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与TNG电子钱包合作
东南亚电商支付暗流涌动 Lazada与TNG电子钱包的联盟能否搅动一池春水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Lazada马来西亚站和Touch'n Go eWallet搞起了合作。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在东南亚电商这片红海里支付方式从来不是小事儿。马来西亚作为Lazada在东南亚的核心市场之一,1650万在线购物者的背后藏着多少支付方式的博弈?TNG作为当地老牌电子钱包, 这次牵手Lazada,是真的想推动无现金支付,还是想在11.11和12.12的购物节里分一杯羹?
马来西亚人的钱包:从现金到电子钱包的艰难转身
说到马来西亚人的支付习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手机普及率那么高, 7-11便利店里的电子钱包二维码贴得满满当当,可一到关键时刻,不少人还是习惯掏出现金。你敢信?2023年马来西亚央行报告显示,现金交易在零售场景占比依然高达45%,比泰国和新加坡高出不少。TNG首席施行官Ignatius Ong在吉隆坡发布会上说“推动无现金支付进程”, 这话听着像口号,但细想又有点道理——马来西亚人不是不用电子钱包,是没找到足够的理由。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个在吉隆坡开奶茶店的朋友,去年年初上了电子钱包支付,后来啊头三个月用的人寥寥无几。后来他搞了个小动作:用电子钱包支付打8折,瞬间排起长队。这说明啥?马来西亚人不是抵触数字支付,是太看重“超值优惠”了。Ignatius Ong提到的“2.5令吉泡沫茶”“1令吉汉堡”, 这些促销活动反应热烈,本质上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所以Lazada和TNG这次合作, 会不会也是想用优惠当诱饵,让用户从“有时候用电子钱包”变成“习惯用电子钱包”?
合作背后:Lazada的支付焦虑与TNG的流量渴望
表面看是Lazada给了TNG一个支付入口, 深究起来Lazada可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东南亚电商平台这么多, Shopee、TikTok Shop都在虎视眈眈,支付环节体验差一点,用户就可能跑到别家去。Kevin Lee在采访里说“希望推动零售创新”, 这话没错,但更现实的是——Lazada需要更多支付选项留住用户。数据显示, 马来西亚电商用户平均会安装3个支付应用,如果Lazada的支付选项里没有TNG,就可能失去那部分只认TNG的消费者。
反过来TNG也需要Lazada的流量。虽然TNG在马来西亚有超过2000万用户,但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店这些小额高频场景。电商支付可是块大肥肉,客单价高,复购率也高。Ignatius Ong说“利用Lazada的购物者数据库”,这话点出了关键——TNG想从“交通卡”变成“全能钱包”。不过话说回来 电子钱包在电商里的竞争已经白热化,GrabPay、Boost这些对手也不是吃素的,TNG凭什么觉得Lazada能帮自己打赢这场仗?
促销大战:50令吉减5令吉, 到底是福利还是套路
这次合作最直接的落地,就是10月29日到31日的促销活动:用LazadaApp通过TNG支付满50令吉减5令吉。乍一看挺划算,一杯奶茶钱就能省下但细想又有点“套路感”。50令吉的门槛不算低,相当于买两件衣服或者几件美妆产品才能达到。Lazada这是想筛选出高消费用户,还是单纯想提高客单价?反正我身边试过的朋友说本来只想买个小东西,后来啊为了凑单又加了件外套。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促销刚好卡在11.11之前。Kevin Lee说“时机非常好,恰逢第七届11.11购物节”,这话不假。但11.11本身就有满减活动, 这时候再来个前置优惠,会不会让用户觉得“反正还有更大的优惠,现在买亏了”?毕竟马来西亚消费者精明得很,对促销的敏感度特别高。不过换个角度想, 提前用小额优惠把用户“锁”在Lazada平台,等到11.11再推大促,转化率说不定真能提升。
实体店与线上联动:一场沉浸式的“支付体验秀”
发布会搞了个“实体店点击弹出在线商店”的沉浸式体验,这个操作挺有意思。在吉隆坡某商场里 用户扫码后能直接跳转到Lazada的TNG支付页面模拟从线下浏览到线上下单的全流程。巴黎欧莱雅、美宝莲这些大牌还特意布置了体验区,用“扫码购买线上专享价”吸引用户。Ignatius Ong说这是“展示轻松购物体验”, 但我更觉得这是一场“支付教育课”——让习惯线下购物的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慢接受“用电子钱包在网上付款”这件事。
不过这种模式能走多远?毕竟马来西亚的线下零售商对电商平台的态度很复杂。又怕被抢生意。这次有品牌愿意配合,但长期来看,如果Lazada和TNG的联动太深入,会不会引起线下商家的抵触?毕竟实体店辛辛苦苦把用户引进来后来啊再说说都导向了线上,这账怎么算?
