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度首富进军电商,难道要向垄断市场的亚马逊沃尔玛发起挑战

信实电商的突袭:一张搅动印度市场的牌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纳维孟买街头,杂货店店主帕特尔最近添了新设备——一台印着JioMart标志的智能手机。这台设备让他能帮邻居在手机上下单,还能赚佣金。2023年初, 信实工业集团通过旗下信实零售和Jio悄悄启动了这家电商平台,目标很明确:把印度6500多个城镇的近万家小店变成流量入口。这不是简单的电商上线, 而是一场围绕“再说说一公里”的豪赌,赌注是亚马逊和沃尔玛在印度苦心经营多年的垄断地位。

亚马逊沃尔玛的印度困局:双寡头的紧箍咒

亚马逊印度办公室的玻璃墙上,贴着一张市场份额图表——Flipkart和亚马逊加起来占了印度电商70%以上的份额。但数字背后藏着隐忧。2022年第四季度,这两家巨头的用户增速突然放缓,比上一年低了5个百分点。问题出在哪?线下。亚马逊试图收购更多实体零售商, 比如未来零售的子公司,印度监管机构直接叫停了这笔交易,理由是“保护本土小店”。沃尔玛的Flipkart虽然靠低价抢到了市场, 但每单亏损依然高达200卢比,2023财年累计亏损扩大到12亿美元。更麻烦的是 印度政府突然收紧外资政策,要求电商平台必须将30%的采购留给本地小商家,直接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

印度首富进军电商 向垄断市场的亚马逊沃尔玛发起挑战
印度首富进军电商 向垄断市场的亚马逊沃尔玛发起挑战

“电商在印度零售总量中不到3%。”亚马逊印度负责人阿米特·阿加瓦尔在2023年的一场行业峰会上无奈承认。这个数字背后是双寡头想突破却始终迈不过的坎——线下渗透不足。亚马逊的仓库集中在孟买、班加罗尔这些大城市,但印度70%的人口住在乡镇,物流成本比城市高3倍。Flipkart试图通过投资ShadowFax这样的物流公司解决, 但2023年二季度,ShadowParcel的配送时效还是比信实晚了整整一天。

JioMart的破局逻辑:小店主的“救命稻草”

信实给帕特尔小店带来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以前他每天卖30袋面粉,现在通过JioMart能多卖15袋,佣金每袋能赚20卢比。“信实的人手把手教我用手机,还给我贴了宣传海报。”帕特尔说。这种“店+平台”的模式, 让JioMart在上线6个月就覆盖了马哈拉施特拉邦80%的乡镇,日订单量突破50万单。对比之下亚马逊在乡镇的订单占比只有12%,Flipkart更低,不到10%。

信实的策略很简单:用小店解决“再说说一公里”,用Jio的用户解决“第一流量”。Jio作为印度最大的电信运营商,3.5亿用户里70%是年轻人,这些人正好是电商主力。2023年3月, 信实给Jio用户发邮件,注册JioMart送50卢比优惠券,一周内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000万。更狠的是价格战——信实承诺“所有商品比市场价便宜10%”, 连蔬菜水果都敢这么标,底气来自它220亿美元现金储备和无净负债的财务状况。

资金与用户的“双引擎”:信实的底气从哪来

“信实现在手里握着两张王炸。”孟买证券分析师拉维·夏尔马说。一张是Jio的3.5亿电信用户,另一张是信实零售的近万家实体店。2023年第一季度,信实通过增股和出售股份筹集了220亿美元,账上现金多到连自己都数不清。这笔钱足够它打三年价格战。反观亚马逊,2022年在印度的营销投入虽然高达15亿美元,但净利润只有2.3亿美元,经不起长期消耗。Flipkart更惨, 2023年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了40%,沃尔玛已经连续三年没有从印度业务中分到一分钱红利。

信实的“生态协同”是亚马逊学不来的。用户在Jio手机上充话费,能直接抵扣购物款;在JioMart下单,第二天就能在小区的信实便利店取货。这种“电信+零售+电商”的闭环,让获客成本比亚马逊低了60%。2023年4月, 信实宣布JioMart和Jio Pay打通,用户绑定银行卡后支付立减8%,单月支付笔数突破了2亿次——这相当于亚马逊印度2022年全年支付量的1.5倍。

监管天平的倾斜:印度政府的“本土牌”

2023年5月, 印度商工部突然发布新规,要求电商平台必须公开“算法推荐逻辑”,还要把本地商家的佣金上限控制在15%。亚马逊和Flipkart当场炸锅——它们的佣金普遍在20%-25%之间。更麻烦的是 新规禁止电商平台“独家销售”,这意味着亚马逊不能让卖家只在它家开店,Flipkart也得给信实这样的新玩家让路。

