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商Flipkart投资346亿卢比
346亿卢比砸向节日季, Flipkart的野心有多大
2018年9月,印度电商圈炸了锅——Flipkart宣布砸下346.3亿卢比,就为了接下来那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排灯节促销。你可能会问,至于吗那个?钱多的没处花?但如果你知道这家被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77%股权的印度电商巨头, 正在和亚马逊死磕市场份额,或许就懂了:这不是简单的烧钱,是一场必须赢的战役。
手机战场:从三分之一到50%的份额狂想
Flipkart的销售老大Ayyappan Rajagopal在内部会议上放了个狠话:“去年排灯节, 我们卖的手机占了印度市场的三分之一,今年?要干到50%。”这话听着像吹牛, 但细想又有点底气——毕竟他们准备了20款新机,其中14款主打5000到15000卢比的中低端市场,这个区间正好占了印度手机销量的85%。更狠的是库存直接拉到去年的两倍,口号是“绝不断货”。你想想,过节想买个新手机,翻来覆去就那几款还总缺货,谁不烦?Flipkart这招“海量库存+价格屠刀”,就是要把线下消费者往线上赶。Rajagopal还特意提了诺基亚、 RealMe、Poco这些品牌,都是线上爆款,意思很明确:我们不跟你拼线下门店,就拼线上谁家车型多、折扣大。

沃尔玛的“印度实验”:钱从哪来 要往哪投
有人可能纳闷,Flipkart哪来这么多钱撒?答案藏在2018年8月那桩160亿美元的大收购里——沃尔玛把Flipkart揽入怀中,可不是为了当个甩手掌柜。这笔346亿卢比的投资,只是沃尔玛“印度实验”的第一步。专业机构Grant Thornton的前合伙人Harish HV点破了玄机:“沃尔玛是想把在美国玩转的线上线下融合,复制到印度。”你看, 除了手机,Flipkart还悄悄往杂货零售砸了2.64亿美元,计划三年内把Supermart杂货店从班加罗尔铺到全印度。这操作,不就是在学亚马逊的Amazon Fresh?沃尔玛在全球市场早就摸透了:零售的未来 不是纯线上也不是纯线下是“你下楼买瓶酱油,也能顺便在我APP上下单台电视”的无缝衔接。
亚马逊的反击:272亿卢比的“针锋相对”
说到底, Flipkart敢这么豪横,底气还是来自沃尔玛的钱包。但对手亚马逊也不是吃素的——几乎在同一时间,亚马逊印度区悄悄注资272亿卢比,目标直指同一个节日季。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Flipkart占了印度在线零售54%的份额,亚马逊紧随其后占30%。这差距看似不小,但亚马逊有个优势:它不靠卖货赚钱,靠的是“广告+会员”的组合拳。有分析师预测, 到2023年,Flipkart的在线销售额能冲到149亿美元,亚马逊也不差,预计117亿美元。说白了这场仗才刚开始,346亿对272亿,不过是前哨战。
电商广告:被Flipkart和亚马逊 的印度市场
你可能不知道, 印度广告圈一直有个魔咒:线下广告难变现,线上广告又没人投。但Flipkart和亚马逊的出现,正在打破这个魔咒。咨询公司Redseer的数据显示, 过去两年电商广告在数字广告里的占比从15%涨到了20%,照这个速度,2030年能占到25%。更关键的是 2021年印度电商广告收入已经有5000亿卢比,其中80%——也就是4000亿卢比,被亚马逊和Flipkart两家瓜分。他们怎么做到的?简单说:卖货的时候顺便卖广告。比如你在Flipkart上搜手机,页面顶部的“精选推荐”、侧边的“猜你喜欢”,都是广告位。商家为了曝光,愿意掏钱。这种“流量变现”的模式,让印度广告圈第一次尝到了“电商+广告”的甜头。
Big Billion Day:一场和印度传统节日的“流量联姻”
2018年10月9日 Flipkart的Big Billion Day促销正式开启,但这次他们玩了个新花样:和印度传统节日Navratri绑定。Navratri是印度教重要节日信徒会连续九天祭拜女神,期间亲友互赠礼物,消费需求爆棚。Flipkart这招“借势营销”简直绝了——把电商促销和传统节日流量绑在一起,相当于搭上了顺风车。Redseer预测,这个节日季最火的那五天销售额能干到30亿美元,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谁在背后撑场?除了346亿卢比的促销预算, 还有Flipkart的“手机上门维修”和“旧机回购”服务——你想想,过节想换新机,旧机不用跑二手市场,还能折价抵扣,上门取件,这体验谁不爱?
