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5月电商交易额是否已超过2019年假期水平

5月电商数据炸了?美国消费市场正在上演“时间差”博弈

最近美国电商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Adobe那边刚发了个报告, 说今年5月的电商交易额居然比2019年假期还高了7%,多出来的钱够买520亿杯星巴克大杯美式。这消息一出来 不少自媒体开始吹“电商彻底碾压实体”,但真有人翻出2019年假期的数据细品,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11月黑五到12月网一,那可是美国人一年花钱最狠的时候,5月春夏之交,凭啥能跟那时候比?

Adobe报告里的“7%增长”:是突破还是数字游戏?

先说说Adobe这个数据。他们监测了美国100家最大的零售商,算出来今年4月和5月电商交易额比2019年同期多了520亿美元。乍一看,哇,电商太猛了。但你仔细琢磨,2019年11月到12月,美国人的购物清单上都是啥?圣诞礼物、感恩节火鸡、新年派对用品,全是集中花钱的大件。再看2023年5月, 刚过 tax day,很多人钱包刚瘪下去,买的多是日用品、夏季服装,这种消费能和假期硬碰硬?

数据报告 | 美国5月电商交易额超2019年假期
数据报告 | 美国5月电商交易额超2019年假期

更关键的是Adobe说的“2019年假期”到底包不包含黑五网一?要是把那两周单独拎出来2019年11月29日单日电商销售额就达74亿美元,比当年5月整个月还高。现在拿2023年5月的全月去比2019年假期的一部分,这数据看着漂亮,其实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

移动端占40%:新消费者用手机“剁手”,改变了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5月数据能跟2019年假期打平,确实说明电商有本事。Adobe报告里提到,5月电商营收里40%来自手机,比疫情前高了整整15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数字——想象一下 2019年感恩节,大家还抢着蹲在电脑前刷新页面抢折扣,2023年5月,很多人在公交上刷着TikTok就顺手下单了新出的防晒霜。

具体案例?拿Target 他们今年5月移动端订单量同比暴涨32%,特别是“先买后付”功能,手机端使用率占了78%。Target的CEO在财报

BOPIS暴涨195%:线下门店的“救命稻草”还是昙花一现?

电商猛,但线下也不是吃素的。Adobe的数据显示, 2023年5月“线上买线下取”交易量同比涨了195%,虽然比2020年3月疫情刚爆发时超过200%的峰值略低,但比2019年5月的水平翻了三倍。这说明啥?美国人还是喜欢“摸到东西再付钱”的感觉,只是懒得进店了。

沃尔玛就玩明白了。他们今年5月把BOPIS服务扩大到所有门店, 甚至允许顾客在路边取货,后来啊这种“不下车提货”的订单占了总订单的23%。沃尔玛的CFO在6月的投资者会议上说:“以前我们担心电商抢了线下生意, 现在发现,电商其实是给线下导流的工具。”不过有意思的是6月BOPIS交易量开始下滑,看来实体店真开门了大家还是愿意进去逛逛。

亚马逊沃尔玛“抢地盘”:中小商户成了香饽饽?

电商蛋糕做大了平台之间的火药味也浓了。亚马逊今年5月悄悄推出“中小企业贷款计划”,最高能给100万美元信用额度,利息低到3.5%。沃尔玛更狠, 直接和Shopify合作,把1.2亿月活用户开放给Shopify上的小卖家,预计今年新增1200个合作商户。这俩巨头抢中小商户, 说白了就是想把供应链捏在自己手里——毕竟中小商户占了美国电商市场的60%,谁抢到谁就占优势。

但中小商户真会全倒向大平台?未必。有个卖手工陶瓷的小店主跟我说 亚马逊虽然流量大,但佣金抽成25%,比独立站高10%,而且客户数据全是亚马逊的,根本留不住。现在他们用Shopify做独立站,再通过沃尔玛引流,反而利润更高。这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对方家世,还得看合不合拍。

2019年假期 vs 2023年5月:消费场景不同,能直接比吗?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5月电商交易额真的超过2019年假期了吗?从绝对数值看,Adobe的数据好像成立,但从消费逻辑看,这俩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2019年假期是“计划性购物”, 大家提前列清单、攒优惠券,为了买大件愿意熬夜排队;2023年5月是“即时性消费”,看到打折就下单,用完就扔,复购率高但客单价低。

举个例子, 2019年11月,美国人均电商消费是450美元,其中30%是电子产品、20%是服装;2023年5月,人均电商消费只有280美元,但日用品和食品占了50%。这说明啥?电商增长靠的不是“大家更爱网购了”,而是“网购从‘选品’变成了‘刚需’”。这种增长,能和假期的“狂欢模式”比吗?

实体回归的“信号”:电商增长到头了?

更让人琢磨的是实体店正在“反扑”。梅西百货今年5月宣布, 要把30%的门店改过成“体验中心”,让顾客能试衣服、做美容,当场下单还能享受折扣。后来啊他们6月的线下客流同比涨了28%,电商订单却只增长了8%。这说明,当疫情带来的“恐慌性网购”过去后大家又开始怀念实体店的“温度”了。

还有个数据值得注意:2023年5月, 美国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其中电商增长7%,实体店增长2.8%。看起来电商还是快,但增速已经比2020年15%的高点降了一半。这说明,电商的红利期可能真的过去了接下来拼的是“谁能让消费者线上线下无缝切换”。

未来怎么走:平台和商户的“差异化生存”指南

那么 对跨境电商这事儿有啥启示?我觉得关键在“别跟风”。现在看到别人做移动端就扎堆做,看到BOPIS火就全上线,后来啊同质化严重,利润越来越薄。不如想想怎么把“场景”做细——比如卖户外装备的, 可以搞“线上预约试穿+线下露营体验”,这样既蹭了电商的流量,又用了实体的体验。

对平台也别总想着“通吃”。亚马逊可以继续给中小商户贷款,但能不能把数据开放一部分,让他们能直接触达客户?沃尔玛和Shopify合作,能不能优化一下物流,让Shopify卖家也能用沃尔玛的仓储?毕竟未来不是“谁大谁赢”,而是“谁能让商户和消费者都舒服谁赢”。

说到底,5月电商数据涨不涨过2019年假期,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人已经习惯了“线上线下随时切换”的购物方式,这种变化,比任何数据都更值得跨境电商关注。毕竟市场永远在变,能跟着变的人,才能活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39.html