“这明显是在给本土企业开绿灯。”德里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尼尔·克哈尔卡说。印度政府早就对双寡头不满——2022年亚马逊被曝操纵搜索后来啊, 偏袒自家品牌;Flipkart则被指责“低价倾销”,挤垮了无数小商家。信实这时候入场,正好踩在监管的鼓点上。2023年6月, 信实宣布JioMart不收商家佣金,只收1%的技术服务费,瞬间吸引了5万家本地商家入驻,其中80%是第一次做电商的小店主。

实体店的“生死博弈”:爱恨交织的选择

古吉拉特邦的杂货店店主苏尼尔·帕特尔很纠结。他的小店开了15年,生意一直不错,但自从亚马逊在2021年在附近开了生鲜配送站,客流少了30%。现在信实找上门,说要帮他开网店,他心里直打鼓:“信实给的佣金确实比亚马逊高,但万一以后被坑了怎么办?”像苏尼尔这样的店主,印度有1200万,他们既是信实的盟友,也是潜在的“定时炸弹”。

信实很懂这些老板的心思。2023年第二季度, 它启动了“店主赋能计划”,免费培训店主如何管理库存、处理售后还承诺“如果订单量不够,信实补贴”。在北方邦的勒克瑙,参加培训的店主平均订单量提升了45%,退货率从12%降到5%。“以前觉得电商是敌人,现在发现是伙伴。”苏尼尔说。但亚马逊也没坐以待毙——2023年7月, 它宣布投入10亿美元,在印度新建20个配送中心,其中10个设在乡镇,试图抢回下沉市场。

价格战的“烧钱游戏”:谁先眨眼谁输

“信实敢把食用油卖到比批发价还低,亚马逊只能跟着降。”班加罗尔电商分析师普里亚·梅塔说。2023年6月, JioMart推出“食用油补贴计划”,5升装大豆油标价499卢比,后来啊亚马逊当天就把同款产品降到489卢比,Flipkart跟到479卢比。这场价格战直接把印度电商的整体毛利率压到了5%,而行业平均线是15%。

信实为什么敢这么烧钱?主要原因是它有“反哺”能力。Jio的电信业务虽然利润薄,但每年能贡献50亿美元现金流,完全可以补贴电商。亚马逊就没这么幸运——它的印度业务2022年亏损了18亿美元,母公司已经明确要求“2024年必须盈利”。更糟的是 2023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将电商平台的外资持股上限从100%降到74%,亚马逊想继续融资变得困难重重。

数据自主权的“暗战”:安巴尼的“甘地牌”

“我们必须反对数据殖民化!”2023年1月,安巴尼在信实年会上引用甘地的话,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说的“数据殖民化”, 直指亚马逊和谷歌——这两家公司掌握了印度70%的用户数据,连用户的购物习惯、消费能力都被它们摸得一清二楚。信实JioMart从上线第一天就宣布“所有数据存在印度服务器上”,还承诺“不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

这招很管用。2023年3月,印度数字隐私法案出台,要求所有外资平台必须把印度用户数据留在本土。亚马逊和谷歌手忙脚乱地建服务器,成本增加了20亿美元。而信实早就布局好了——它2022年就在海德拉巴建了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存储容量能容纳10亿用户的数据。“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巴尼在2023年的一场闭门会议上说。这话让印度政府很受用, 2023年9月,信实拿到了“国家级数字服务商”牌照,能优先使用政府建设的5G网络。

格局重塑的两种可能:新王登基还是三足鼎立

“信实有30% chance成为印度电商老大。”高盛在2023年7月的报告中预测。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高,但对比2022年它还排在第五位,已经是个奇迹。乐观派认为, 信实凭借“电信+零售+数据”的组合拳,2024年就能抢下25%的市场份额,把Flipkart挤到第二。悲观派则指出, 信实的物流短板依然明显——它2023年三季度乡镇配送时效还是比Flipkart慢12个小时生鲜损耗率高达15%,而Flipkart只有8%。

亚马逊和沃尔玛也没放弃。2023年10月, 亚马逊宣布和印度最大零售商塔塔集团合作,一起开线下店;Flipkart则上线了“农村特供”频道,专门卖低价家电。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但有一点很明确:印度电商的“双寡头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复杂、更本土化的“新战场”。安巴尼能不能成为再说说的赢家?没人敢打包票,但他手里的牌,已经足够让亚马逊和沃尔玛睡不着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