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新购物通道开启,能吸引近2亿潜在买家吗

亚马逊突然牵手Snap,这波操作到底想干嘛?

昨天一早, 跨境圈的朋友群突然炸锅——Snap Inc.官网甩出一条消息:从本周开始,要测试一种通过Snapchat相机在亚马逊上搜索产品的新方法。消息不长, 但信息量够大:日活近2亿的Snapchat用户,现在能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实物或条形码,直接跳转亚马逊买同款。听起来跟咱们熟悉的“淘宝扫一扫”差不多, 但这次主角是亚马逊和Snap,这两个巨头凑一块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亿日活是馅饼还是陷阱?

先说说Snapchat这2亿日活。听着数字挺唬人,但得掰开揉碎了看。根据Snap Inc.2023年Q2财报, 今年一季度他们刚新增400万用户,日活冲到1.91亿,后来啊二季度直接掉链子,环比下降1.5%,只剩1.88亿——这是公司成立十多年来首次单季用户负增长。CEO Evan Sp倒是挺实诚,承认去年搞的“重新设计”把用户搞懵了现在才缓过劲儿来。这么看,这2亿日活不仅没涨,反而有点“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意思。

亚马逊开启新购物通道,带来近2亿潜在买家
亚马逊开启新购物通道,带来近2亿潜在买家

更关键的是这些用户到底爱不爱购物?eMarketer今年6月的报告显示, Z世代虽然爱刷短视频、玩AR滤镜,但在电商平台的消费转化率比千禧一代低了近20%。他们更习惯“种草—比价—拔草”的散养模式,直接对着相机扫码下单?恐怕没那么简单。亚马逊可能觉得这是片蓝海,但没准儿是片盐碱地——看着广,种啥啥不行。

视觉搜索真有那么香?

亚马逊这次主打的是“视觉搜索”,说白了就是“拍立淘”的翻版。用户对着零食包装、玩具盒、化妆品瓶盖一拍,屏幕上弹出一堆相似商品,点进去就能买。听着挺高效,但实际体验可能要打个问号。

去年双11, 国内某电商平台做过测试:用户用视觉搜索找“红色连帽卫衣”,系统推的商品里有30%连红色都不是还有20%压根儿不是卫衣。问题出在AI识别的精准度上,特别是对同色系、多纹理的商品,算法经常“张冠李戴”。亚马逊这次跟Snap合作,技术是Snap的,商品是亚马逊的,两边数据能不能磨合好?打个问号。要是用户拍了个星巴克杯子,后来啊跳出十个“类似款”,全是杂牌,谁有耐心翻到第三页?

再说购物路径。现在的流程是:打开Snapchat→打开相机→对准物品→等待识别→点击链接→跳转亚马逊→登录账号→加入购物车→付款。七拐八绕的,比直接打开亚马逊APP搜关键词还麻烦。除非亚马逊能在Snap里内嵌购买流程,否则这“一键购物”怕是要变成“七步走棋”。

亚马逊的社交梦,醒了没?

其实这已经不是亚马逊第一次试水社交了。前两年跟Facebook搞Alexa语音控制, 后来啊Portal卖得平平无奇;去年推“Amazon Live”直播带货,邀请网红卖货,流量一直上不去。为啥?亚马逊的基因是“搜索电商”,用户打开它就是为了“买对东西”,不是为了“逛着玩”。社交电商的核心是“互动”和“信任”,亚马逊的算法推荐再强,也比不上网红一句“我亲测好用”。

这次跟Snap合作,可能是想借Z世代的社交场景破圈。但别忘了Snapchat的用户习惯是“阅后即焚”,广告和购物信息很容易被当成垃圾弹掉。亚马逊要是想靠这2亿用户冲销量,恐怕得先解决“用户愿不愿意在社交场景里被种草”的问题。国内某跨境卖家跟我吐槽过 去年在TikTok投了视觉搜索广告,点击率还行,但转化率只有0.8%,比站内广告低了整整5倍。用户点进去一看,“哦,亚马逊啊,关了。”

卖家们,该不该跟风?

