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电商模式,能否为跨境电商带来新的发展红利
跨境电商的“钱袋子”难题,区块链支付能破局吗?
做跨境电商的人都知道,钱这事儿从来都不简单。2013年那会儿, 卢亮还在折腾兰亭集势的海外业务,每天盯着美元进账,转头又要换成人民币给国内供应商打款。中间的汇率波动、银行手续费,折腾一圈下来利润能砍掉一大截。更头疼的是跨境支付动不动就被卡,资金到账慢得像蜗牛爬,有时候货都卖出去了钱还在半道上飘着。那时候他就在想,有没有办法绕开这些中间环节,让钱直接从买家口袋流到卖家手里?后来他遇到了比特币,突然发现,这不就是现成的答案吗?
2013年卢亮的跨境支付困境, 比特币成了救命稻草
卢亮这人挺有意思,早年是搞物理的,博士毕业做了技术,后来又跑到阿里管手机淘宝,算是电商圈里的“跨界玩家”。2011年加入兰亭集势当CTO,带着公司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成了中国第一个在美上市的外贸电商。按理说该功成名就了 但他偏不2014年跑美国去创业,搞了个叫5miles的二手电商平台,专门解决海外用户的本地交易问题。

但问题又来了——跨境支付还是老样子。卢亮在2018年的一次峰会上回忆, 2013年做跨境电商时收的是美元,付的是人民币,中间要经过多层兑换,成本高得吓人。那时候他接触了比特币, 发现这玩意儿能直接点对点转账,不用银行,不用支付机构,几秒钟就能到账,手续费几乎为零。他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要是用在跨境电商支付上,绝对能炸翻天。
后来他真的这么干了。用比特币做跨境结算,省去了换汇的麻烦,也不用担心不同国家的支付牌照问题。要知道, 传统跨境支付,单笔手续费可能就到3%-5%,大额交易更高,要是用数字货币,这笔钱直接省下来了。对中小卖家 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想想,一年做1000万生意,光手续费就能省掉30万到50万,够多请两个运营了。
区块链电商不只是支付, 信任问题才是跨境电商的“心结”
支付解决了跨境电商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更大的坑在后面——信任。买家怕收不到货或者货不对板,卖家怕拿了钱不给钱,平台两边不讨好,还要花大价钱做担保、做风控。马蜂窝那事儿就是个典型,用户评价造假,删都删不掉,再说说闹得沸沸扬扬。要是评价能上链呢?一旦数据记在区块链上,谁也改不了谁也别想作假。
卢亮在5miles上就试过这招。把用户的交易记录、评价信息都放到链上,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买家能看到卖家的真实历史交易,卖家也能追踪到物流信息,纠纷直接少了一大半。他举了个例子, 有个美国买家在平台上买了个二手包,收到货后发现是假的,按以前流程得跟平台扯皮半个月,现在直接调链上的物流信息和交易记录,凭据确凿,卖家乖乖退款,全程没用3天。
智能合约更是绝了。传统电商交易,得靠平台担保,钱先到平台,确认收货再给卖家。中间万一平台跑路了或者系统出bug,钱就没了。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能自动施行——买家确认收货,合约直接把钱打给卖家,不需要第三方插手。卢亮说这就像给交易上了个“保险栓”,双方都放心,平台也能省下担保的运营成本。
从拼多多看社区电商,区块链能不能复制“砍价免费拿”的魔力?
说到跨境电商的增长,印度市场最近几年火得一塌糊涂。2014年到2018年,印度的电商规模涨了6倍,远超中国和美国。但问题是海外社区电商一直没起来反倒是国内拼多多靠着“拼团”“砍价”杀出一条血路。卢亮觉得,这背后藏着个机会——社区电商的流量红利,区块链能不能接住?
2018年他就在琢磨,拼多多的核心是什么?是让用户愿意分享,拉新裂变。拉一个人来砍价,自己能得优惠;分享到朋友圈,更多人参与,价格就能更低。那区块链能不能做类似的事?答案是能。用通证经济设计,用户拉新、评价、分享都能得代币,代币能兑换商品,或者参与平台分红。用户持有的代币越多,分到的利润越多,这不就相当于把“利益”分出去了吗?
