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非洲这个不断增长且基本尚未开发的电商市场

被低估的电商蓝海:非洲大陆的悄悄崛起

如果你还在盯着欧美市场卷价格战, 不妨把目光往南挪挪——那片被低估的非洲大陆,正悄悄上演着电商革命的戏码。这里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而是一片充满野心的市场:12亿人口,60%在25岁以下年轻得像刚冒芽的树苗,却已经长出了对“便捷消费”的渴望。2017年非洲电商渗透率只有13%,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到28%,每年稳稳涨3到4个百分点。这速度,比当年中国电商爆发期还要猛。

支付革命:从现金到手机钱包的跨越

说到非洲电商,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物流不行”,但真正卡住商家的其实是“支付”。在肯尼亚, 70%的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但几乎人人都有M-Pesa——这个2007年推出的手机转账工具,硬生生把“现金支付”玩出了花。你敢信?肯尼亚农民卖完农产品,不用跑去银行排队,直接用M-Pesa收钱,给孩子交学费,甚至买保险。2022年, M-Pesa的交易额占了肯尼亚GDP的48%,这已经不是支付工具了这是国家的“金融血管”。

非洲——一个不断增长且基本尚未开发的电商市场
非洲——一个不断增长且基本尚未开发的电商市场

更绝的是加纳。Tospino这个本土电商平台,把“手机钱包+货到付款”玩到了极致。用户在App上下单, 可以选择“先收货,后付款”,快递员送货时用手机扫码收款,钱直接进Tospino的账户。2023年, 这种模式的订单转化率比纯线上支付高了35%,要知道,欧美电商的转化率能到3%就算不错了加纳这数据,简直是降维打击。

物流破局:用“土办法”解决“大问题”

物流曾是非洲电商的“死穴”。客户地址是“村口大榕树下第三棵树”,快递员找不到是常事。但现在不同了。Jumia在尼日利亚搞了“社区配送中心”, 每个区找几个本地人当“配送合伙人”,他们认识每一条小路,知道谁家孩子叫什么名字。2021年,Jumia在尼日利亚的配送时效从15天压缩到3天成本反而降了20%。

更聪明的是“提货点”模式。在南非,Pick n Pay超市开了500个“电商提货点”,用户网购后可以去超市取货,顺便买瓶牛奶。2023年,这种模式的订单占比达到了总量的40%,主要原因是非洲人信“眼见为实”,让你把东西放门口?他们宁愿自己去超市拿,还能顺便逛逛。

年轻中产:他们要的不是“便宜”, 是“对味”

非洲有2.5亿年轻中产,他们的消费观和欧美人完全不一样。你以为他们追求低价?错了。肯尼亚的一个美妆品牌, 把TikTok上的“10秒化妆教程”和电商直接挂钩,用户看完视频,点击“同款口红”就能下单,上线三个月,复购率比传统电商高出25%。主要原因是年轻人要的不是“便宜货”,是“我能get到的潮流”。

南非的年轻人更“挑剔”。他们买衣服要看是不是“非洲设计师品牌”,买手机要问“能不能本地修”。2023年, 南非本土电商平台Konga推的“非洲设计师专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0%,比那些卖国际大牌的专区还火。这说明什么?非洲消费者开始“找自己”了他们要的是能代表自己的产品。

案例拆解:Jumia的“先建物流, 再开商城”

很多人说Jumia是“非洲版亚马逊”,但它的路子比亚马逊更野。2012年成立时Jumia没急着卖货,先在尼日利亚建了3个仓库,自己配快递车。当时尼日利亚根本没有快递公司,Jumia只能自己干。到2020年,Jumia在非洲10个国家建立了23个仓库,配送网络覆盖了这些国家60%的人口。现在Jumia的物流收入占了总收入的30%,比卖货还赚钱。

更绝的是它的“本地化运营”。在埃及, Jumia和当地的“合作社”合作,让农村妇女把手工制品放到平台上卖,Jumia负责打包和配送。2022年,这个项目为埃及农村妇女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收入,Jumia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这招叫“借鸡生鸡”,用本地人的资源,做本地人的生意。

误区与真相:别把“非洲”当“一个国家”

很多人犯了个错:把非洲当“一个国家”看。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的消费习惯能一样吗?肯尼亚人爱用手机钱包, 尼日利亚人更信“货到付款”;埃及人喜欢“先看货再下单”,南非人早就习惯了“无理由退货”。2023年, 一个中国卖家把在亚马逊的“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搬到埃及,后来啊退货率高达40%,主要原因是埃及人觉得“退货是不吉利的”。

还有人说“非洲人没钱,买不起贵的”。这是刻板印象。南非的年轻中产, 买一双运动鞋愿意花1个月工资;尼日利亚的精英阶层,买家电只看“是不是能抗住电压不稳”。2023年,南非高端家电市场的增长率达到了15%,比高端手机还高。这说明非洲不是“没钱”,是“钱没花到对的地方”。

未来已来:5G和AR带来的新机会

2024年, 南非刚推出5G试点,后来啊一个卖手工艺品的电商平台,用AR“虚拟试戴”功能,让用户能在线试戴当地传统首饰。转化率直接翻倍,主要原因是非洲人买东西,不仅要看,还要“试”。更夸张的是肯尼亚的“电商直播”, 主播在田间地头直播卖咖啡,用户下单后72小时内就能从咖啡园送到家里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体验,让肯尼亚电商的复购率达到了35%,比欧美高出一大截。

还有“社交电商”的潜力。在尼日利亚,WhatsApp群里卖东西比电商平台还火。一个卖手机的卖家,建了个“手机测评群”,每天发视频介绍手机功能,群里人觉得好就直接转账。2023年,这种模式的销售额占了尼日利亚手机电商总量的25%。主要原因是非洲人信“熟人推荐”,比广告管用多了。

再说说一句:别等别人告诉你答案

非洲电商不是“未来的机会”,是“现在进行时”。那些已经把“现金支付”改成“手机钱包”, 把“全国配送”改成“社区自提点”的商家,已经在非洲的沙子里淘到金子了。你说这算不算“后知后觉”的代价?可能吧。但更关键的是 你有没有放下“欧美经验”的包袱,真正去懂非洲人的“心跳”——他们要的不是“更快更便宜”,是“这东西,懂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