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Paytm的年交易总额超过290亿美元了吗

Paytm的290亿美元神话:数据背后的真实与泡沫

你敢信吗?一家印度的支付公司突然宣布年交易总额突破290亿美元,这数字听起来比不少小国家的GDP还亮眼。但问题来了——这290亿美元是怎么算出来的?真的靠谱吗?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Paytm的这笔账,看看是实打实的增长,还是数字游戏。

从废钞令到支付巨头:Paytm的“天时”红利

2016年11月, 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废钞,500和1000卢比钞票一夜之间成了废纸。这事儿直接把印度的现金经济打懵了数字支付却迎来了泼天富贵。Paytm当时刚好站在风口上,借着这股东风,用户量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到2023年, 他们号称有4.5亿实名用户,其中1亿完成了KYC认证——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能正常在平台上转账、消费了。

印度在线支付和电商平台Paytm,年交易总额已突破290亿美元
印度在线支付和电商平台Paytm,年交易总额已突破290亿美元

线下扩张更是猛,700万商户贴上了Paytm的二维码。二线及以下城市的贡献占了交易量的50%, 这操作挺聪明,毕竟大城市早就被支付宝、微信占领了下沉市场才是蓝海。但这里有个疑问:这些商户真的天天用Paytm吗?还是说只是贴了个二维码吃灰?毕竟小商家最看重的手续费,Paytm收得可不算低。

290亿美元怎么来的?拆解Paytm的“交易额魔术”

Paytm说年交易总额290亿美元,这个数字包含啥呢?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网购、P2P转账,甚至他们自家电商平台PaytmMall的销售额全算进去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把所有业务流水堆在一起,数字肯定好看,但这能反映真实的支付业务实力吗?

举个反例:你用Paytm充了100话费, 又用它买了50块钱的商品,再转了200块钱给朋友,平台直接把350美元记成交易额。但实际活跃场景可能就两三个,这种“重复计算”的操作,在行业内见怪不怪。更关键的是 对比行业通用的GTV定义,Paytm把钱包余额转账也算进去了这部分其实不产生实际消费价值,纯粹是资金在平台内倒腾。

竞争对手的围剿:PhonePe和Google Pay的“紧逼”

Paytm在印度确实是大哥,但老二老三也不是吃素的。PhonePe背靠Flipkart, 月活用户6700万,估值100亿美元;Google Pay更是UPI支付的头牌,2023年10月单月交易额就10亿美元。你猜怎么着?这些玩家根本没把Paytm的290亿美元当回事, 主要原因是人家的数据更“纯粹”——只算真实的消费和转账,不搞虚的。

更扎心的是 UPI的用户早就突破1亿了而Paytm在UPI市场的份额其实被PhonePe和Google Pay分走了一大块。Paytm现在拼命往电商、游戏里扩张,说白了就是支付业务增长乏力,得找新故事讲给投资人听。但电商领域有亚马逊、 Flipkart压着,PaytmMall的能见度比淘宝在印度还低,这290亿美元里到底有多少是“水分”,谁也说不清。

二线城市的“救命稻草”?用户增长的“含金量”

Paytm吹嘘50%交易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 这听起来像是下沉市场的胜利,但细想全是坑。这些城市的用户ARPU值能有多少?大概率比大城市低一大截。你想想,一个县城用户,可能一个月就用Paytm充个话费、缴次电费,全年贡献的交易额能有几十美元?而大城市用户可能天天点外卖、网购,贡献度是几倍甚至几十倍。

还有个数据:Paytm说平均交易价值增加了200%, 这听着很厉害,但结合下载量增长300%来看,更像是新用户涌入拉低了整体交易额——新人本来就花得少,平均价值能不涨吗?这种“增长”其实是在透支未来等新用户变成老用户,发现平台没啥优惠,留存率立马就下来了。

金融服务能否成为“第二曲线”?贷款业务的“隐雷”

支付赚钱难,Paytm把希望押在了金融服务上。2023年Q2财报显示,金融服务收入几乎翻两番,达34.9亿卢比,主要靠“先买后付”和贷款业务。但这里有个致命问题:印度的坏账率有多高?2022年印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超过5%, Paytm作为一家没有银行背景的公司,风控能力能比专业银行强?

更关键的是 印度央行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2023年就收紧了P2P贷款的牌照。Paytm现在大力推贷款,万一政策突变,或者坏账集中爆发,这“第二曲线”可能直接变成“断头台”。他们自己说要在2023年9月前盈利,但靠贷款赚钱,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真能持续吗?

500亿卢比投资:烧钱换市场的“老路”还能走多久?

Paytm母公司One97通信说要在未来三年投资500亿卢比改善支付设施。听着像大动作,但仔细算算,5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才47亿,放在支付行业里根本不算多。支付宝一年技术研发投入都不止这个数。Paytm这钱大概率要烧在补贴和地推上——给新用户发红包,给商户降低手续费,老套路了。

问题是阿里和软银还能陪他们玩多久?Paytm成立13年了至今没盈利,全靠股东输血。2023年Q2收入虽然增长76%,但净支付利润才44.3亿卢比,扣掉各种成本,利润薄得像纸。投资人又不是慈善家,等钱烧得差不多了还不逼着Paytm“断臂求生”?

数据之外:Paytm的“盈利困局”与市场真相

Paytm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用户不够多,而是怎么赚钱。支付行业有句老话:“规模不经济”——用户越多,服务器、客服、平安成本越高,利润反而越薄。Paytm现在把290亿美元挂在嘴边,但没人问他们:每笔交易的成本是多少?净利率有多少?

对比一下 支付宝2022年年交易额118万亿元人民币,净利率大概在20%左右;Paytm就算年交易额真能到290亿美元,净利率能到5%就算烧高香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长此以往,股东的钱包比用户增长得还慢。

说到底,290亿美元可能是真的,但这数字背后藏着太多“算术题”。把所有业务流水堆在一起, 把新用户补贴算成交易增长,把贷款收入包装成“支付业务突破”——这些操作在资本市场上或许能忽悠一时但用户不傻,竞争对手更不会惯着。Paytm要想真正成为“印度版支付宝”,还得先学会少吹牛,多赚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