5miles后来真的这么试了。平台发行了自己的通证, 用户拉新一个好友注册,奖励10个代币;完成一笔交易,奖励5个;写个优质评价,奖励3个。代币能直接在平台抵现,或者每月按持有量分红。后来啊呢?2018年那会儿, 平台的月活用户涨了40%,新用户中有60%是通过老用户分享进来的,成本比传统广告低了三成。这招确实狠,把用户的“剩余劳动力”全榨出来了——毕竟谁不想躺着赚钱呢?
区块链电商不是万能药, 这几个坑得先填上
但话说回来区块链电商真就那么完美?恐怕未必。数字货币的波动就是个天大的麻烦。比特币今天涨10%,明天跌20%,要是用比特币结算,卖家今天收到的钱,明天可能就买不到货了。卢亮他们也想到了搞了个稳定币方案——锚定法币,比如1个稳定币等于1美元,波动几乎为零。在非洲市场,他们还和当地企业合作,准备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解决当地货币不稳定的问题。
还有合规性。2013年那会儿,用比特币跨境擦边球,现在可不行了。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越来越严,欧罗巴联盟的MiCA法案、美国的SEC监管,稍不注意就可能踩红线。卢亮说他们现在做链上支付,必须先拿到当地的支付牌照,稳定币也要通过合规审计,不然分分钟被叫停。
技术门槛也是个坎。区块链的性能有限,以太坊每秒只能处理几十笔交易,双十一那种量级根本扛不住。CyberMiles作为5miles的底层公链, 专门做了优化,支持每秒几千笔交易,但中小玩家哪有这技术实力?要么自己搭链,要么用现成的公链,成本都不低。
从5miles看实战,区块链电商到底能不能落地?
说再多理论,不如看实际案例。5miles从2015年进入美国市场, 2016年交易额就突破30亿美元,用户超1200万,现在成了美国头部的二手电商平台。他们怎么做到的?靠的就是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的痛点——支持比特币、 稳定币支付,手续费比传统支付低70%,到账时间从3天缩短到3秒。
卢亮在2018年全球流量大会上分享过一组数据:用区块链支付后 平台的纠纷率下降了35%,主要原因是资金实时到账,卖家不愁收不到钱,买家也不怕卖家跑路;复购率提升了28%,用户评价上链后信息透明,信任感上来了自然愿意再来。这可不是小数字,对跨境电商纠纷率每降1%,运营成本就能省一大笔。
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在东南亚市场, 他们试过用区块链做跨境物流,后来啊发现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太差,节点同步经常出问题,还不如传统物流靠谱。后来改成了“链上信息追踪+线下物流”的混合模式,才勉强跑通。所以说区块链电商不是万能药,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不能盲目照搬。
未来已来?区块链电商会成跨境电商的“标配”吗?
这两年虽然区块链热度降了些,但跨境电商的痛点还在——支付贵、信任难、增长慢。卢亮觉得,区块链就像10年前的移动支付,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不靠谱,现在谁不用支付宝微信?未来几年,因为合规越来越完善,技术越来越成熟,区块链电商可能会从“可选”变成“必需”。
想象一下 非洲市场的卖家用稳定币收钱,不用再担心本国货币贬值;欧洲买家直接用欧元稳定币下单,不用换汇;东南亚的小商家,通过社区通证拉新,零成本获客……这场景,想想都让人兴奋。但前提是得先把坑填上——监管、技术、用户认知,一样都不能少。
卢亮现在带着CyberMiles团队, 还在折腾更厉害的东西:用智能合约做“自动分仓”,货物到哪个仓库,系统自动分账;用链上身份验证,解决跨境电商的“刷单”问题;甚至想把整个供应链都搬到链上,从生产到销售,全程透明可追溯。他说 电商的“去中心化”不是一句口号,是把权力和利益还给用户,让平台不再是“中间商赚差价”,而是“服务者赚服务费”。
所以区块链电商能不能给跨境电商带来新红利?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需要试错,需要像卢亮这样的人,一点点把技术落地,把成本降下来把用户教育过来。等到某天 你打开跨境电商平台,发现支付用的是稳定币,评价是链上存的,订单是智能合约自动施行的——那时候,红利就真的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