对跨境电商卖家这波新通道到底值不值得跟进?得看情况。

如果是做标品、刚需品的,比如手机壳、充电线,视觉搜索可能有点用。用户看到实物,想找同款,直接一拍就能定位到你的Listing,省了搜索关键词的功夫。深圳某做3C配件的卖家告诉我, 去年在亚马逊测试了视觉搜索关键词优化,把产品图片里的条形码和特征物做了标记,三个月后这类搜索带来的流量占了总流量的12%,转化率比普通搜索高了3个百分点。不过这也有前提——你的产品图片得清晰得能看清像素,不然AI识别不出来一切白搭。

但要是做非标品、设计款的,比如原创女装、手工饰品,就别指望了。视觉搜索本质上是“以图搜图”,你的设计再独特,用户也难用手机拍出一样的角度。而且这类产品用户更看重“故事感”,直播和图文种草比冷冰冰的识别有效得多。杭州某女装老板娘说:“我宁可花预算请网红拍穿搭视频, 也不去搞这视觉搜索,拍出来人家都认不出是我的款,有啥用?”

还有一点,亚马逊没说清楚的是这功能要不要额外收费。要是跟广告似的,按点击付费,那卖家们的成本可就上去了。毕竟Snap的用户画像跟亚马逊重合度不高,就算能带来流量,转化率跟不上,再说说可能为爱发电。

老对手们也没闲着

亚马逊这边刚跟Snap牵上手,隔壁的TikTok和Instagram早就开始“抄作业”了。TikTok去年就上线了“Shop”功能, 用户刷视频看到喜欢的商品,直接点小黄车就能买;Instagram的“Reels Shopping”更是把商品链接嵌在短视频里边看边买。人家玩的是“内容即购物”,用户在刷娱乐的时候顺便下单,路径短,体验顺。

亚马逊现在搞视觉搜索,有点“后知后觉”的意思。社交电商的核心是“内容种草+场景转化”,亚马逊缺的是内容生态。Snapchat的滤镜再好玩,跟卖货有啥关系?用户看完朋友发的派对滤镜,突然想买同款墨镜?这场景太勉强了。反倒是TikTok,美妆博主用滤镜试色,用户直接下单同款口红,这才是无缝衔接。

更尴尬的是亚马逊自己也有社交属性啊!用户评论、问答、社区帖子,这些都是UGC内容,完全可以做成“购物种草”场景。但亚马逊好像没把这当回事儿,评论区里全是“求求了出链接”的留言,官方却没搭理。现在转头去找Snap,是不是有点舍近求远?

未来到底行不行,数据说话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看实测数据。亚马逊这次只说了“测试阶段”,具体效果咋样,得等过几个月才有答案。但可以参考下同类案例:2022年, 沃尔玛跟Pinterest合作搞视觉搜索,上线半年后相关商品的搜索量提升了18%,但实际下单转化率只有2.1%,比沃尔玛APP的平均转化率低了4个百分点。这说明啥?用户愿意“搜”,但不一定愿意“买”。

亚马逊要是真想靠这2亿用户破局,得先解决三个问题:视觉搜索的精准度能不能跟上?购物路径能不能再简化一点?用户在Snap里的购物习惯能不能培养起来?要是这三个坎儿迈不过去, 这“新购物通道”可能就是个花架子,听着热闹,实际卖货还得靠老本行——搜索推荐和Prime会员。

对了 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Snap Inc.拒绝透露跟亚马逊的合作财务条款,外媒猜测是赚推荐费。那问题来了要是用户通过Snap买了东西,亚马逊给Snap佣金,这成本再说说会不会转嫁到卖家头上?要是卖家得为这“潜在流量”买单, 那可就得掂量掂量了——毕竟2亿日活里到底有多少能变成真实买家,谁也说不准。

亚马逊这波操作,与其说是“开辟新通道”,不如说是“试水社交电商”的又一次尝试。成不成两说但至少说明,跨境电商的流量玩法,越来越卷了。卖家们与其跟风追热点, 不如先把自家的产品图片、Listing优化做好,毕竟再牛的通道,也得有好东西才能留住人。至于那2亿潜在买家?先让他们“潜在”着吧,真金白银的转化,还得靠实力说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