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白五大促即将到来,难道不会吸引数千万用户并带来十倍流量增长吗
中东白五大促:被吹上天的“十倍流量”,真的能兑现吗呃?
提到中东电商的年末狂欢,谁不知道“白色星期五”的大名?2014年, Souq把亚马逊的“黑色星期五”搬进沙漠,改成穆斯林文化更喜欢的“白五”,这一搞就是四年。2018年第五个白五还没来 网上已经炸了锅——“数千万用户涌入”“流量暴涨十倍”“转化率翻三倍”,听着比沙漠里的海市蜃楼还诱人。可问题来了这些数字靠谱吗?流量真的能像骆驼一样成群结队地来还是说只是商家自己画的大饼?
从“黑五”到“白五”:中东人的购物节怎么来的?
2014年11月28日 阿联酋本土电商Souq搞了个“黑色星期五”促销,折扣打到70%,后来啊卖了24.6万件商品。这事儿被当地媒体称为“中东线上促销的处女秀”。但Souq的人琢磨:穆斯林把周五当圣日讲究祥和,叫“黑五”多不吉利啊?第二年干脆改名“白色星期五”,这一改,直接戳中中东消费者的文化G点。

2015年白五, Souq的销售额直接翻倍,访客冲到1300万,平均每小时卖12万件香水、手机、化妆品。华为、三星这些国际品牌第一次来凑热闹,估计当时心里嘀咕:“中东人买东西这么猛?”到了2016年, 订单量干到120万件,移动端交易占比第一次超过50%,说明中东人早就习惯用手机剁手了。2017年更狠, 每秒卖出18件商品,百万订单里COD占了大头,但Souq联合Visa、MasterCard搞了个“线上支付立减10-15%”,硬生生让一半订单转成了线上支付——不过促销一过这些人又摸出钱包准备COD了。
“十倍流量增长”:数字背后的冷现实
2018年, Souq物流部门放话:“订单增长是平时的8倍,流量增长10-15倍,转化率2-3倍。”这话说得,让人热血沸腾,但冷静想想,中东的物流能撑住吗?Souq自己都承认,白五期间,头程物流仓位、末端派送运力都是“稀缺资源”。2017年他们提前安排了Q Express和Wing物流, 后来啊还是爆仓,有些沙特消费者等了十天半个月才收到货,差评能堆到沙漠里去。
再说流量,Souq说“每天新增买家是平时的5倍”,可中东总人口才多少?1亿多,算上老人小孩,能网购的成年人也就几千万。真来了“数千万用户”,平台不卡成PPT才怪。2017年白五期间,Souq技术团队直接“封网”——停止所有系统对接,就怕服务器崩了。可就算服务器不崩,物流慢、支付卡顿,用户来了又走,转化率真能翻三倍?我倒觉得,这数字更像是“预期管理”,先把商家忽悠进来再慢慢填坑。
COD:中东电商的“甜蜜负担”
中东电商有个绕不开的坎——COD。超过80%的订单都用货到付款,为啥?信任问题呗。中东消费者对线上支付一直不放心,总觉得钱给了货不咋地怎么办?2017年Souq搞线上支付折扣,确实让一半订单转线上,但促销一结束,COD又回来了。这就像谈恋爱,商家拼命给用户“送礼物”,用户才愿意“牵手”,等礼物停了谁还跟你玩?
更麻烦的是COD的退货率高达30%,比线上支付高一倍。白五期间订单暴增,COD的退货量也得跟着涨,商家不仅要承担运费,还得处理一堆退回的货,折腾得够呛。2018年Souq想学亚马逊搞Prime会员, 承诺“次日达”,后来啊中东物流跟不上,承诺变空头支票,会员吐槽不断。
品牌狂欢:大促到底谁在赚钱?
每年白五, 华为、三星、Guess这些品牌都冲在最前面2015年第一次来2017年直接把折扣打到70-80%。可问题是折扣这么大,真的赚钱吗?2016年白五, Souq上1.1万卖家大部分参与了促销,但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可能就头部那几家,中小卖家跟着“赔本赚吆喝”。
有个深圳做3C配件的卖家告诉我, 2017年白五他在Souq的销量翻了5倍,但利润率从30%掉到8%,主要原因是平台佣金、物流成本、折扣补贴全砸进去了。更坑的是 中东消费者喜欢“白嫖”——买了东西,过几天说“不喜欢”就退货,COD的退货让他的库存积压了一堆。第二年他学聪明了只参加小品类促销,折扣控制在30%以内,利润反而上去了。
物流困局:骆驼跑不过高铁
中东的物流,用“惨不忍睹”形容都不为过。阿联酋、沙特还好点,科威特、埃及的物流基础设施,跟国内十八线县城似的。2017年白五,沙特某消费者买了台手机,后来啊物流送到隔壁阿曼,折腾了半个月才送回来。Souq自己也知道问题, 2018年跟本地打车软件Careem合作,想用网约车送快递,后来啊司机嫌订单太碎,赚不到钱,合作搞了三天就黄了。
头程物流更麻烦,中东的头程仓位比黄金还稀缺。2018年9月,深圳到迪拜的海运仓位涨到平时3倍,有些卖家订不到仓位,只能空运,成本直接翻倍。有个做家居的老板说 他2017年白五的货,主要原因是物流慢,错过了最佳销售期,再说说只能打折清仓,亏了20多万。
流量竞争:Noon来抢食,Souq还稳吗?
2018年,中东电商格局变了。亚马逊收购Souq后本土电商平台Noon杀出来搞“黄色星期五”,跟Souq对着干。Noon背后有阿联酋自主权基金支持, 烧钱搞补贴,2018年白五前,Noon的APP下载量超过Souq,分流了不少流量。
Souq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2018年白五前,他们搞了“提前购”——11月1日就开始促销,想提前锁定用户。后来啊Noon也跟着搞“提前购”,两家打得不可开交。再说说2018年白五, Souq的流量只增长了8倍,比预期的10倍差了不少,Noon的流量增长了12倍,差点反超。这说明,中东电商的流量不是无限的,“数千万用户”的口号,可能只是两家平台抢用户的烟雾弹。
策略建议:别被数字忽悠, 扎稳马步最重要
想参加中东白五的商家,先别盯着“十倍流量”流口水。得先解决物流问题:提前3个月订头程仓位, 跟本地物流公司谈好白五期间的运力,最好在沙特、阿联酋多设几个仓。支付方面 COD不能丢,但可以搞“COD+线上支付组合优惠”,比如线上支付立减5%,COD正常价,引导用户习惯线上支付。
折扣也别瞎打, 中小卖家不如搞“品类聚焦”,比如只卖手机配件,折扣控制在40%以内,避免陷入价格战。还有, 中东消费者喜欢“社交种草”,2015年Souq就在YouTube、Facebook搞直播促销,效果不错。卖家可以找本地网红合作,拍开箱视频,比硬广管用多了。
再说说别迷信“十倍流量增长”。中东电商市场还在成长,物流、支付、信任问题没解决前,流量再大也白搭。扎扎实实做好供应链、服务,比追着数字跑靠谱。毕竟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再美,也当不了饭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