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0年越南电商收入能否达到150亿美元

越南电商的狂飙:150亿美元目标, 是现实还是泡沫

说实话,谁也没想到越南电商能在短短几年内冲到聚光灯下。当53%的互联网渗透率和5000万智能手机用户这两个数字摆出来时不少投资人眼睛都亮了——这简直是块待开垦的金矿。2018年越南电商零售额直接干到80亿美元, 比预期还多挤出了10亿美元,工业和贸易部那帮人当时估计做梦都能笑出声。可问题来了2020年真能摸到150亿美元的门槛吗?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不能光听专家拍胸脯。

用户基础够厚, 但消费力真的跟得上吗

越南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的痴迷程度,东南亚排得上号。2017年comScore的数据显示, 越南人上网时长仅次于泰国,平均每天抱着手机刷屏的时间比隔壁老挝多出整整40%。更夸张的是移动购物占比,从2013年那会儿的6%一路飙到2017年的41%,三年翻了近七倍。这组数据背后 是越南年轻人“手机不离手,购物不离线”的生活状态——他们宁愿少吃一顿外卖,也要在Tiki上抢到限量版球鞋。

越南电商收入将在2020年达到150亿美元
越南电商收入将在2020年达到150亿美元

但消费力这东西,光看用户数量可不够。越南人均月收入也就200美元左右,能有多少人敢在网上买上千美元的电子产品?尼尔森2018年的报告倒是给了点安慰:98%的越南网民都在线上买过东西, 最多的品类是时装、旅游和书籍。时装还好,几十美元一件的T恤谁都能掏钱,可旅游和书籍?前者得有闲钱,后者得有闲情。2020年要是想冲150亿美元,光靠卖便宜衣服怕是不够,得想办法让中产阶级多掏钱才行。

Sendo的逆袭:本土玩家的野心与局限

说到越南本土电商,Sendo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这家公司的Le Anh Huy在2019年初放了个大招:2018年收入同比增长3倍,用户数干到1000万。听着是不是很提气?3倍增长放在哪个国家都是炸裂级别的表现。可仔细琢磨一下 基数可能没那么好看——2017年Sendo的收入估计也就几千万美元,3倍撑死了两三亿美元,跟Shopee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更关键的是Sendo的用户增长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补贴战。越南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得要命,谁家优惠券多、免运费力度大,流量就往谁家跑。这种打法能快速起量,但利润薄得像纸。2019年Sendo和Shopee打得不可开交, 前者疯狂砸钱搞促销,后者直接烧钱补贴物流,再说说谁也没赚到多少钱,倒是把越南用户的胃口养刁了——没补贴?那我再等等呗。这种模式可持续性有多强,恐怕连Sendo自己心里都没底。

Shopee的碾压:外来玩家的降维打击

提到越南电商市场,不提Shopee说不过去。Q&Me 2018年的报告显示, Shopee以35%的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比第二名高出整整一倍。这家台湾来的“狠角色”到底有什么秘诀?答案很简单:本土化做得太狠了。越南人喜欢什么?emoji表情包、直播带货、网红种草,Shopee全安排上了。2018年双11期间, Shopee越南站请来了本土流量明星直播,峰值在线人数突破200万,单日订单量直接打爆服务器。

但Shopee的强势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市场太集中。35%的份额意味着其他玩家很难生存,Tiki、Lazada这些老牌玩家被压得喘不过气。2020年要是想冲150亿美元,光靠Shopee一家肯定不够,得有更多玩家入场形成良性竞争。可现实是 越南本土电商能打的不多,外资又怕被Shopee碾压,这市场生态看着热闹,其实有点“一超多弱”的隐患。

物流:电商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越南的物流基础设施, 说好听点是“潜力巨大”,说难听点就是“一塌糊涂”。河内到胡志明明的直线距离不过1700公里快递却能走上一周。偏远山区更别提,很多地方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快递员只能骑着摩托车在土路上颠簸。2019年越南电商协会的报告显示,物流成本占到电商总成本的30%,比中国高出近一倍。这么高的成本,再说说还不是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价格上去了谁还愿意网购?

更麻烦的是仓储管理。越南的现代化仓库少得可怜,大部分电商只能租用第三方仓库,货物堆得比山还高,拣货全靠人肉翻找。2018年双11期间, Sendo的仓库爆仓,有用户反映下单后半个月都没发货,客服

律法与支付:看不见的绊脚石

越南的电商律法,差不多还停留在“农耕时代”。2019年之前,连个像样的《电子商务法》都没有,电商纠纷处理全靠“和稀泥”。消费者买到假货?不好意思,你得先找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再找消协,消协解决不了才能起诉,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直到2019年1月, 《电子商务法》才正式实施,规定电商平台得对商家的资质负责,可施行起来又成了老大难问题——监管部门人手不够,很多违规商家照样逍遥法外。

支付环境更头疼。越南人还是习惯现金交易,2018年只有不到40%的网民用过在线支付。虽然MoMo、ZaloPay这些移动支付 app 发展得不错,但信任度始终提不上来。不少越南人觉得“在网上输银行卡号不平安”,宁可跑到7-11便利店刷现金。这种支付习惯,严重限制了电商交易额的上限。2020年要想冲150亿美元, 至少得让60%的网民用上在线支付,难度系数不亚于让大妈们放弃跳广场舞改学rap。

150亿美元:乐观派与悲观派的博弈

乐观派的人理由很充分:越南电商年增长率35%,这个速度放在全球都算得上是“火箭级”。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报告更是直接放话:2020年越南电商营收能冲到150亿美元。他们觉得,只要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继续增长,物流成本降下来支付习惯慢慢培养起来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2018年零售额80亿美元, 2019年冲到110亿,2020年150亿——按这个节奏走,似乎还真有可能。

但悲观派觉得,这些人太理想化了。越南的人口结构是“金字塔型”, 中产阶级占比不到20%,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还停留在“能吃饱就行”的阶段。再加上物流、律法、支付这些短板短时间补不上,2020年能到120亿美元就算烧高香了。更别说还有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2020年疫情一来线下生意都做不下去,电商能好到哪里去?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可谁也说服不了谁。

现实骨感:2020年的到头来答案

现这个成绩已经算得上是“逆势上扬”了。

为什么没达到目标?物流和支付依旧是老大难问题。疫情爆发后越南实施了严格的社交隔离政策,快递员要么停工要么被封控,仓库里的货物积压如山。支付环节也没啥起色,直到2020年底,越南在线支付渗透率也才刚过50%。不过也有好消息:Shopee和Tiki在疫情期间大力发展“无接触配送”, 用户接受度反而提高了这为后来的电商增长埋下了伏笔。

说到底,越南电商就像个发育过快的少年,个子窜得老高,但骨头还没长结实。150亿美元的目标,与其说是“能否达到”,不如说是“何时达到”。只要物流、律法、支付这些短板慢慢补上,再过个两三年,这个目标应该不是问题。不过话说回来电商这东西,变数太多了谁知道中间会不会冒出个什么黑天鹅事件呢?还是那句话:别急着拍板,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