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月31日,美国年终旺季电商收入是否会达到1260亿美元
1260亿美元,美国年终旺季电商收入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儿?
数字不会说谎,但数字背后的故事往往比数字本身更值得玩味。当Adobe Analytics抛出“到12月31日美国年终旺季电商收入将达1260亿美元”的预测时 跨境电商圈里一半人热血沸腾,另一半人却皱起了眉头——这个数字,到底是稳稳的幸福,还是画出来的大饼?
从历史数据里找答案?没那么简单
2018年11月1日到12月19日 美国人在网上花了1106亿美元,比2017年多了17.8%。当时Adobe放话,整个11月到12月底,线上零售额至少1260亿美元。后来啊呢?还真差不多,2018年全年假日季电商收入到头来锁定在1260亿美元,不多不少,像个精准的靶心。

但2023年的环境,和2018年能一样吗?那时候美国失业率3.7%,工资涨得欢,消费者手里有钱敢花。现在呢?2023年10月的通胀数据虽然降到了3.2%,但食品和房租价格还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美国零售联合会说今年假日季整体零售增长也就4.3%到4.8%,电商想再复制17.8%的高增长,难。
增速放缓不是坏事,但“慢”里藏着的“变”更关键
你发现没?电商增速从2018年的17.8%掉到2023年的预测值,表面看是降温,实则是消费者变了。以前大家在网上抢货是主要原因是新鲜、方便,现在呢?更看重“值不值”。2023年11月,亚马逊上某电子品牌的销量没涨多少,但退货率从5%降到了2.3%,为什么?详情页加了360度视频展示,消费者买得更明白了。
消费者的钱包,到底愿意为“线上”掏多少?
Adobe早有预测,假日季里美国人每花6块钱,就有1块是花在网上的。这个比例看着挺稳,但细想不对劲——线下消费的复苏可不是闹着玩的。Cuebiq的数据显示, 2017年“超级星期六”的零售店客流量比黑色星期五高出17%,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3%。
线上和线下早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线上购线下取货在2022年假日季增长了47%,2023年这个数据又往上窜了12%。Target的财报里写了 他们家2023年11月的BOPIS订单占了总订单的35%,平均客单价比纯线上订单高28块钱——消费者不是不买东西,是不愿意等快递了。
“剁手”还是“理性”?购物车里藏着真秘密
有个做家居用品的跨境卖家跟我聊天 说2023年旺季最明显的变化是:消费者购物车里加了很多商品,但下单前会反复比价,甚至会截图去问朋友“值不值”。他们家10月份的购物车加购量比2022年涨了40%,但到头来转化率反而降了5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在其他卖家身上也得到了验证。2023年Q3,Shopify卖家的平均转化率是1.8%,比2022年同期低了0.3个百分点。但有意思的是 那些提供“先买后付”服务的店铺,转化率比平均水平高了2.1倍——消费者不是不买,是怕买贵了。
平台内卷,卖家分到的蛋糕还剩多少?
1260亿美元听着吓人, 但平台要抽成,物流要收费,广告要投钱,再说说落到卖家手里的能有几何?2023年亚马逊的物流费涨了15%, 广告点击单价涨了22%,有卖家算过一笔账,卖一件100块钱的商品,各种成本扣下来利润可能不到10块钱。
新兴平台的“抢食战”,让老卖家有点懵
别光盯着亚马逊和eBay了。TikTok Shop在2023年假日季的GMV预计突破50亿美元, 虽然和亚马逊比不算啥,但增速快得吓人。Temu更狠,2023年11月的美国月活用户突破了1亿,平均每用户每月消费85美元。
有个做服装的深圳卖家,2022年全靠亚马逊爆单,旺季做了800万美元销售额。2023年他把30%的库存分给了TikTok Shop, 后来啊亚马逊销量降了20%,但整体收入反而多了15%。“以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现在发现篮子太多,每个都得照看,累是累点,但抗风险能力强了。”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还有点光。
物流和库存, 旺季的“隐形杀手”
2022年洛杉矶港拥堵的时候,多少包裹卡在海上,消费者等不及就申请退款,卖家钱货两空。2023年情况好了些,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库存积压。某3C大卖2023年备货多了30%, 后来啊黑色星期五销量只涨了10%,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智能手表,不得不打折清仓,利润直接打了对折。
再说说一公里 决定“复购率”的关键
Adobe的数据显示,2023年假日季有18%的消费者主要原因是“配送延迟”而放弃了第二次购买。UPS在11月中旬就宣布, 美国本土包裹配送时效从平均2天延长到了3天原因很简单:订单量暴增,人手不够。
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卖家学聪明了 2023年提前和FedEx签了加急配送协议,多花2美元就能保证48小时内送达。后来啊他们家的复购率比同行高了12个百分点。“妈妈们最怕等,尿湿了、饿了哪等得起?配送快一步,口碑就多一分。”
1260亿美元, 可能达到,但“含金量”不同了
综合各方数据来看,2023年美国年终旺季电商收入达到1260亿美元的概率不小,但增长的结构已经和2018年大不相同。不再是“卖家躺着赚钱”的时代,而是“谁更懂消费者,谁就能分到更多蛋糕”的时代。
中小卖家的破局点:别盯着“大而全”, 做好“小而美”
2023年有个卖手工皮具的独立站,只做男士钱包,客单价120美元,旺季做了200万美元销售额,复购率高达45%。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在产品详情页里加入了“皮具保养教程”,购买后还会赠送保养油。消费者觉得“买了个钱包,还学到了手艺”,自然愿意再来。
跨境电商的玩法早就变了。1260亿美元是个数字,但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卖家的运营智慧,是平台和物流的协同效率。能不能拿到这1260亿美元,不是靠运气,是靠你对“人”的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怎么让这个过程更简单、更贴心?想清楚了别说1260亿,就是1300亿,也不是不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