争议声不断:数字支付真的是“最优解”吗
虽然Lazada和TNG都把“无缝、 平安”挂在嘴边,但数字支付的平安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心里的疙瘩。2023年马来西亚电子钱包诈骗案件同比增长了30%,不少人担心“手机丢了钱就没了”。就算有密码和指纹,黑客攻击的风险依然存在。比一比的话,现金虽然不方便,但至少看得见摸得着。这种“平安感”的缺失,可能比支付习惯的改变更难解决。
还有个小众但值得关注的群体——低收入人群。他们可能没有银行卡,或者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电子钱包的注册流程、充值对他们来说门槛太高。TNG号称有2000万用户,但马来西亚总人口才3200万,这里面有多少是“僵尸账户”?真正高频使用的又有多少?如果只盯着年轻消费者和白领群体,可能会忽略掉这部分潜在用户。
数据说话:去年11.11卖家营业额增长3倍, 这次能复制吗
Lazada提到“去年11.11和12.12卖家的营业额增加了三倍”,这个数据确实亮眼,但今年情况不一样。全球经济放缓,马来西亚消费者的购买力可能不如去年。再加上通货膨胀,50令吉的满减力度,实际价值可能比去年缩水了不少。
不过换个角度看,支付方式的优化确实能提升转化率。2023年Q3的数据显示,支持电子钱包的Lazada店铺,支付成功率比只支持银行卡的高出18%。这说明什么?说明支付便捷度直接影响下单率。TNG在马来西亚的覆盖率极高, 便利店、加油站、地铁都能用,如果能把这种线下优势转化到线上,说不定真能帮Lazada在11.11冲一波销量。
给卖者的启示:别只盯着流量, 支付体验才是“临门一脚”
对Lazada的卖家这次合作是个机会。很多卖家只想着怎么优化Listing、怎么投广告,却忽略了支付环节。其实用户加购商品后如果支付方式不顺手,很可能直接放弃。比如马来西亚用户偏爱电子钱包,如果店铺不支持,就等于主动流失了一部分客户。现在接入TNG支付虽然不能保证销量暴涨,但至少能减少“支付流失率”。
更聪明点的做法,是把TNG的促销活动融入自己的店铺运营。比如满50令吉减5令吉,可以设计成“买两件更划算”的套餐,既凑单又提升客单价。再比如在11.11期间,针对TNG用户搞专属优惠券,增加复购率。毕竟电子钱包用户粘性更高,一旦习惯用TNG在Lazada购物,就可能成为长期客户。
未来展望:电子钱包与电商的“深度捆绑”是趋势还是泡沫
从长远看,Lazada和TNG的合作可能只是东南亚电商支付变革的开始。因为5G和数字银行的发展,电子钱包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甚至可能集成理财、信贷等服务。到时候,“支付”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整个电商生态的一部分。想象一下 用户用TNG支付后直接获得小额贷款分期,或者用积分兑换优惠券,这种体验确实比传统支付更有吸引力。
但泡沫也存在。现在很多电子钱包为了抢市场,疯狂烧钱搞补贴,一旦资本退潮,很多功能可能就维持不下去了。TNG背靠Touch'n Go这个老牌支付机构, 资金实力相对雄厚,但能不能在Lazada的生态里玩出花样,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毕竟消费者是最现实的,今天有优惠就用你,明天有更好的就换,谁也不会为“情怀”买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