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et Internet能否在中东复制出下一个Lazada的电商巨头
Rocket Internet的中东棋局:复制神话还是水土不服?
中东的沙漠里总能冒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商业故事嗯。2007年成立的德国创投机构Rocket Internet, 靠着在新兴市场“复制粘贴”硅谷模式的狠劲,在全球圈出了不少地盘。人们叫它“克隆大王”,它在东南亚孵化了Lazada,让阿里豪掷10亿美元收入囊中。如今 这双“复制”的眼睛盯上了中东——这个既有石油美元又有年轻人口的市场,Rocket Internet能否在这里复制出下一个Lazada?答案藏在它过去的每一步棋里。
从“合资借力”到“全资并购”:Rocket的中东入场券
中东市场不好啃。语言、宗教、支付习惯,每个细节都能让外来者碰一鼻子灰。Rocket Internet深谙“借力打力”的道理, 2013年它找上了泛非洲最大电信运营商MTN集团,合资成立了中东互联网集团,双方各持股50%。这招棋妙得很——通信行业在非洲和中东是技术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 MTN深耕本地多年,基站、用户数据、线下渠道,Rocket几乎“零成本”借到了这些关键资源。MEIG成立后 火箭般孵化出Wadi、Carmudi、Easy Taxi等项目,其中Wadi成了中东消费者最早接触的综合电商平台之一。

但合资模式见效慢,Rocket更喜欢“快准狠”的全资并购。2005年在科威特诞生的外卖平台Talabat,到2015年时已经在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积累了口碑。Rocket看准时机,以1.7亿美元将其收入麾下并入自家全球外卖帝国DeliveryHero。接手后 Rocket的管理团队直接“空降”,把Talabat的运营流程彻底重构:优化配送算法、上线餐厅管理系统、推出会员体系。到2018年, Talabat的日单量突破10万单,入驻餐厅超过4000家,用户下载量冲破600万,成了中东外卖市场的“隐形冠军”。这种“并购+改过”的模式,比从零孵化快了不止一倍。
高客单价的“甜蜜陷阱”:中东市场不是东南亚的翻版
Rocket在东南亚的成功,让很多人误以为中东市场可以“复制粘贴”。但中东有自己的脾气——这里的消费者有钱,花钱也大方,但买东西更“挑”。GFG集团旗下五大新兴市场时尚电商平台里只有中东的Namshi是盈利的。原因很简单:海湾地区时尚电商的客单价超过100美金,东南亚的Zalora则不到40美金。高客单价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空间,但也意味着更复杂的供应链和更长的用户决策周期。
2011年成立的Namshi,主打国际品牌时尚品类,定位精准。它在中东的迪拜、利雅得等城市自建仓储,提供“当日达”服务,还和本地银行合作推出分期付款。这些本土化动作让Namshi在2017年做到了年营收1.51亿美金,净利润率超过5%。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高客单价依赖少数大客户,一旦消费信心波动,业绩就会大起大落。2018年中东经济受油价波动影响, Namshi的增速明显放缓,这也让Rocket动了“卖个好价钱”的心思——当年6月,中东本土零售巨头MAF以约3亿美金估值收购Namshi 51%股份,Rocket套现离场。
对比Lazada在东南亚的路径,更能看出Rocket在中东的“水土不服”。Lazada从2012年成立起,就砸钱补贴、烧钱培育市场,用四年时间把订单量做到东南亚第一。但中东的消费者对“低价补贴”不感冒,他们更看重品牌和体验。Rocket想用东南亚的“烧钱换市场”打法在中东复制Lazada,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中国玩家的“降维打击”:Rocket在中东的失速时刻
2018年, 中东电商市场炸了个雷:中国跨境电商执御成了中东第一个电商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金。更扎心的是执御比最早做电商的Souq更早独角兽,而Rocket孵化的Wadi,却在艰难求生。
