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假日季尝试Prime会员服务的人数

亚马逊Prime会员人数暴涨:假日季的“会员狂欢”藏着什么秘密?

亚马逊刚公布的假日季数据像一记闷棍砸在行业眼皮子上——单周超500万人开通Prime免费试用或直接掏钱成为付费会员,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多了整整67%。要知道,2022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300万出头,今年直接冲破500万大关,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有人欢呼“亚马逊的会员帝国又扩张了”,也有人皱眉“这么多人挤破头开Prime,到底值不值?”

从“试试看”到“离不开”:Prime的会员粘性陷阱

打开亚马逊后台的Prime用户行为数据, 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假日季,用户用Alexa购物的次数达到了去年的三倍。想象一下 圣诞节早上,用户瘫在沙发上喊一句“Alexa,买包咖啡豆”,第二天豆子就到了——这种“懒人体验”让很多人从“试试看”变成了“离不开”。亚马逊自己都承认,Prime免费一日送货服务交付了超1亿件商品,其中大部分是独立第三方卖家的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户已经习惯了“今天下单明天到”的速度,一旦离开Prime,这种体验就没了。

亚马逊:假日季尝试Prime会员服务的人创历史同期最高
亚马逊:假日季尝试Prime会员服务的人创历史同期最高

有个真实案例很有意思。2023年12月初,亚马逊某家居卖家推出了一款智能台灯,主打“Prime会员专享次日达”。后来啊这款台灯在Prime用户中的转化率比普通用户高出43%,销量突破10万件。卖家后来复盘说:“用户不是冲着台灯买的,是冲着‘Prime次日达’买的。没有Prime加持,这灯根本卖不了这么好。”

物流不是唯一王牌:亚马逊的“会员生态”暗战

很多人以为Prime的核心就是“免费包邮”,其实大错特错。亚马逊早就把Prime打造成了“生活服务生态包”。假日季里 亚马逊智能插头销量涨了120%,Ring Video门铃2卖了创纪录的数量,iRobot Roomba 690也成了爆款。这些设备有个共同点——它们和Prime深度绑定。买了智能插头, 用户会顺手开通Prime来享受更便宜的能源管理服务;买了扫地机器人,发现Prime会员能优先买到耗材。这种“设备+会员”的捆绑,让用户越陷越深。

更狠的是内容服务。Prime Video上的《指环士:力量之戒》在假日季播放量暴涨,很多用户是为了追剧才开通Prime的。亚马逊内部数据显示,2023年假日季,有35%的新Prime会员是主要原因是“想看某部独家剧”才入会的。这招“内容引流+会员留存”,直接把Prime从“购物工具”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第三方卖家:给Prime会员送“免费午餐”还是被迫站队?

独立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假日季的表现很亮眼——全球销量同比增长两位数,亚马逊网店销量突破10亿件。但细看数据会发现,这些卖家的增长高度依赖Prime流量。某3C卖家私下吐槽:“不开Prime,等于在亚马逊‘裸奔’。大卖家能拿到Prime物流折扣,我们小卖家只能硬扛运费,再说说利润被压得只剩5%。”

矛盾点就在这里:亚马逊一边用Prime流量吸引卖家入驻,一边又用Prime的高门槛把小卖家往外推。2023年11月,亚马逊宣布提高第三方卖家的Prime服务费,从每件1.99美元涨到2.49美元。后来啊不少卖家发现, 虽然涨了费,但Prime订单的转化率比非Prime订单高2.3倍——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得做?

竞争对手的围剿:Prime的“会员焦虑”从哪来?

沃尔玛早就盯上了Prime的“会员蛋糕”。2023年假日季,沃尔玛+会员增长40%,虽然总数还不到Prime的三分之一,但增速惊人。沃尔玛打出了“线下门店+线上配送”的组合拳:会员在门店买东西可以免运费,线上订单次日达覆盖90%的美国人口。这种“半壁江山靠线下”的策略,直接切走了不少Prime的用户。

Shopify的独立站会员体系也在暗流涌动。2023年12月, Shopify推出“Shopify Payments会员计划”,允许独立卖家自己定义会员权益——比如“会员专享折扣”“生日赠礼”等。某独立站卖家用这套方案, 把会员复购率提升了28%,虽然规模不大,但给亚马逊敲了警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会员费交给亚马逊。

卖家怎么做?从“蹭Prime流量”到“创造会员专属价值”

面对Prime的“流量诱惑”, 卖家不能只想着“蹭热度”,得学会“造价值”。2023年12月, 某服装卖家推出“Prime会员专享款毛衣”,和普通款相比,材质相同但多了一个“会员专属洗护服务”,后来啊销量突破8万件,客单价比普通款高15%。这个案例说明:会员要的不是“便宜”,而是“专属感”。

另一个聪明的做法是“捆绑智能设备”。亚马逊智能家居设备在假日季卖疯了卖家可以和这些设备做联动。比如卖咖啡机的, 推出“买咖啡机送3个月Prime会员+咖啡豆优惠券”;卖电动牙刷的,绑定“Prime会员专享刷头折扣”。这种组合既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又能帮亚马逊拉新,双赢。

Prime会员的“甜蜜负担”:当“免费试用”变成“自动扣费”的争议

亚马逊的Prime免费试用一直备受争议。2023年假日季,有15%的试用用户在扣款后取消了会员,但剩下的85%都转成了付费用户。这组数据背后是无数“忘记取消”的用户。社交媒体上,有人吐槽“试用了30天Prime,后来啊被扣了139美元,完全没意识到会自动续费”。

亚马逊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但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85%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不过因为监管趋严, 2024年亚马逊可能会推出更醒目的“取消提醒”功能——但别指望他们会主动减少自动续费的陷阱,毕竟会员费是亚马逊的现金牛之一。

未来趋势:Prime会员会“卷”成什么样?

亚马逊不会满足于现状。2024年,Prime可能会向“生活服务平台”全面进化。比如整合医疗健康服务, 像微信“问医生”一样,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再比如推出“Prime会员专享加油站”,让会员加油享受折扣。这些服务看似和购物无关,但能把用户牢牢锁在Prime生态里。

对卖家未来的竞争会从“产品竞争”变成“会员服务竞争”。谁能给Prime会员提供更独特的价值,谁就能在亚马逊的生态里活下去。毕竟当500万人都在假日季抢着开Prime时说明会员服务已经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