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沙特购物APP前三稳居的AjMall

从榜单边缘到沙特前三:AjMall的“意外”崛起轨迹

打开APP Annie的中东购物类应用下载榜单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陌生的名字——AjMall。直到2019年的某个季度, 这个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突然在沙特市场杀入前三,将SHEIN和AliExpress甩在身后甚至紧追常年霸榜的Fordeal。这个2018年8月20日才上线的年轻平台,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在中这片电商红海中撕开一道口子?它的故事,或许藏着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另一种可能性。

2018年8月20日 一个“不起眼”的上线日

北京蹭蹭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团队盯着AjMall上线的首日数据——下载量不足5000,日活跃用户不到800。没人能想到,这个一开始只打算测试中东市场的快时尚APP,会在一年后成为沙特购物APP榜单的“常客”。创始人后来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当时没想着竞争,只想看看中东消费者对中国快时尚到底买不买单。”后来啊出乎意料:中东女性对“每天都有新款式”的敏感度,远超团队预期。

稳居沙特购物APP前三  AjMall会成为2019年中东电商黑马吗?
稳居沙特购物APP前三 AjMall会成为2019年中东电商黑马吗?

与Jollychic、 Fordeal这些老牌玩家不同,AjMall从第一天就锚定了“极致上新速度”。团队与广州、东莞的快反工厂深度绑定,设计师打样到上架的时间压缩到48小时。每天凌晨3点,中东用户刷新APP时总能看到至少200款新品——这个数字是当时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沙特用户Fatima在社交媒体晒单时写道:“我上周买的连衣裙, 这周闺蜜就问我要链接,AjMall的新款比我的购物清单更新还快。”

快时尚+阿拉伯元素:AjMall的“双轮驱动”策略

中东电商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文化壁垒比物流成本更难攻克。AjMall团队很快发现,单纯复制中国快时尚模式行不通——沙特女性需要的是“既国际又本地”的服饰。于是他们在APP里单独开设了“阿拉伯特色馆”,专攻长袍、头巾搭配款。设计师团队每周飞一趟迪拜, 在当地市场逛市集、观察年轻女性的穿搭习惯,甚至聘请了阿拉伯文化顾问审核每款产品的图案和颜色。

2019年斋月期间,AjMall推出了一款金色刺绣长袍,上线3天就售罄1.2万件。这款产品成了现象级爆品, 背后是团队对节日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斋月期间,中东女性更倾向于购买“有仪式感”的服饰,而金色在阿拉伯文化中象征吉祥。数据显示,AjMall的阿拉伯特色品类复购率比普通服装高37%,客单价也高出28%。这种“文化翻译”能力,让AjMall在沙特用户中建立了“懂我们”的信任感。

网红营销:是“流量密码”还是“烧钱陷阱”?

打开AjMall的Instagram账号,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的粉丝数远不如SHEIN,但互动率却高出20%。秘诀在于“小而精”的网红策略——团队没有选择头部网红,而是专注与中东本土的“腰部KOC”合作。这些KOC粉丝量在5万-20万之间,但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审美和消费水平。

2019年, AjMall与沙特美妆网红Noura合作推出“斋月穿搭挑战”,要求粉丝用AjMall的服饰搭配传统头巾,带话题#AjMallElegance 发布视频。活动两周内,话题播放量突破800万,直接带动APP下载量增长40%。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投资人质疑“过度依赖网红是否可持续”,毕竟网红合作成本在2019年平均上涨了60%。团队回应称:“我们在培养自己的KOC矩阵, 比如从素人中选出有潜力的用户,免费提供产品,逐步转化为品牌代言人。”这种“自造血”的网红运营模式, 让AjMall在2020年网红营销成本占比降至18%,低于行业平均的35%。

母婴赛道试水:Ajbaby的“全家野心”

2020年7月, AjMall突然推出独立母婴APP Ajbaby,这个举动让行业惊讶——当时中东母婴市场已被Mumzworld和Firstcry瓜分,新入局者很难有生存空间。AjMall的底气在于:他们发现中东家庭存在“一站式购物”需求。数据显示,沙特85%的母婴用品购买者是女性,她们既要给孩子买衣服,也要给自己买服饰,分开购物太麻烦。

Ajbaby上线后 主打“母婴+妈妈装”组合套餐,比如“亲子装折扣券”“妈妈产后康复服+婴儿连体衣”捆绑销售。阿联酋用户Layla在评价中写道:“我不用在两个APP之间切换, 给孩子买奶粉的一边,能顺手给自己买条裙子,太方便了。”这种场景化策略让Ajbaby在上线3个月内,就占据了阿联酋母婴类APP下载量前10的位置。但挑战也随之而来:母婴产品的供应链比服装更复杂, AjMall在2021年曾因某批次婴儿服装质检问题,导致当月退货率上升12%。团队不得不重新梳理供应商体系,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这才稳住阵脚。

融资200万到500万:钱烧出来的“增长”还是“壁垒”?

