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0年春节期间Shopee卖家如何提前做好销售准备

春节前备货:别让“断货”毁了你的全年开局

2020年春节来得早,1月就进入农历新年节奏。国内工厂普遍从腊月二十开始停工,元宵节后才复工,这意味着供应链会有一段真空期。很多卖家觉得“节前冲一波就行”, 后来啊忽略了东南亚市场的特殊性——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地方的买家,春节照样刷手机下单。去年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台湾卖家, 1月20号后没补货,后来啊库存见光死,眼睁睁看着竞品在1月27日吃走他30%的流量,数据来源Shopee台湾站卖家后台2020年1月报告。

备货不是简单堆库存, 得算“时效差”:国内段物流停运前,要把货压到SLS上海仓、义乌仓、泉州仓,这几个仓春节期间不放假,能正常出库。深圳仓1月24日-26日放假,香港仓1月25日-28日放假,其他时间都能发货。提前3天把热销品塞进这些仓,比你腊月二十九还在工厂等货强一百倍。

2020年春节期间 Shopee卖家要怎么提前做安排?
2020年春节期间 Shopee卖家要怎么提前做安排?

爆款预判:用“历史数据+节日需求”双保险

别拍脑袋选品。去年1月13日闪购活动,深圳某卖家主推的“春节装饰灯”卖爆了订单量是平时的4倍,为啥?他翻了自己2019年春节前2个月的数据, 发现这类商品搜索量从12月开始每周涨15%,加上东南亚华人家庭有“新年装饰”习惯,果断备了5000件。反观另一个卖家,跟风卖“春节红包”,后来啊发现印尼、菲律宾本地买家对纸质红包需求低,库存积压了3个月。备货时盯着“节日关键词”不够, 还得看当地文化——泰国市场2月14日情人节紧接着春节,节前1个月美妆护肤类目搜索量激增28%,数据来源Shopee泰国站2020年1月趋势报告。女性类目和男性类目要分开备,别搞“一刀切”。

客服值班:24小时在线的“隐形销量密码”

很多卖家觉得“春节反正没人下单,客服放假吧”。大错特错!Shopee后台显示, 2020年春节假期,东南亚买家咨询量比平时低20%,但转化率却高了15%,为啥?主要原因是这时候咨询的,都是“高意向客户”——他们已经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就差临门一脚回复。马来西亚卖家阿强去年没安排值班, 后来啊3个咨询客户等了24小时没回复,转头买了竞品,他后来算账,这单损失比他付2倍客服工资还多。

客服值班不是让你24小时盯屏幕, 而是“轻量级响应”:设置自动回复,告知“春节期间正常接单,X月X日发货”,再安排1个客服每天上午、下午各登录1小时聊聊回复率就能维持在30%以上,低于20%才扣分。自动回复别用千篇一律的“放假中”, 加个“新年专属优惠券”链接,比如“下单立减10元,限春节3天内领取”,去年1月有台湾卖家这么干,优惠券核销率高达25%。

自动回复:用“场景化话术”留住买家

自动回复不是冷冰冰的“不发货”,而是“暖心提示”。去年1月, 菲律宾卖家Lily的自动回复是:“亲爱的客户,春节工厂放假,您的订单将在2月5日前发出,现在下单可享‘新年预购价’,还送小挂饰哦!”后来啊她30%的订单来自春节期间咨询的客户。话术要分三步:,催促下单。别写“春节期间可能延迟发货”,这种模糊表述会让买家直接划走。对了 商品描述里也要加一句“春节发货时效说明”,像深圳仓1月24日后发货要顺延3天提前标注,差评能少一半。

预售调整:别让“超卖”毁了你的优选资格

预售是双刃剑。节前很多卖家觉得“用预售冲销量”,后来啊踩坑。台湾市场规则严:优选、商城卖家30天内如果有5天预售商品超标,直接取消资格。去年有个卖手机壳的卖家, 1月15日把热销款DTS设为15天后来啊1月20日预售比例超标,掉了优选,流量腰斩。预售调整要“抓两头”:热卖款必须缩短DTS, 最多5-7天让买家觉得“等得起”;滞销款干脆设为预售10天清库存。普通卖家没这么严格,但每周会被抽查一次预售比例,超过30%就凶险。千万别在节前把“爆款”改成预售, 去年1月13日闪购前,有卖家把热销款改成预售10天当天订单量比预期低60%,数据来源Shopee跨境卖家社群调研2020年1月。

