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菲律宾电商市场占比仅1.5%,未来三年能否实现增长至5%的指数级飞跃

菲律宾电商市场1.5%的占比, 藏着怎样的增长密码

当东南亚电商市场热闹得像一场永不散席的狂欢,菲律宾却像个安静角落里的客人,只占着零售市场1.5%的份额嗯。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扎心——毕竟隔壁越南、 印尼早就冲破了两位数,菲律宾的电商生态仿佛还在“慢动作回放”。但别急着下结论说它“没戏”, 最近总有人翻出这个数据,配上“三年冲到5%”的flag,像在平静湖面扔了块石头:真能实现吗?还是又一场画饼充数的资本游戏?

1.5%的“洼地”, 是落后还是藏了机会

说菲律宾电商“落后”的人,大概没仔细看过它的底子。GlobalData的数据摆在那儿:2021年电商交易额55亿美元, 比前一年猛增15.1%,2022年增速更是冲到25.9%,直接拿下全球电商增速冠军的宝座。这哪是“慢动作”,明明是憋着劲儿在加速。问题在于, 基数太小了——零售市场总盘子大,1.5%的占比就像一口大锅里只捞了勺汤,看着少,其实锅底下火正旺呢。

菲律宾电商将迎来指数级增长:只占零售市场1.5%,3年内将提高到5%
菲律宾电商将迎来指数级增长:只占零售市场1.5%,3年内将提高到5%

为什么占比低?最直接的原因是“钱袋子”跟不上。近98%的菲律宾人没信用卡,货到付款成了电商的“救命稻草”,80%的商家都得乖乖支持。你以为这是阻碍?换个角度看,恰恰说明支付市场还有巨大空白。TendoPay的CEO Kacper在2021年就说过:“菲律宾可能会直接跳过信用卡阶段,奔着电子支付去。”毕竟年轻人谁还带现金出门啊,手机扫码才是潮流。

物流的“再说说一公里”, 卡在哪儿

聊菲律宾电商,绕不开物流这个老大难。QuadX创始人Dino Araneta在2021年11的行业会上吐槽过:“有些客户在商场开15家店, 再说说砍到3家,实体店烧钱太狠。”线上订单呢?配送慢、丢件、成本高,中小微企业根本玩不起。Ninja菲律宾区主管Martin Cu更直白:“再说说一公里”要是搞不定,电商就是空中楼阁。

但痛点往往藏着机会。QuadX自己就在试水“社区微仓”模式,把仓库开到居民区,配送时间从3天压到24小时。2022年他们接了个本土美妆品牌的单,通过这种模式,订单转化率直接提升20%。这说明什么?不是物流不行, 是还没找到适合菲律宾的“土办法”——毕竟群岛地形特殊,照搬中国、新加坡的物流模式,肯定水土不服。

中小微企业的“生死局”, 靠什么破局

菲律宾电商市场里最活跃的是中小微企业,也是最脆弱的一群。他们没钱搞独立APP,只能靠Facebook、Shopee这些现成平台卖货。CheapDeals.ph的CEO Andres Yepes说:“这些企业可能连专门的客服部门都没有, 客户咨询来了回复慢得像蜗牛。”后来啊呢?差评一多,流量就飞了再说说只能关店。

但平台也在给“土办法”开绿灯。Facebook的Ash Mandhyan透露, 他们正在推“内嵌式聊天机器人”,商家不用开发新应用,在Messenger里就能搞定客服。有个卖本地零食的小团队试了这招,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到10分钟,复购率直接翻倍。这说明中小微企业不是没救, 是缺“轻量化”工具——毕竟在菲律宾,能在Facebook上解决的事,谁还愿意下载新APP啊。

技术不是噱头, 是“救命稻草”

有人说菲律宾电商“技术落后”,AR、AI这些词听着像天方夜谭。但QuadX的COO Mia Bulatao不这么看:“聊天机器人能整合在网页里AR试鞋也能在Facebook实现。”她举了个例子:2022年有个鞋类品牌用AR滤镜,让用户不用出门就能“试穿”,订单量涨了35%。这哪是噱头?是解决了菲律宾人“怕买错尺码”的硬伤——毕竟谁也不想花半个月工资买双不合脚的鞋。

更绝的是“无感支付”。TendoPay在2023年推了“先买后付”,用户下单不用输密码,系统自动扣款。上线半年,合作商家的客单价提升了18%。这说明什么?技术不是用来炫技的,是用来帮用户“偷懒”的。菲律宾人懒吗?不他们只是讨厌麻烦——谁能把麻烦藏起来谁就能赢。

实体店真的会消失吗?别想得太天真

总有人说“电商会干掉实体店”,CMG电商总监Joseph Chan直接泼冷水:“很多客户还是会问‘你们有实体店吗?’特别是鞋服类,试穿太重要了。”2023年他们做了个实验:在马尼拉开了一家“体验店”,顾客可以试穿,但下单必须走线上。后来啊呢?线上订单量反增40%, 主要原因是实体店解决了“信任问题”——菲律宾人怕“网上不发货”,亲眼看到店,心里才踏实。

所以别幻想“纯电商时代”,未来的路是“线上线下混搭”。就像Dino Araneta说的:“实体店不是敌人,是流量入口。”有个本土家电品牌搞了“门店自提+线上售后”,物流成本降了30%,顾客满意度却提高了。这说明,聪明的商家不是选边站,是把实体店变成电商的“免费广告牌”。

5%的目标, 是痴人说梦还是触手可及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三年冲到5%,可能吗?GlobalData的数据给了一针强心剂——2025年电商交易额预计1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7%。按这速度,5%的目标不是“飞跃”,是“爬坡”。但别高兴太早, 前提是“钱、货、人”都得跟上:电子支付普及率要提,物流时效要缩,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得拉。

现实是2023年菲律宾电子支付占比还不到20%,农村地区更惨。TendoPay的Kacper说:“得给用户一个‘把钱放电子钱包’的理由。”比如搞“充值返现”“积分换货”,就像当年支付宝集五福一样,得让用户“上瘾”。还有物流, QuadX正在和政府合作搞“乡村配送点”,2024年目标是覆盖50个省份,要是成了“再说说一公里”的魔咒就能破一半。

增长不是“等来的”, 是“抢出来的”

菲律宾电商市场就像一块没开垦的荒地,1.5%的占比是“荒”,5%的目标是“丰”。但荒地变良田,靠的不是喊口号,是弯腰干活。中小微企业得学会“用平台”, 物流公司得琢磨“本土化”,支付平台得搞定“用户信任”——每一步都是硬仗,但每一步藏着机会。

说到底,电商的增长从来不是“线性”的,是“跳着涨”的。就像2022年那波25.9%的增速,谁能想到是疫情倒逼出来的?未来的增长,可能藏在AR试鞋里藏在聊天机器人里藏在“门店自提”里。别盯着1.5%的数字发愁, 想想怎么把剩下的98.5%的人,从“线下购物党”变成“线上尝鲜族”——这事儿急不来但真做成了5%只是个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