AjMall的融资故事,堪称跨境电商圈的“速成案例”。上线后的第一个星期, 他们就拿到2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专注于跨境电商的早期基金;3个月后A轮融资500万美元,估值飙升至3000万美元。但这些钱花得值吗?行业分析师有不同的看法。

乐观者认为, AjMall的融资用在了刀刃上:40%投入供应链优化,30%用于本地化团队建设,20%给网红营销,剩下的10%做技术迭代。比如他们自研的“智能上新系统”, 能根据中东用户搜索关键词,自动调整产品优先级,这让新品转化率提升了25%。但悲观者指出, AjMall至今没有建立起技术壁垒——同样的智能选品,其他平台也能复制;而且过度依赖快时尚品类,抗风险能力较弱。2021年全球供应链危机时 AjMall因海运成本上涨,毛利率一度从35%降至18%,这个警钟或许比融资数据更值得警惕。

沙特前三之后:AjMall的“夹缝”生存法则

稳居沙特购物APP前三,并不意味着AjMall可以高枕无忧。Fordeal在2020年推出了“限时秒杀”功能, 直接分流了价格敏感型用户;SHEIN则在2021年加大本地化投入,在迪拜设立海外仓,物流时效从15天缩短到5天。AjMall的应对策略是“深挖沙特, 辐射周边”——他们发现沙特用户对“本地服务”的要求极高,比如货到付款、7天无理由退货,这些在其他市场是标配的服务,在沙特却成了AjMall的“竞争优势”。

2022年, AjMall在沙特利雅得推出“2小时达”服务,与当地便利店合作建立前置仓。用户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裙子,这个服务让AjMall在沙特的日活用户增长了30%。但阿联酋市场却成了 AjMall 的“软肋”——在这里它始终排在前十,却无法进入前五。团队分析原因:阿联酋用户更倾向国际品牌,AjMall的“中国快时尚”标签反而成了限制。2023年, 他们尝试和阿联酋本土设计师联名,推出限量款,试图撕掉“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争议与反思:AjMall的“本地化”够不够“深”?

关于AjMall的讨论,始终绕不开一个话题:它的本地化是“表面功夫”还是“深度渗透”?支持者认为, 从阿拉伯特色服饰到斋月营销,AjMall已经做到了“入乡随俗”;但反对者指出,AjMall的团队核心成员仍以中国人为主,中东本地员工占比不足20%,这可能导致决策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个典型案例是2021年的“头巾风波”:AjMall上架了一款带有星星图案的头巾, 被部分用户认为“亵渎宗教”,导致产品下架,品牌口碑受损。如果团队中有更多本地员工,或许能提前规避这个风险。创始人后来承认:“我们在文化敏感度上还有提升空间,中东市场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做朋友’。”这种反思,或许是AjMall比排名数据更珍贵的成长印记。

从“黑马”到“常态”:中东电商没有永远的赢家

2019年, 有人问AjMall会不会成为中东电商的黑马;2023年,这个问题或许该变成:AjMall如何避免成为“过气的黑马”?中东电商市场的变化速度, 比想象中更快——Temu在2022年进入中东,用“极致低价”抢走了部分价格敏感用户;本土平台Noon也在加大快时尚投入,试图复制SHEIN的成功。

AjMall的应对之策是“小步快跑”:测试AR试穿功能, 让用户在线“试穿”长袍;推出“订阅制上新服务”,用户每月支付固定费用,就能收到当季新款;甚至在沙特开设线下快闪店,让用户触摸面料、感受版型。这些尝试未必都能成功,但跨境电商的本质,本就是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一位沙特用户在AjMall评论区写的:“我喜欢你们的新款,也希望你们能更懂我们。”这或许就是AjMall最需要抓住的核心——用户的需求永远在变,唯有持续进化,才能留在榜单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