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商机构联合提交政府电子商务政策反馈
印度电商政策变局:机构联合发声背后的利益博弈
印度商业部2021年抛出的电商新规草案,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亚马逊、 沃尔玛这些平台巨头还没缓过神,全印度卖家协会带着十多家机构杀到了政府门口,要求修改政策——这场围绕电商规则的博弈,早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3000家卖家的集体“上书”
8月8日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会议室里AIOVA秘书长Praveen Khandelwal把一份厚厚的建议书拍在了桌上。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意见书,里面装着3000多家线上商户的血泪诉求。“无论外商投不投资,都不能让平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Khandelwal说话时手一直在抖,他指着建议书里的条款,“市场必须中立,不然中小卖家怎么活?”

旁边的全印度移动零售商协会代表直点头。他们2023年做过个调查, 78%的卖家曾被平台“隐性降权”——明明商品质量不差,就是搜不到;流量突然被掐,订单量断崖式下跌。这些平台自己卖的东西呢?永远排在首页最显眼的位置。“这不是竞争,是碾压。”一位卖家代表当场拍了桌子。
外资49%红线下的平台困局
政府草案里那道“外资股份不超过49%”的红线,让亚马逊和沃尔玛坐不住了。2021年3月,印度政府悄悄组了个智囊团,成员全是电商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人,偏偏把卖家协会排除在外。“这就像让狐狸给鸡制定平安守则嘛!”某外资电商高管私下抱怨。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有限库存模式”。草案说企业要是接受印度管理局管理,外资不超过49%,就能在网上卖本国商品——但限制可不小。亚马逊印度站2022年尝试推本土品牌,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库存量被卡死,品类少了将近30%,转化率直接掉了18%。“消费者想买的商品,你告诉他们‘没货’,这生意还做不做?”该平台运营负责人苦笑。
中小卖家的“破局密码”在哪
CAIT秘书长Praveen Khandelwal提到个案例:2023年5月, 德里有个卖手工地毯的卖家,主要原因是拒绝参加平台的“独家销售”活动,第二天流量就被腰斩。“平台说这是‘算法优化’,谁信?”他们现在要求把“电商平台销售”单独列为正式行业,这样贷款、税收才能有章法。
AIOVA的建议书里藏着个数据:2022年印度中小电商卖家主要原因是平台无担保贷款利率太高,平均利润被吃掉15%。有个卖电子配件的卖家, 为了上平台活动,借了年息24%的贷款,后来啊活动一结束,订单没涨多少,利息倒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我们不是要钱,是要公平的生存环境。”这位卖家说。
消费者真的需要“保护”吗
政府说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可印度网友早就吵翻了天。2018年就有政策提议,每人每年从中国电商平台买东西不能超过4件。“我买几件关政府什么事?”孟买的上班族Priya在社交媒体上发火,“限制外资,再说说商品贵了选择少了倒霉的还是我们。”
更讽刺的是有些本土平台借着政策东风悄悄涨价。2023年6月, 印度本土电商平台“Flipkart”部分家电价格比2022年涨了12%,理由是“合规成本增加”。消费者协会的人指出:“保护不能变成垄断,否则保护就变成了枷锁。”
政策博弈中的“灰色地带”
政策草案要求平台“平等对待卖家”,可怎么才算平等?AIOVA发现,有些平台用“搜索排名算法”玩花样——给自家商品加权,给中小卖家设“最低广告门槛”。“你投的钱少,就别想有好位置。”这算不算违反“平等”?
还有“数据透明度”问题。2023年7月,某电商平台被曝只给大卖家看详细用户画像,中小卖家只能拿到模糊数据。“连消费者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选品?”一位卖家代表无奈地说。他们要求政府强制平台公开算法逻辑,可平台总拿“商业机密”当挡箭牌。
跨境电商的“印度选择题”
对中国卖家印度政策的变化更让人头疼。2021年草案出来后 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赶紧把印度站的库存转移到本土仓库,后来啊被平台以“违反库存模式”为由罚款2万美元。“左右不是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该公司负责人说。
有行业人士建议, 与其硬闯,不如“借船出海”——和印度本土卖家合作,通过他们的账号销售。2023年4月,杭州某家居公司就是这么做的,转化率提升了22%。“本地人更懂本地消费者,比我们瞎折腾强。”该公司运营经理说。
政策制定者的“平衡术”
印度政府也在头疼。既要吸引外资,又要保护本土产业,还要讨好消费者。2023年8月的反馈会议上,商业部官员频频点头,可具体怎么改,谁也没底。“我们不是要打压谁,是要让市场健康运行。”一位官员说。
有政策专家指出, 可以参考印尼的做法——外资持股限制49%,但允许平台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增加影响力。2022年,印尼某电商平台和本土零售商合作,市场份额反而提升了15%。“限制不是目的,激活本土生态才是。”该专家说。
未来:谁能在印度电商战场笑到再说说
这场政策博弈还没结束。亚马逊在悄悄调整策略, 2023年第二季度加大了对印度本土卖家的扶持;沃尔玛则和印度电信公司合作,想通过流量入口抢占市场。“谁能更快适应规则,谁就能赢。”行业分析师说。
中小卖家也没闲着。AIOVA计划2023年10月组织“电商政策听证会”,邀请消费者、平台、政府三方一起谈。“这次我们不闹,我们讲数据、讲案例、讲道理。”Khandelwal说。至于政策到底怎么改, 没人能打包票,但有一点很清楚:在印度这个复杂的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