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资土耳其电商公司Trendyol了吗
7.5亿美元收购背后:阿里巴巴与Trendyol的十年纠葛
2023年8月15日 美国媒体Axios援引多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在上周完成对土耳其电商公司Trendyol的收购,持有其绝大多数股权,交易估值至少7.5亿美元。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 在中东欧跨境电商圈激起层层涟漪——毕竟这已经不是阿里与Trendyol的第一次“牵手”,但“全资收购”的级别,还是让不少人瞪大了眼睛。
从2015到2023:阿里巴巴在土耳其的三步棋
时间拉回到2015年,那时的阿里还在为“全球买全球卖”的eWTP计划寻找支点。土耳其,这个横跨欧亚的国家,成了阿里在中东地区的“第一站”。那一年, 阿里宣布与当地电商E-Glober合作,计划为土耳其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球资源采购渠道,帮他们把商品卖到中国,也从中国买到更便宜的原材料。说实话, 这步棋有点“试探”的意思,毕竟土耳其当时的电商渗透率不足5%,市场像块没开垦的荒地,但阿里看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往西是欧洲,往东是中东,往北是俄罗斯,简直是天然的“区域电商枢纽”。

试探之后是“深耕”。2018年,阿里突然发力,向Trendyol注资,获得其控股权。当时的Trendyol已经成了土耳其本土电商的“隐形冠军”, 年交易额突破10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前三。阿里为什么要选它?主要原因是Trendyol不是那种“烧钱换市场”的平台, 它靠的是“接地气”——自建物流覆盖土耳其95%的地区,支持货到付款,还针对土耳其消费者喜欢“砍价”的习惯推出了“集体议价”功能。这些细节,比阿里自己从零开始搭建平台省了至少3年时间。
到了2023年,剧情升级。4月21日 路透社援引土耳其商业登记数据称,阿里在Trendyol的增资中投入3.5亿美元,持股比例飙升至86.5%。两个月后 6月29日Trendyol发布声明,宣布“阿里决定投资”,但故意没提金额——现在回头看,这分明是“收购预告”。8月的收购消息,不过是给这场长达8年的“马拉松”画了个句号。
Trendyol:土耳其电商“隐形冠军”的生存法则
土耳其的电商市场,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在于“碎片化”——全国有大小电商平台200多家, 除了Trendyol,还有Hepsiburada、Trendyol的“死对头”Getir,甚至连传统零售集团如Migros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简单在于“赢家通吃”——Trendyol凭借先发优势, 硬是在这片红海里杀出了一条血路,2022年其市场份额达到28%,比第二名Hepsiburada高出10个百分点。
Trendyol的“独门秘籍”是什么?答案是“本土化做到极致”。比如物流, 土耳其地形多山,很多农村地区连快递车都开不进去,Trendyol就与当地摩托车队合作,用“摩托车+驿站”的模式配送;比如支付,土耳其消费者对信用卡不感冒,更爱“现金+分期”,Trendyol就与当地银行合作推出“零息分期”,把客单价提高了35%;再比如商品,土耳其人喜欢“量大管饱”,Trendyol就主打“家庭装”和“组合优惠”,2022年其家居类商品的复购率达到了42%,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8%。
有意思的是Trendyol并不满足于“土耳其一哥”。2022年,它宣布要向欧洲扩张,首选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但欧洲市场可不是“软柿子”——Zara、 ASOS这些本土品牌早就把消费者惯坏了物流效率比土耳其高出一大截。Trendyol的欧洲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直到阿里来了情况才不一样。阿里能给它带来什么?菜鸟的物流网络、 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方案、阿里云的数字化工具——这些正是Trendyol在欧洲扩张时最缺的“弹药”。
投资逻辑:阿里看中的不止是土耳其市场
阿里为什么要花7.5亿美元收购Trendyol?直接答案是“填补中东欧市场空白”。但往深了看,这步棋的算盘打得可精了。土耳其的电商渗透率目前只有8%,对比中国的30%、美国的20%,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2022年土耳其电商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5%,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200亿美元。这么大的蛋糕,阿里肯定不想错过。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的“地缘价值”。它连接欧亚,往西走是欧罗巴联盟市场,往东是中东,往北是俄罗斯和东欧。阿里如果通过Trendyol打通土耳其, 就等于在欧洲和中东之间搭了一座“桥”——未来把中国的商品卖到中东,或者把中东的商品卖到欧洲,都可以通过Trendyol中转。这种“区域枢纽”的战略价值,比单纯卖货重要得多。
