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Flipkart在班加罗尔首次推出超本地配送服务

班加罗尔成了印度电商的“试验田”?Flipkart这次押注超本地配送

印度电商市场最近热闹得像一锅煮沸的咖喱,各大玩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这次的主角,是印度本土电商“老大哥”Flipkart。悄悄在班加罗尔布局的超本地配送服务, 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不小——毕竟“90分钟送达”的承诺,在印度这个物流基础设施还在爬坡的国家,听着就让人捏把汗。说真的,消费者等快递等得花儿都谢了从“三天必达”到“次日达”刚适应,现在又要挑战“分钟级”?Flipkart这次是真敢想,还是真有底牌?

从“等快递三天”到“90分钟到家”, 印度消费者等的够久了

在印度,网购体验像坐过山车——你永远不知道快递员会在哪个路口迷路,或者包裹会不会在某个中转站“躺平”一周。疫情这把火,直接把线下购物烧得七零八落,更多人挤进电商平台,但物流短板反而更明显了。杂货类商品成了香饽饽,毕竟谁不想在家点几下牛奶、蔬菜就送上门?数据摆在这儿:杂货的复购率居然排在智能手机和时尚前面这说明什么?消费者愿意为“方便”重复买单,前提是“方便”真的方便。Flipkart盯上这块肥肉, 不是突然开窍,是早就看穿了——用户要的不是“快”,是“足够快”,最好是从楼下便利店买完直接送到家那种“快”。

Flipkart率先在班加罗尔推出超本地配送服务
Flipkart率先在班加罗尔推出超本地配送服务

Flipkart的“小心机”:不自己玩, 拉上线下大佬一起干

想当年多少超本地配送初创公司折戟沉沙,天天喊着“分钟达”,再说说发现连仓库租金都扛不住。Flipkart这次学精了——不自己从零建仓库,不跟小便利店瞎折腾,直接找“大腿”抱。Vishal Megamart、 Spencer's、塔塔消费品,这些线下零售巨头早就不满足只在线下卖货,正愁线上没渠道呢。Flipkart一拍即合:你们出商品、出就近门店,我出技术、出流量。

Shadowfax这家物流公司也跟着沾光, 去年Flipkart刚给它砸了6000万美元,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解决“再说说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比让快递员靠导航靠谱多了。2020年6月, FlipkartCEO卡利安·克里希纳穆尔蒂透了个底:已经在5个城市铺好了杂货配送的“底子”,接下来要跟线下生态深度绑,说白了就是让零售商的货架变成自己的“前置仓”,这盘棋,下得够稳。

亚马逊和JioMart在忙啥?超本地配送的“三国杀”开始了

班加罗尔这池水,早就不止Flipkart这一条鲨鱼。亚马逊的生鲜服务Amazon Fresh憋着大招, BigBasket背靠阿里巴巴,供应链玩得比谁都溜,还有安巴尼家的JioMart,靠电信用户基础一路杀到200多个城市,连生鲜、豆类、清洁用品都敢卖。你说Flipkart慌不慌?当然慌,但慌归慌,它有本土优势——印度人还是更信本土品牌。

JioMart虽然扩张快, 但品控经常被吐槽“菜叶比肉多”;BigBasket虽然品类全,但配送时间动不动就两小时起。Flipkart的“90分钟”就像一根针,精准扎进对手的软肋:我比你快,还比你懂本地人的需求。不过话说回来班加罗尔只是个起点,接下来孟买、德里、金奈这些大城市,哪块骨头都不好啃。

“90分钟送达”真香?但别忽视这些隐形成本

听着是挺美,但“90分钟”三个字背后是烧钱的游戏。库存怎么管?班加罗尔今天突然下暴雨,蔬菜送不过去怎么办?用户下单了酱油后来啊送成醋,投诉炸了锅谁负责?之前有个叫DailyNinja的生鲜配送商, 雄心勃勃要搞“30分钟达”,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没算准损耗成本,半年就把自己送走了再说说只能把摊子卖给4amShop。Flipkart这次学乖了 先从自己能控制的电商配货点、精品店开始试水,慢慢再接入社区便利店,稳扎稳打。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果90分钟内送不到, 用户下次可能直接打开JioMart下单了毕竟印度消费者可没那么多耐心等你“改进服务”。

疫情只是催化剂,印度超本地配送的“春天”真来了?

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但这股风早就刮起来了。Meesho靠社交电商卖杂货,Zomato从送餐杀到生鲜,NoBroker连日用品都敢送。这说明什么?印度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万物皆可配送”,而零售商也发现,线上不是洪水猛兽,是救命稻草。2020年3月之后连塔塔、HUL这些快消巨头都放下身段,主动找电商平台合作。Flipkart这时候杀入,踩准了节奏——不是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而是要在风口上把翅膀练硬。班加罗尔的试运营会持续到10月, 刚好赶上“Big Billion Sale”大促,要是这时候能把超本地配送打出名气,用户粘性直接拉满,比砸广告管用多了。

从班加罗尔到全印度, Flipkart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班加罗尔只是个试验田,Flipkart的野心明摆着不止于此。杂货之后药品、日用品肯定要跟上——印度人头疼脑热总不想跑药店吧?但药品配送的合规性比杂货复杂得多,卫生许可、冷链运输,哪一步都不能马虎。技术层面也得加码,比如用AI预测哪个小区的订单量最大,提前把货备到最近的门店,不然90分钟就是空谈。对了 还得跟用户搞好关系,送完货让用户拍个照发社交媒体,给个优惠券,这种“小恩小惠”在印度市场特别管用。从ET Tech曝出消息到现在 Flipkart一直没正面回应,但越是这样,越让人好奇:这次“超本地配送”,究竟是噱头,还是真要 印度电商的游戏规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