库存归零:那些“看不见”的销量杀手

库存为0的链接,在春节期间会被系统降权。去年1月28日 Shopee算法突然对“长期缺货”的链接限流,某印尼卖家有5个商品主要原因是1月20日后库存一直为0,节后流量恢复用了15天。节前要把“不准备卖的商品”库存调成0, 但别一调了之——可以写“春节后上新,点击关注优先通知”,引导买家加粉丝页,年后再重新上架。热卖款库存别留个位数,比如剩3件,买家看到“仅剩2件”会犹豫,干脆备到10件以上,营造“充足感”。对了 SLS仓库库存要实时同步,去年1月有个卖家,义乌仓显示有货,实际卖完了后来啊订单超卖,赔了运费又给差评。

平台活动:节前“抢跑”和节后“接力”两不误

2020年Shopee春节活动排得密, 1月2日就开始主题类目活动,1月13日、21日大型闪购,1月24日-31日清仓活动。别以为“春节活动没人看”, 东南亚买家过年爱“抢红包”,1月13日闪购,某美妆卖家用“买一送一”+“限时秒杀”,订单量涨了3倍,数据来源Shopee印尼站2020年1月活动。选品要跟着活动走:泰国2.2大促主推手机配件、 婴童用品,菲律宾市场偏爱家居用品、女性配饰,新加坡玩家喜欢3C电子和运动装备。去年有个卖家没研究活动排期, 把“男性时尚”类目商品放到1月20日-24日全类目促销日后来啊流量平平,反倒是1月21日闪购推的“汽摩配”,卖了200单,活动选品真不能想当然。

节后“情人节+女神节”:提前卡位下一个流量高峰

春节过完不是结束,是新一轮“抢钱”开始。2月14日情人节、3月8日女神节,女性类目会迎来小爆发。去年2月1日 很多卖家还没开工,做女装的卖家已经把“情人节礼物”专题页上线了搜索量比1月底涨了40%。别等节后再铺货,年前就把商品标题、详情页改好,比如“女神节限定”“情人节送女友”,关键词提前布局。去年有个美妆卖家,1月25日就在粉丝页发“女神节预售链接”,2月8日复工后直接爆单,库存清光。节后活动也要提前报, Shopee平台2月上旬就有“返工季”活动,主推办公用品、个护清洁,别错过这个“流量缓冲期”。

物流时效:用“豁免期”和“本地仓”打时间差

2020年春节物流时效豁免期是1月24日-31日这8天不算超时。很多卖家觉得“豁免期=随便发货”,后来啊还是被投诉。豁免期不是“免死金牌”,买家下单后你还是要“及时揽收”,只是物流延误不扣分。去年有个卖家, 1月30日才把货交给快递,后来啊2月5日才到,买家还是给了差评,理由是“承诺时间内没收到”。物流策略要“分区域”:新加坡、 马来西亚这些本地物流快,节前备足货;印尼、菲律宾物流慢,最好提前10天发货。对了 SLS上海仓、义乌仓、泉州仓春节期间不放假,能正常出库,把货压到这些仓,比你从深圳发货快3天去年1月25日上海仓发出的订单,2月1日就能到马来西亚,深圳仓发的要2月5日。

海外仓:东南亚卖家的“春节救星”

有实力的卖家,可以试试海外仓。去年1月, 印尼雅加达有个做家居的卖家,提前把1000件货放到海外仓,春节期间正常发货,订单量比同行高2倍,主要原因是当地买家“次日达”的体验感太好了。海外仓成本高,但适合热销品——像3C电子、美妆这些单价高、体积小的商品,物流费能省30%。不过海外仓要提前1个月备货, 去年有个卖家,1月20日才想把货调到海外仓,后来啊仓库爆满,只能等节后错失了1月27日-2月2日的清仓活动。海外仓不是万能的, 要选和Shopee合作的仓,比如Lazada的海外仓也能发Shopee,但流程复杂,新手慎用。

