗藏风险。印度对外资的监管越来越严, 2018年3月印度突然宣布,外资电商平台必须把印度本土卖家占比提高到30%,否则限制促销活动。Flipkat本土卖家占比本来就有45%, 亚马逊只有25%,亚马逊直接被罚了2000万美元,沃尔玛如果控股Flipkat,会不会也被盯上?

从“收购”到“融合”:供应链整合的生死局

沃尔玛的供应链全球闻名,但印度的供应链环境太复杂。2017年沃尔玛想把自己的全球物流系统导入Flipkat, 后来啊发现印度的快递员不会用扫码枪,仓库分拣还是靠人工,效率只有美国的60%。2018年1月, 沃尔玛花2亿美元给Flipkat的Ekart换系统,后来啊3月份系统崩溃,订单积压了50万单,Flipkat的客服

还有人才问题。Flipkat的高管多是印度本土互联网精英, 沃尔玛的高管多是美国零售老将,2018年2月沃尔玛派了3个高管进入Flipkat董事会,后来啊和Flipkat的CTO主要原因是技术路线吵翻了——沃尔玛想用美国的云服务,Flipkat坚持用本土服务商,再说说双方各退一步,用混合云,但多花了1亿美元。

结局未定:这场“印度棋局”谁会是赢家?

2018年3月初, 沃尔玛和Flipkat的交易终于敲定,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77%的股权,软银和腾讯套现离场。交易完成后沃尔玛CEO董明伦说:“这是沃尔玛史上最重要的并购。”但市场并不买账,交易当天沃尔玛股价跌了2.3%,投资者担心沃尔玛会“水土不服”。

事实证明,投资者的担心没错。2018年第四季度, Flipkat的营收只增长了12%,远低于亚马逊的25%;亏损扩大到12亿美元,比2017年多3亿。沃尔玛想用Flipkat对抗亚马逊, 但亚马逊在2019年推出了“Amazon Prime Mini”,会员费只要99卢比,用户数飙到2000万。Flipkat的“Flipkart Plus”会员费要499卢比,用户数才500万。

但也不能说沃尔玛完全失败了。2019年沃尔玛用Flipkat的供应链, 把山姆会员店的线上订单占比从5%提升到15%;2020年疫情期间,Flipkat的生鲜订单增长300%,沃尔玛趁机推“线上买菜”,硬是在亚马逊的强势领域撕开一道口子。这场“印度棋局”还没下完,亚马逊、沃尔玛、Flipkat,三方还在角力,谁笑到再说说真说不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