Wadi的故事,堪称Rocket在中东的“滑铁卢”。2015年成立时Wadi定位消费电子,想复制Souq的成功路径。但中东消费电子市场早已被Souq和亚马逊把持,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2016年, Wadi试图转型综合品类,却苦于资金有限——Rocket给它的预算远不如当初给Lazada的“弹药充足”。更致命的是中国跨境电商的涌入,彻底打破了市场平衡。执御专注中东时尚品类, 直接和Namshi、Wadi抢客户;它的选品团队常驻迪拜,比Rocket更懂当地女性喜欢什么款式的长袍、什么颜色的头巾。2017-2018年,执御的订单增长率超过200%,而Wadi的月活用户增长不足10%。
Rocket明摆着没预料到中国玩家的“杀伤力”。它习惯了在新兴市场“一家独大”,没想到中东市场突然杀出一群“懂本地、有供应链”的中国对手。2018年坊间传出eBay曾想并购Wadi, 但一看Wadi的财务报表——连续三年亏损,年亏损额超过2000万美金——直接打了退堂鼓。Wadi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只剩一条缝, 直到2018年10月,中东本土零售巨头MAF向它投资3000万美金,才算续上了命。但这笔投资附带条件:Wadi必须放弃综合电商的幻想, 专注在线商超和配送——一个利润薄、但现金流稳定的赛道。
资本的“快进快出”:Rocket的中东“收割”逻辑
Rocket Internet的基因里刻着“快速退出”四个字。它的创始人Oliver Samwer曾直言:“我们是建筑工人,不是设计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不追求长期霸占市场,只要能快速把项目做起来、卖出高价,就是成功。
这种逻辑在Namshi和Daraz的出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17年卖掉Namshi 51%股份后 Rocket保留了49%的股权,继续享受分红;2018年5月,它又把巴基斯坦电商Daraz以“未披露但据传超过1亿美金”的价格卖给阿里。Daraz成立于2012年, 覆盖巴基斯坦、孟加拉等5国4.6亿人口,是Rocket在中东南亚的“王牌”。但Rocket为什么卖?主要原因是Daraz的增速正在放缓,而阿里需要一条进入巴基斯坦的“捷径”——双方一拍即合。Rocket拿到现金,阿里获得市场,唯独Daraz的长期发展被“资本快进快出”的逻辑牺牲了。
更让Rocket头疼的是伊朗的“资产困局”。在伊朗这个互联网“孤岛”, Rocket几乎垄断了电商、出行、外卖等所有垂直领域,但这些资产就像“烫手山芋”——美国制裁下伊朗企业很难被国际资本收购。Rocket曾找过阿里、滴滴、腾讯洽谈并购,但这些企业要么忌惮美国制裁,要么对伊朗市场不感兴趣。到头来这些资产只能继续“趴”在Rocket的资产负债表上,无法变现。
下一个Lazada?中东市场的“不可能三角”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Rocket Internet能否在中东复制出下一个Lazada?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中东市场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既要高客单价带来的利润, 又要东南亚式的用户增长,还要中国玩家的供应链优势——Rocket三者都不占全。
它的合资模式借到了资源, 但深度不够;并购项目短期能盈利,但长期缺乏竞争力;烧钱打法在中东水土不服,而中国玩家的本地化运营又甩它几条街。更关键的是 Rocket的“快速退出”基因,让它没有耐心像阿里培育Lazada那样,在中东市场“熬”十年。
但Rocket并非没有机会。Talabat在外卖领域的成功证明,只要聚焦细分赛道、深耕本地化,它依然能在中东杀出一条血路。或者, 它放下“克隆大王”的身段,和中国玩家合作——比如用它的全球资源对接中国供应链,一起瓜分中东电商的蛋糕。毕竟中东的年轻人口占比超过60%,电商渗透率不足5%,市场的“蛋糕”还在变大。只是留给Rocket的时间窗口,可能已经不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