eKart和PhonePe:藏在346亿投资背后的“基建狂魔”
别以为346亿全砸在折扣上了Flipkart的“算盘”打得精着呢。早在2016年, 他们就往物流公司eKart投了326亿卢比,确保“今天下单,明天到货”;支付公司PhonePe也拿了325.4亿卢比,现在印度有3.88亿用户用PhonePe付款。这些“基础设施”才是Flipkart的护城河——没有靠谱的物流和支付,再好的折扣也是白搭。你看亚马逊,为什么能在中国打拼多年?靠的不就是“次日达”和“亚马逊支付”吗?Flipkart现在学这招,就是要让消费者记住:在Flipkart买东西,不仅便宜,还方便。
杂货零售:Flipkart的下一个“百亿赛道”
除了手机和3C,Flipkart还在悄悄布局杂货零售。2018年8月, 他们宣布未来三年给杂货部门投2.64亿美元,把Supermart杂货店从班加罗尔 到其他城市。这可不是跟风,是看准了印度杂货市场的空白——线下杂货店分散、价格不透明,线上却没人做。亚马逊早在2016年就推了Amazon Pantry,但进展缓慢。Flipkart的杀手锏是什么?沃尔玛的供应链。沃尔玛在全球有30多年的零售经验,拿货、仓储、配送一套下来比印度本土玩家专业太多。有分析师说 杂货零售是“高频低客单”,用户一旦养成线上买日用品的习惯,黏性极高——这才是Flipkart真正的“长期主义”。
争议与质疑:346亿卢比,是豪赌还是必胜?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Flipkart的操作。有投资人私下吐槽:“靠折扣换市场份额,跟饮鸩止渴有什么区别?”毕竟印度电商行业普遍亏损,Flipkart2018年上半年的亏损额还在扩大。还有专家指出, 线下消费者对“线上折扣”已经麻木了——去年排灯节折扣力度也不小,但转化率只提升了15%,远低于预期。更麻烦的是 亚马逊的Prime会员体系越来越完善,用户花499卢比就能免费包邮、看视频,这对价格敏感的印度用户诱惑太大了。Flipkart的346亿,能不能打破“越亏越多,越多越亏”的循环,还得打个问号。
未来三年:Flipkart能否真的“超越亚马逊”?
市场分析师给了一组数据:2023年, Flipkart的在线销售额预计能达到149亿美元,亚马逊117亿美元。这个预测要是成真,Flipkart就能坐上印度电商的头把交椅。但前提是他们得解决几个问题:怎么降低物流成本?怎么让广告收入占比从现在的20%提到30%?杂货零售怎么对抗亚马逊的Amazon Fresh?沃尔玛的钱不是无限的,346亿砸下去,总得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Flipkart的创始人班尼亚说过:“在印度做电商,要么死得快,要么长得慢。”这场和亚马逊的拉锯战, 比的不是谁钱多,而是谁更懂印度消费者——他们要的不仅是便宜,还有“你懂我”的贴心。
给中国出海玩家的启示:别学折扣, 学“本土化”
看着Flipkart和亚马逊在印度“烧钱”,中国跨境电商玩家或许能悟出点东西。印度市场跟中国不一样,网络基础设施差,用户价格敏感,线下渠道根深蒂固。单纯的“复制中国模式”行不通——比如你直接照搬拼多多“百亿补贴”, 印度消费者可能不买账,主要原因是他们更相信“熟人推荐”。Flipkart的成功, 在于它把“美国资本+印度本土运营”结合得很好:用沃尔玛的钱烧市场,用印度团队懂用户习惯。中国玩家想进印度,先别急着砸钱,先搞清楚:印度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支付方式?他们信不信任线上买生鲜?你的物流能不能覆盖到班加罗尔郊区的村子?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再谈“346亿卢比”的野心也不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