店铺热度:春节期间“不躺平”的流量秘诀

很多卖家觉得“春节流量必跌”,所以直接关店。2020年数据显示, 春节期间,Shopee平台流量比平时低10%,但转化率却高了18%,主要原因是这时候没多少卖家竞争,买家更容易下单。去年有个做玩具的卖家, 春节没关店,每天发1条“新年抽奖”动态,粉丝涨了2000,年后订单量比节前高25%。维持热度不用花大钱, 每天更新3-5个商品,标题加“春节特供”“新年折扣”,主图加个红色灯笼水印,买家一看就知道“这家店在营业”。对了 粉丝页要每天发1条帖子,内容不用复杂,“今天已发货10单,感谢宝宝们支持”,这种“日常感”帖子,互动率比硬广高3倍。

捆绑销售:用“组合装”提升客单价

春节期间, 买家爱“凑单”,捆绑销售是提升客单价的神器。去年1月13日闪购,深圳卖家把“手机壳+钢化膜”组合装卖29.9元,组合装订单量占了总量的60%。捆绑销售不是随便凑, 要“强相关”——卖女装的搭“发饰”,卖3C的搭“数据线”,组合价要比单买便宜10%-20%,让买家觉得“划算”。去年有个卖母婴用品的卖家, 把“奶瓶+奶嘴”组合装设为“春节限量100套”,3天卖光,客单价从50块涨到80块。捆绑销售的详情页要写“省XX元”,用数字刺激下单,比“超值组合”管用一百倍。

售后处理:差评预警和“补救话术”

春节期间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发货时效”和“商品破损”。去年1月, 有个卖食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误,买家收到时饼干都碎了给了差评,他直接赔了20元优惠券,买家又改了评价,还追加买了2次。售后处理要“快”:差评出现后24小时内联系买家,别等平台介入。话术要“软”:“亲,对不起呀,春节物流太慢了给您赔10元优惠券,下次买满50减15,好不好?”去年1月28日 菲律宾卖家遇到个主要原因是“延迟发货”给差评的买家,他主动提出“补送一个小礼品”,买家收到后不仅改了评价,还发了朋友圈推荐。售后不是“灭火”,是“转化机会”——处理好一个差评,可能带来3个回头客。

物流预警:主动告知比被动解释强

物流延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买家不知道”。去年1月, 深圳仓主要原因是暴雪延误了2天有个卖家提前给所有下单的买家发了短信:“您的订单因天气影响,延迟1-2天发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送您5元无门槛券。”后来啊没有一个差评,券的核销率还高达40%。物流预警要分阶段:下单后发“已揽收”通知,发货后发“运输中”通知,遇到延误主动告知。Shopee的“聊聊”功能可以设置物流提醒, 买家下单后自动发送“您的商品将在X天内发出”,去年1月,用这个功能的卖家,咨询“物流进度”的比例低了60%,客服省了不少事。

数据复盘:节后“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步

春节不是“终点”,是“复盘起点”。去年2月5日 很多卖家还没开工,已经有卖家在分析1月数据了——哪些商品卖得好,哪些活动有效,哪些话术转化率高。深圳卖家小王发现, 1月21日闪购时“买一送一”的订单量比“满减”高30%,年后就把“买一送一”作为主推策略,2月订单量翻了倍。数据复盘要抓三个核心:流量来源、转化率、客单价。Shopee后台有“销售分析”功能,每天花10分钟看看,比瞎猜强。去年有个卖女装的卖家, 通过数据发现“红色连衣裙”在1月搜索量涨了50%,年后主推,3月卖了1000件,数据来源Shopee卖家后台2020年2月报告。

竞品分析:别让你“看不见的对手”抢走客户

节后流量恢复,竞品也开始发力。去年2月10日 印尼卖家发现竞品“手机壳”降价了20%,他赶紧分析对方数据——发现对方用了“春节清仓”活动,库存积压太多。于是他没跟风降价, 而是推出了“买手机壳送贴膜”的捆绑销售,客单价比竞品高10元,订单量反而比竞品高15%。竞品分析要“抓细节”:看对方主图有没有换,标题有没有加关键词,有没有上新。去年1月, 台湾卖家通过竞品分析,发现对手“客服回复慢”,于是自己安排24小时值班,咨询转化率比对手高25%,直接抢走了对方30%的流量。别觉得“竞品和我没关系”,东南亚市场就这么大,你不抢,别人就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