还有技术层面的考量。Trendyol在土耳其的数字化实践,对阿里来说是个“活教材”。比如它的“AI推荐系统”, 能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天气变化推荐商品——冬天自动推荐取暖器,夏天推荐风扇,这种“场景化推荐”让它的转化率达到了4.7%,比行业平均高出1个百分点。阿里完全可以把这套系统复制到其他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拉美,帮助本地平台提升运营效率。
争议声中的扩张:欧洲野心与本土化挑战
不过阿里的“土耳其大棋”并非没有风险。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欧洲扩张”。Trendyol2023年宣布要进入英国市场, 但英国的电商竞争已经白热化——亚马逊占据30%的市场份额,Ocado的物流无人能及,Trendyol凭什么分一杯羹?有分析师指出,Trendyol的优势是“性价比”,但英国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体验”,这恰恰是它的短板。
另一个挑战是“本土化冲突”。阿里擅长用“中国模式”复制全球,但土耳其和欧洲的文化与中国差异太大。比如土耳其消费者喜欢“砍价”, 但欧洲消费者习惯“明码标价”;土耳其的支付方式以现金和分期为主,但欧洲是信用卡和PayPal的天下。如果阿里把“支付宝”强推到土耳其,会不会水土不服?2021年, 阿里投资的印度电商平台Paytm就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中国模式”,在印度市场遭遇了“抵制中国货”的浪潮,这个教训值得警惕。
还有经济层面的风险。土耳其里拉近年来贬值严重, 2022年对美元贬值了30%,这意味着阿里的7.5亿美元投资,如果换成里拉,缩水了近三分之一。虽然Trendyol的营收以里拉结算,但阿里的报表是美元计价的,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率。有投资人调侃:“阿里收购Trendyol,不仅是在赌电商增长,还在赌土耳其里拉能不能挺住。”
对土耳其电商生态的影响:是“鲶鱼”还是“鲨鱼”?
阿里入局后土耳其电商生态会发生什么变化?乐观者认为,阿里会带来“鲶鱼效应”——它的物流、支付、技术能力,会倒逼本土平台升级。比如Hepsiburada, 以前物流覆盖土耳其80%的地区,现在为了对抗Trendyol,不得不投入10亿美元建仓,把覆盖范围提到95%;比如Getir,以前做“30分钟送达”,现在推出“15分钟极速达”,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但悲观者担心,阿里会变成“鲨鱼”,吃掉所有市场。毕竟阿里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是本土平台无法比拟的。2023年第三季度, Trendyol在阿里的支持下推出了“会员日”活动,商品折扣低至3折,直接把Hepsiburada的销售额拉低了15%。有中小卖家抱怨:“现在在Trendyol上开店, 不参加‘会员日’就没流量,参加了就亏本,左右都是死路。”
不过从长远看,阿里的到来或许能推动土耳其电商的“规范化”。以前土耳其的电商市场, 假货、刷单、售后差是通病,但阿里有严格的品控体系,2023年Trendyol的商品退货率从12%下降到8%,假货投诉量下降了40%。这不仅能提升消费者信任, 也能让土耳其的电商品牌走向世界——比如土耳其的家居品牌“Lösemili Çocuklar”,通过Trendyol把商品卖到了欧洲,年出口额增长了200%。
未来展望:中东欧市场的“阿里系”版图
收购Trendyol,只是阿里在中东欧布局的“第一步”。根据阿里的“全球战略”,未来三年,它计划通过Trendyol辐射中东、北非和东欧市场。比如在沙特, Trendyol可以与阿里投资的“noon”合作,共享物流和支付资源;在俄罗斯,Trendyol的经验可以帮助阿里应对“制裁下的电商生存难题”;在东欧,Trendyol的“本地化打法”可以复制到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
但对阿里 最大的挑战还是“平衡”——平衡“中国模式”与“本土需求”,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平衡“扩张野心”与“风险控制”。正如阿里CEO张勇在2023年投资者大会上所说:“跨境电商不是‘把中国商品卖出去’,而是‘让全球商品流动起来’。”收购Trendyol,或许正是阿里践行这句话的关键一步。
话说回来土耳其的电商故事才刚刚开始。阿里的7.5亿美元,是“买未来”,还是“买教训”?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全球电商的“区域争夺战”中,谁掌握了“本土化”的密码,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